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同步教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心脏检查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同步教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诊断学》教案:心脏检查
教学课题 心脏检查 授课对象 授课学时 2 学时(90 分钟)
所属课程 诊断学 选用教材 《诊断学》李玲 等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版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及思政设计 本次课选自诊断学课程中体格检查中的“心脏检查”一节,教学内容是讲授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具备初步临床诊断的能力。心血管科老前辈陈灏珠院士一生仁心仁术,在医学界德高望重。陈院士用一生实践了这句承诺。相较于各种奖项、荣誉,陈灏珠院士更看重的是“一名医生”这个身份。我们在心脏听诊检查时也要关爱患者,对待患者要温柔可亲,保护好患者隐私、避免受寒、协助患者完成检查。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必要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病生的基础知识。
能力水平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但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欠缺,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
行为特征 根据学情调查,本专业学生喜欢讨论、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 对临床工作充满期待,但诊疗规范需要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叩诊、听诊的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2.熟悉心脏视诊、触诊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3.了解常见心脏异常体征。 1.能对病人进行恰当的沟通。2.能对心脏病人进行初步体格检查。 1.培养亲和沟通能力。2.培养温柔可亲、保护隐私、避免受寒的服务意识。3.培养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心脏叩诊、听诊的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
教学组织 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流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体现教师学习指导和价值引导作用,具体如下图示: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探索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线上预习 1.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前预习资料和课前测试。2.根据课前测试结果预判学生学习难点。 1.预习新知。2.完成线上课前测试。 通过课前预习和测试了解学生学习动向,预判学生学习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导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签到、复习旧课8 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在线签到。2.复习上次课基本内容并提问。 1.在线签到。2.回答提问。 组织签到,促进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复习旧知识点,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案例导入、思政融合5分钟 1.介绍案例并融入思政内容:男性,65岁,反复劳力性胸骨后疼痛2年。请您给患者进行心脏的听诊检查。心脏听诊要注意什么呢?检查时应关心患者的哪些感受呢? 2.总结学习心脏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了解案例。2.讨论汇报。 案例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患者近两年每于上坡、劳累时出现胸骨后紧缩感,放射至左肩部,伴轻度胸闷气短,每次持续约5-10分钟,休息可缓解。首先对患者者的心脏进行听诊检查。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1.展示学习目标。2.学习建议。 1.熟知学习目标。2.思考学习计划。 展示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本次课学习计划。
学生讨论汇报15分钟 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讨论心脏检查的内容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2.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汇报。3.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 1.讨论心脏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进行资料总结和汇报。 根据学生学情特点,设计本环节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新知,在汇报过程中,梳理知识点,促进牢固掌握。
新知讲解:心脏检查40分钟 1.启发式教学,讲授心脏检查的内容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提问巩固知识。3.课堂答疑。 1.学习新知。2.回答提问。3.提问。 依据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新知讲解,启发式教学结合提问答疑等方法,有助学生进行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 点。
总结及测评20分钟 1.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本节重点知识。2.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随堂测试。3.作业点评。 1.讨论案例。2.进行案例分析汇报。3.完成线上测试。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临床初步诊断的能力,巩固掌握本节重难点;通过线上随堂测试可高效及时发现学生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课后拓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后测试2.义诊拓展 1.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后任务:参加社区义诊、观察心脏病人全身状态、并进行心脏视触叩听等检查、汇报总结。2.发布课后测试。 1.参加课后义诊拓展。2.及时完成课后测试。 课后布置课后测试和义诊拓展任务,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同病人沟通的过程中掌握本次课重点,锻炼问诊沟通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将所学课堂知识内化吸收。
教学反思
本次课教学中,部分学生反映对心脏检查时,检查内容不完整,检查方法不准确,如 心脏叩诊方法不得当,听诊内容不全,应变能力稍有不足,今后的教学中应及时关注学生,加强心脏检查应用方面的练习,熟能生巧,弥补应变能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