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课时)课件(共47张PPT)-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课时)课件(共47张PPT)-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1.减数分裂Ⅰ前、中、后期特点是?
2.减数分裂Ⅱ前、中、后期特点是?
3.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原因?
4.人和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场所?与精子形成的区别?
5.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细胞有?(时期对应名称)
5.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说出增加或降低的时期)
6.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说出增加或降低的时期)
课前背诵
区别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形成细胞类型
染色体复制次数 细胞分裂次数
形成子细胞数目
染色体数目变化
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体细胞
生殖细胞
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分裂一次
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个
1个卵子或4个精子
亲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2N 2N
染色体数目减一半
2N N
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发生
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
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
前 中 后 末
2n=4
前期
中期
后期
减数分裂Ⅰ前期
减数分裂Ⅱ前期
有丝分裂前期
减数分裂Ⅰ中期
减数分裂Ⅱ中期
有丝分裂中期
减数分裂Ⅰ后期
减数分裂Ⅱ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
初级精(卵)母细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极体
初级精(卵)母细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极体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细胞名称?
一数
数染色体数目
奇数
偶数
减Ⅱ
二看
有无同源染色体
无:减Ⅱ
若均等分裂则为第一极体、次级精母细胞
若不均等分裂则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
三判断

联会、四分体→减Ⅰ前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中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Ⅰ后
若无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1.下列细胞取自同一生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题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图④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
D.四个图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4个、4个、4个、4个

2.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其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A.①②④⑤⑧⑨
B.③④⑤⑧⑨⑩
C.①②⑥⑦
D.④⑤⑦⑨⑩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3课时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CONTENTS

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疑问
父亲体内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相同,
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染色体相同。
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
Ab
aB
ab
AB
1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1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自由组合2
产生4个精子,共2种,两两相同,不同的互补
(只产生1个卵细胞,即一种)
同为同一“次”
补为同一“初”
同、补同一“体”
AB
ab
Ab
aB
1、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图中染色体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染色体的来源——父方和母方。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已知A、a;B、b;C、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布是 (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A
D
共能产生2种配子
活动1:请用扭扭棒模拟细胞中只有1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活动2、请用扭扭棒模拟细胞中只有2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
共能产生4种配子
可能性①
可能性②
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
产生4个精子,共2种类型
活动3、请用扭扭棒模拟细胞中只有3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
共能产生8种配子
23
正常人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可能形成的配子种类为_____种
223
1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体细胞中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能产生( )种配子;
体细胞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能产生( )种配子;
体细胞中含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能产生( )种配子;
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能产生( )种配子。
23
2
22
2n
思考:1个精原细胞形成几种精细胞?
1个卵原细胞形成几种卵细胞?
2种
1种
4个精子(两种)
分清“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细胞”
1个卵细胞(一种)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增加配子的种类!
2
减Ⅰ前期(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互换
AB
Ab
ab
aB
2
减Ⅰ前期(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A
A
B
a
a
b
B
b
A
A
B
a
a
b
b
B
不考虑交叉互换,可产生的配子类型:___ 和___
发生交叉互换后,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
____ 、____、
____ 、____、
AB
ab
AB
ab
Ab
aB
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可增加配子的种类!
小结
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情况(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实际产生
配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1个雄性个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雌性个体
2种(AB、ab或Ab、aB)
4种(AB、ab、Ab、aB)
1种(AB或ab或Ab或aB)
4种(AB、ab、Ab、aB)
若考虑交叉互换
4种(AB、ab、Ab、aB)
1. 已知A、a;B、b;C、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布是 (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2、基因型为 AaBbDD 的生物产生配子的种类是多少,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细胞的种类可能有( )
A.2 种 B.4 种和2种
C.2 种或 4 种 D.2 种或 4 种或 8 种
A
B
3.如图表示染色体组成为AaCcDd的生物产生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分析,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B.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
D.①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D
3.如图表示染色体组成为AaCcDd的生物产生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分析,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B.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
D.①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D
巧记**细胞来源的判断方法
(1)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恰好“互补”(互补即互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则只能判定其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精卵识别
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
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它精子再进入
精卵细胞核融合
受精卵
1.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_有关;
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
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________________;
糖蛋白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实质:精子的_________与卵细胞的_________相融合,使彼此的_________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________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且出现了同源染色体,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细胞核
细胞核
染色体
染色体
思考: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是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吗?
受精卵的核DNA:
受精卵的质DNA:
父母各给一半。
几乎全来自于母亲。
受精卵
细胞核:
细胞质:
精子的核+卵细胞核
几乎全由卵细胞提供
①减数分裂
互 换(减Ⅰ前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Ⅰ后期)
配子(精子、卵细胞)的多样性
②受精作用
雌(卵细胞)、雄配子(精子)的结合的随机性
提高后代的变异力;多样性,进而推动生物进化。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4.受精作用的意义:
1.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形成后会进行有丝分裂
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受精卵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解析 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项错误。
2.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
B.C~H、I~M段可分别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
C.A~I段表示减数分裂
D.E~F段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A

