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及医患沟通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同步教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问诊及医患沟通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同步教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诊断学》教案:问诊及医患沟通
教学课题 问诊及医患沟通 授课对象 授课学时 4学时 (180 分钟)
所属课程 诊断学 选用教材 《诊断学》李玲 等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版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社区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及思政设计 本次课选自诊断学课程中第一模块,教学内容是问诊和医患沟通,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询问患者,采集病史资料,告知病情和取得配合。问诊和医患沟通同属于谈话,这不仅仅要求学生知道谈什么,更要求学生领悟和掌握其中的技巧,通过合适的谈话与患者交换信息,从而保障诊疗活动的顺利开展。课堂设计拟采用教室学习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先在多媒体教室带领学生共同探讨问诊和医患沟通的内容、方法和技巧,然后组织学生到社区完成问诊和康养知识宣传的人物,从而体验如何与人顺利沟通。在教室教学期间通过叙述真实发生在医院的事件,让学生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不当沟通或不沟通可能引起的误会或恶性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耐心,以及关爱患者的理念。在社区实践环节,让学生直接面对人群进行交流沟通,去体验说话的技巧,感受人群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从而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深植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观念,提升职业获得感。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了《诊断学》的症状学,已经熟悉了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知道要通过与患者谈话才能获取病史资料。
能力水平 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但在与患者谈话中还应有应变能力和谈话技巧,这些方面需要学习。
行为特征 学生喜欢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帮助人群解决实际问题,是对他们最好的引导,能够很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问诊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2.熟悉问诊和医患沟通的内容。3.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1.能够顺利完成对患者的问诊,采集到有价值的病史材料。2.能够运用沟通技巧告知病情、取得患者配合,从而保障诊疗活动顺利开展。 1.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耐心,以及关爱患者的理念。2.增化学生的服务意识,深植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观念,提升职业获得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问诊和医患沟通的内容
教学难点 问诊和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组织 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流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体现教师学习指导和价值引导作用,具体如下图示: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探索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线上预习 1.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前预习资料和课前测试。2.根据课前测试结果预判学生学习难点。 1.预习新知。2.完成线上课前测试。 通过课前预习和测试了解学生学习动向,预判学生学习困难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导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组织签到、复习旧课8 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在线签到。2.提问上次课基本内容。 1.在线签到。2.回答提问。 组织签到,促进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复习旧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1.展示学习目标。2.学习建议。 1.熟知学习目标。2.思考学习计划。 展示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本次课学习计划。
真实事件导入、思政融合5分钟 1.展示真实事件并融入思政内容:事件一,由于医生缺少对患者的询问,导致错误摘除患者眼球。事件二,因未充分沟通患者病情,使得患者不能配合正确的诊疗活动,故而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2.宣读我国有关法律法规。 1.观看视频。2.边看边思考。 真实事件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叙述真实发生在医院的事件,让学生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不当沟通或不沟通可能引起的误会或恶性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耐心,以及关爱患者的理念。让学生了解医疗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
问题讨论10分钟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3.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 1.每人参与讨论。2.进行资料总结和汇报。 根据学生学情特点,设计本环节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新知,在汇报过程中,梳理知识点,得到启发,促进牢固掌握。
新知讲解 40分钟 1.启发式教学,讲授问诊的内容和方法,医患沟通的内容和技巧。2.课堂答疑。 1.学习新知。2.向老师提问。 依据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新知讲解,启发式教学结合提问答疑等方法,有助学生进行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 点。
