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诊断学》教案:咳嗽与咳痰教学课题 咳嗽与咳痰 授课对象 授课学时 2 学时(90 分钟)所属课程 诊断学 选用教材 《诊断学》李玲 等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版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及思政设计 本次课选自诊断学课程中症状学的“咳嗽与咳痰”一节,教学内容是讲授咳嗽与咳痰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以及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使学生具备初步临床诊断的能力。本次课结合咳嗽咳痰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系统疾病这一切入点,引出我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呼吸内科学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钟南山院士,他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致力于推动早诊早治,构筑疾病的“防火墙”, 他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多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的事迹深深的激励着我们,引导同学们奋发学习,将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救死扶伤,服务人民。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必要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病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但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欠缺,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行为特征 根据学情调查,本专业学生喜欢讨论、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 对临床工作充满期待,但诊疗规范需要加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1.掌握咳嗽与咳痰的概念、病因和临床特点。2.熟悉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3.了解咳嗽与咳痰的产生机制、生理变化。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咳嗽与咳痰的原因;2.能够对咳嗽与咳痰的病人进行问诊。 1.培养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感 。2.培养关心爱护患者的职业素养。3.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临床初步诊断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咳嗽与咳痰的临床特点。教学难点 1.咳嗽与咳痰的产生机制;2.咳嗽与咳痰的问诊要点。教学组织 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流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体现教师学习指导和价值引导作用,具体如下图示:教学实施过程课前探索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线上预习 1.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前预习资料和课前测试。2.根据课前测试结果预判学生学习难点。 1.预习新知。2.完成线上课前测试。 通过课前预习和测试了解学生学习动向,预判学生学习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导学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签到、复习旧课8 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在线签到。2.复习上次课基本内容并提问。 1.在线签到。2.回答提问。 组织签到,促进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复习旧知识点,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案例导入、思政融合10分钟 1.介绍案例并融入思政内容:我国抗击疫情的领军人物、呼吸内科学专家钟南山院士,他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致力于推动早诊早治,构筑疾病的“防火墙”, 他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多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挽狂澜。2.总结学习咳嗽与咳痰的重要性。 1.了解案例。2.讨论汇报。 案例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钟院士抗击疫情、负重而上的事迹,激励同学们奋发学习,将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救死扶伤,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1.展示学习目标。2.学习建议。 1.熟知学习目标。2.思考学习计划。 展示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本次课学习计划。学生讨论汇报15分钟 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讨论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咳嗽与咳痰的病因病机。2.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汇报。3.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 1.讨论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咳嗽与咳痰的病因病机。2.进行资料总结和汇报。 根据学生学情特点,设计本环节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新知,在汇报过程中,梳理知识点,促进牢固掌握。新知讲解:咳嗽与咳痰、咯血40分钟 1.启发式教学,讲授咳嗽与咳痰的临床特点、伴随症状、问诊要点。2.提问巩固知识。3.课堂答疑。 1.学习新知。2.回答提问。3.提问。 依据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新知讲解,启发式教学结合提问答疑等方法,有助学生进行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 点。总结及测评15分钟 1.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本节重点知识。2.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随堂测试。3.作业点评。 1.讨论案例。2.进行案例分析汇报。3.完成线上测试。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临床初步诊断的能力,巩固掌握本节重难点;通过线上随堂测试可高效及时发现学生重难点的掌握情况。课后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课后测试2.义诊拓展 1.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后任务:参加社区义诊、观察咳嗽与咳痰的病人并进行问诊。2.发布课后测试。 1.参加课后义诊拓展。2.及时完成课后测试。 课后布置课后测试和义诊拓展任务,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同病人沟通的过程中掌握本次课重点,锻炼问诊沟通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将所学课堂知识内化吸收。教学反思本次课教学中,学生对咳嗽、咳痰这个临床症状表现出不重视,或视而不见,这说明学生对相应临床疾病不了解,故教学中应多联系临床,多讲疾病案例,告诉学生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小细节,养成认真、深究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