3.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下列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甲、乙可能都在进行减数分裂
B.细胞甲、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
C.细胞甲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D.细胞甲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乙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
甲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者
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

1.人和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场所?与精子形成的区别?
2.如不考虑交叉互换,人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几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精子?人的一个卵原细胞形成几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的卵细胞?
3、细胞来源的判断:相同的精细胞来自同一?互补的精细胞来自?
4、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6、受精卵中有一半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吗?
课前背诵
1.实验原理
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选材: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
如动物精巢、植物花药
低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高倍镜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绘图:
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制作装片:(同有丝分裂)
3.实验步骤

显微观察:低倍镜→高倍镜→绘图

解离→ → → 。
漂洗 染色 制片
4.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装片
活动1、说出下列各图示的减数分裂时期
减数分裂Ⅰ中期
减数分裂Ⅰ后期
减数分裂Ⅰ前期
减数分裂Ⅰ前期
减数分裂Ⅱ后期
减数分裂Ⅱ末期
减数分裂Ⅱ中期
减数分裂Ⅰ末期
4.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装片
活动1、说出下列各图示的减数分裂时期
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细胞已被杀死固定,不可能动态变化;
但不同细胞被固定在不同时期,因此可观察到各时期的染色体形态。
思考:
1.为什么选蝗虫精母细胞作为观察材料?
2.视野中的细胞减数分裂是动态变化的吗?能观察到不同时期的细胞吗?
3.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为什么不选择雌性个体?
(1)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1. 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怎样判断它处于减数分裂的哪个时期?
讨论:
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判断。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数目多)
(数目少)
减Ⅰ前期
①联会、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Ⅰ中期
减Ⅰ后期
减Ⅱ前期
①非同源染色体排列混乱
②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
减Ⅱ中期
减Ⅱ后期
2. 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相比,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3. 你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
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过程相同,同一时刻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减数分裂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减数分裂Ⅰ末期:两极的染色体由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分裂Ⅱ末期:末期细胞两级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1.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进行观察
B.在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中,可观察到处于联会状态的同源染色体
C.用桃花的雄蕊比用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D.在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中,能看到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
解析 在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中,观察到的细胞均是死细胞,因此,不能看到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D项错误。

2.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时需用高倍镜
B.在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的细胞中能观察到赤道板结构
C.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D.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时期

解析 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
3、某同学制作某二倍体植物(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减一中期
减一前期
减一末期
减一后期
A.a中细胞有12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B.b中细胞有24个四分体,可交换染色体片段
C.c中每个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D.d中细胞着丝粒已分开,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
拓展应用: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有一种叫“13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头小,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常人。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的13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1对,而是3条。请尝试使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这种病产生的原因。
提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减数分裂Ⅰ时两条13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II,就会形成含有两条13号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如果减数分裂Ⅰ正常,减数分裂II时13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形成了两条13号染色体,但没有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而是进人了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这样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就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13号染色休是两条。当一个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含23条染色体,其中13号染色体是1条)与上述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则该受精卵含47条染色体,其中13号染色体是3条。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就是13三体综合征患者。
拓展应用: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有一种叫“13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头小,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常人。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的13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1对,而是3条。请尝试使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这种病产生的原因。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第一种情况:减数分裂Ⅰ后期,两条13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细胞同一极,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第二种情况:减数分裂Ⅱ后期,13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了同一个子细胞。
这样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含24条染色体,其中13号染色体是2条)与一个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含23条染色体,其中13号染色体是1条)结合成受精卵时,则该受精卵含47条染色体,其中13号染色体是3条。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就是13三体综合征患者。
同源染
色体分离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Ⅰ后期 异常:
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同源染
色体分离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减数分裂Ⅱ后期 异常:
姐妹染色单体未移向细胞两极
亲本一方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形成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配子
第一种情况:
减数分裂Ⅰ后期,两条21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细胞同一极,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第二种情况:
减数分裂Ⅱ后期,2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了同一个子细胞
实例2: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
实例3:性染色体异常——X0、XXX、XXY、XYY的成因
XXY
的成因
父方异常
XXY=♂XY+♀X
减Ⅰ后期,XY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次级精母细胞中
母方异常
XXY=♂Y+♀XX
减Ⅰ异常
减Ⅰ后期,两条同源X染色体未分离,进入了同一次级卵母细胞中
减Ⅱ异常
减Ⅱ后期,X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进入了一个卵细胞中
XXY和XYY形成的原因?
1.XXY的形成原因
(1)若异常配子来自母方
(2)若异常配子来自父方
2.XYY的形成原因
XX丨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减数分裂Ⅰ后期,母方XX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②减数分裂Ⅱ后期,母方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丨XY
减数分裂Ⅰ后期,父方XY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X丨YY
**异常配子不可能来自母方
XX丨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数分裂Ⅱ后期,父方Y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X丨X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