案例复盘15分钟 1.引导学生将事件过程复盘重现。2.评价学生谈话的方法和技巧。 1.跟随老师复盘事件全过程,提出更合理的谈话方法和技巧。 通过复盘案例,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及时总结,巩固所学,提出改进。
总结及测评10分钟 1.总结本节重点知识,让学生找出关键词。2.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随堂测试。3.作业点评。 1.找出本节课关键词。2.完成线上测试。3.改进错误,弥补不足。 通过学生找关键词的互动方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线上随堂测试可快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社区实践:组织签到,进行分组10分钟 1.组织学生在社区集合并学习通签到。 2.宣讲社区实践内容和要求。内容包括:老师简讲解医患沟通基本知识,同学们需找社区病人完成病史采集和康养指导两个任务和劳动三个方 面。社区实践要求:服从社区管理,尊重社区居民,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区,感悟人生价值。 3.安排分组,分四组,每组6人。 1.社区集合签到。 2.熟知社区实践要求。 3.选出小组长,分好 组。推选小组长要求反应能力、组织能力强,沟通能力相对较高的同学担任。 1. 教师采用实践教学法通过社区实践提升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这种设计是基于学生 喜欢实践、体验式学习的学情。 2. 社区实践是学生离开教室第一次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沟通,我们设计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基于通过小组内团队合作,能使实践任务的高效完成同时也培养了团队意识。
完成任务一20分钟 1. 分发任务一卡:分组寻找社区(老年人、幼儿、青年人、中年人)四类病人中其一进行病史采集。 四类人群涵盖各年龄 段,性别不同,临床上各年龄段病人病情各异,但是有一些共同沟通技巧,因此设计这四类人群。 2.跟随各组观察病史采集情况。 3.做好病史采集评价。 4.指导社区病人填写评价表。 1.寻找病人进行医患沟通(病史采集)。 2.做好重点信息的采集记录。 3.完成任务卡一中病人的病史采集,记录资料。 4.完成小组自评。 1.借助社区实践,提升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病史采集是医患沟通的第一环节,也是医生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对医患沟通非常重要。通过病史采集引导学生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体会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任务驱动中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2.通过教师、学生自评、病人评价使考核客观,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集合 讨论与点评 15分钟 1. 老师逐一小组进行点评任务一完成情况。包括病史采集中各组同学的优缺点,病史采集中社区病人的反馈情况。 2.对各小组任务一完成情况做出总体评分,指导四组同学如何更好有效沟通。 1.各组讨论分析任务一病史采集过程中沟通技巧的不足与收获。四类病人年龄不同各有特点,集中各组讨论,小组协作后分析、总结。 2.学生分组汇报任务一完成情况。汇报不同组不同类型病人,让其他小组也进行学习,相互提升。 1.通过集合讨论提升各组团队问题处理分析能力。 2.通过老师集中各组点评便于各组同学提升对四类人群的沟通能力,掌握病史采集时的沟通技巧。
完成任务二20分钟 1. 分发任务卡二,任务卡二:寻找(老年人、幼儿、青年人、中年人)四类病人其一进行康养指导。四类病人中其一进行康养指导。四类人群涵盖各年龄段,性别不同,临床上病情各异,康养指导涵盖面广,因此设计这四类人群。 结合思政点:学生与群众密切接触,从中了解到人群对医疗卫生高质量服务的需求。2.跟随各组观察康养指导情况。 3.做好康养指导沟通评价。 4.指导社区病人填写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问卷。 1.寻找病人进行医患沟通(康养指导)。结合社区健康宣传册具体康养指导的方面有健康膳食、健康运动、行为习惯、预防保健等。 2.完成领取任务卡二中病人的康养指导,记录资料。 4.完成小组自评。 1.引入实践情景康养指导,康养指导是学生对社区病人信息传递的途径。康养指导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沟通内容,继续提升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学生自评、病人评价使考核客观,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通过对社区病人进行康养指导培养同学们医学人文关怀,也让学生了解基层健康需求。 4.运用医学知识对社区居民进行康养指导,学有所用,提升服务基层的获得感。
集合 讨论与点评 15分钟 1.老师逐一小组进行点评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康养指导中各组同学的优缺点,康养指导环节社区病人的反馈情况。2.对各小组任务一完成情况做出评分。指导四组同学如何更好有效沟通。 1.学生分组汇报任务二康养指导环节完成情况。任务二康养指导过程中沟通技巧的不足与收获。四类人群康养指导侧重点不同,集中各组讨论,小组协作后分析、总结。 2.学生分组汇报任务二完成情况。汇报不同组不同类型病人,让其他小组也进行学习,相互提升。 1.通过集合讨论提升学生团队问题处理分析能力。 2.通过老师点评让学生在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同时更全面了解社区常见疾病的康养知识,便于学生达到知识目标。
总结 1.让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感受。2.布置课后作业。 1.充分谈自己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从中得到启发和改进。 让学生自主发言,更能启发学生的心灵,从自我内心感受职业的使命和责任。
课后拓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后测试2.义诊拓展 1.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后任务:参加周末义诊活动,对患者进行问诊,帮助患者解决疾病问题。2.发布课后测试。 1.参加课后义诊拓展。2.及时完成课后测试。 布置课后测试和义诊拓展任务,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独立接诊的过程中训练本次课所学技能,锻炼思维,将所学课堂知识内化吸收。
教学反思
本次课采取的课堂理论教学与社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充分体验活动从而受到启发和锻炼。但是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后续活动中照顾到他们的情绪,设计出更合理的活动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