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课内容来看,主要有四个子目: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这四个子目之间遵循历史时空顺序,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介绍了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被殖民化的过程和特点,总结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从整个单元来看,本课内容是16世纪初-20世纪初西方列强不断加强对外殖民扩张,逐步将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列强通过对外侵略获得大量财富、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以及投资场所,促进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使得他们有力量完成对世界的统治,按照资产阶级的意愿建立一个依附于自己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从世界近代史四个单元来看,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一体系包括第四单元的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第五单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第六单元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三部分。因此,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也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学习得较为充分,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的史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之间的关系学生也不是很清楚,且缺乏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学生经过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初步养成了一定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方面的素养,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为进入本课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和历史地图,了解西方列强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殖民扩张的过程和特点,强化时序与空间观念; 能够说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尝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学会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主动联系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历史问题,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本质及其影响。重点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及其本质 难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及对其评价教学过程导入: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衙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思考:19世纪80年代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原因何在? 使学生了解19世纪80年代的世界形势,世界已经被分成两部分,即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强大的武力和经济实力统治或者控制着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任务一:阅读教材,运用地图梳理西方列强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思考1:阅读“18世纪中期欧洲殖民国家及其殖民范围”地图,指出18世纪中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及其殖民范围? 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英国和法国 殖民范围:美洲绝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边沿地区 材料一:西、葡在殖民地上实行专制统治。西班牙国王曾宣称,拉丁美洲殖民地是他的私有财产……国王把殖民地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他委派总督直接统治。……葡萄牙在巴西设立一个总督区,由国王任命的总督实行统治。殖民地各城市一般都设有市参议会,其成员由总督指派,或由当地大地主中选出。 材料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实行残酷的剥削。在18世纪以后,殖民地上盛行大庄园制,印第安人公社的公有土地被宣布为庄园地主私有的财产,种小块份地的印第安人成为佃户,须缴纳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 思考2:西葡在拉丁美洲实行怎样的统治?这与西葡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怎样的联系? 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建立总督制度进行管理;经济上推行农奴制种植园经济。这是因为西、葡两国都是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其殖民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它们在对外扩张中经济优势甚微,更多使用超经济的力量——殖民暴力。 材料三: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思之窗” 思考3:殖民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美洲:加剧美洲的贫困,造成印第安人人口锐减,中断原有社会发展进程,给美洲文明带来毁灭性打击 欧洲:引发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思考4: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归纳列强侵略亚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侵略亚洲特点:殖民国家从从西葡为主到英法为主,殖民国家不断增多;殖民范围由点到面,最终被瓜分殆尽;殖民方式从暴力掠夺到商品输出再到资本输出、瓜分狂潮。这些特点与欧美大国实力变化;两次工业革命展开,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有关。 材料四: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纵横” 材料五:……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思考5:与17-18世纪相比,19世纪英国对印度殖民方式的变化是?分析原因是? 殖民方式:直接抢掠到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料) 原因:17、18世纪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抢掠、征税、走私鸦片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19世纪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思考6: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特征:最初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后来侵略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 原因:15-17世纪中叶,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进行奴隶贸易;工业革命后,殖民者逐渐放弃罪恶的奴隶贸易,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扩大资本输出和海外市场,殖民者深入非洲腹地,掀起瓜分狂潮。 思考7:观察地图,图中非洲国家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什么问题?给非洲带来的影响是? 任务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 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球作为它的活动舞台,必然以各种方式向外扩张,如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等,这一切必然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后,它的胃口更大了,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而且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向海外,因而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在一步一步加强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铁路、轮船、电报等。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欧美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德国历史学家海因里希·特赖奇克在1887 年指出,“拓殖的激情已成为一个大国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殖民地就不能称之为大国”。 ——罗伯特·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1899年欧洲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短诗《白人的责任》中写道:“担负起白人的责任,派出你最优秀的子孙,让他们离乡背井,把为你的俘虏服务来承担。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侍候那些激动不安的野蛮人——那些你们新捕获的半魔鬼半孩童的阴郁臣民。” ——拉迪亚德·吉卜林《白人的责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发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这些欧美列强争先恐后的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 其次拓殖也能彰显国家的政治实力和文化实力,希望将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当然世界殖民体系之所以能够形成,也是建立在欧美列强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技水平(先进的武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之上的。 任务三: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评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材料一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三 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考察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也必须把殖民者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区别开来。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观目的是要掠夺财富、奴役异族。近代亚非拉殖民体系的形成完全是由殖民者“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不是为了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但我们同时也承认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在其扩张的过程中必然带来某些客观效果,如瓦解殖民地原有旧的封建自然经济,把殖民地人民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改变殖民地的历史发展方向。 同时必须指出的是,殖民主义的破坏性并不彻底,其建设性使命也远远没有完成。还有一个令殖民主义者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向被统治国家和地区输入的任何西方的民主体制、观念等因素,都会不可避免地把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带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从而为被压迫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和开展反帝反殖的民族民主运动埋下伏笔。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P270 本课小结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