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课件(共59张PPT)-《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同步教学(旅游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课件(共59张PPT)-《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同步教学(旅游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1. 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著名古代文化和遗址(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广汉三星堆遗址、安阳殷墟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等);
2. 熟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3.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了解主要科技发明;
4. 熟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5. 了解中国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的发展等历史文化常识。
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
考点1 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著名古代文化和遗址(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广汉三星堆遗址、安阳殷墟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等)
考点2 熟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近现代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及古代传说
夏、商、西周
战国、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辽、宋、夏、金、元
明、清(鸦片战争前)
清王朝晚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中国古代史
考点解析【掌握】
中国近现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771年
1840年
1949年
距今时间 远古人类 特点
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旧石器时代猿人化石
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 中国最典型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发现人体化石、石器和长期使用天然火的痕迹,呈现四肢先进、头部原始的特征
3万年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 出现人种分工;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裳,佩戴首饰,已有灵魂不死的意识,原始宗教信仰开始萌芽
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
考点解析【掌握】
考点解析【掌握】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左右)
距今时间 氏族公社 代表文化及特点 7000~5000年 母系氏族公社:按母系血统计算世系,族外群婚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以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最著名。
文化特征:种植粟,使用彩陶,修建半地穴式建筑。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考古文化,华夏族先民创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分布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彩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特制葬具人面鱼纹陶盆等。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
文化特征:种植水稻,使用黑陶,修建干栏式建筑。
距今时间 氏族公社 代表文化及特点 5000~4000年 父系氏族公社:按父系血统计算世系,一夫一妻制成为典型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 有山东、陕西、河南龙山文化等亚型;蛋壳黑陶。
【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铜石并用;“黑陶文化”;考古认为华夏族(汉族前身)是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孕育。
其他:山东大汶口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玉器最具特色(玉琮最精美)。
【良渚文化】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1959年命名为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玉器最著名,玉琮和黑陶是代表;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广汉三星堆遗址】“长江文明之源”,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距今大约5000~3000年;青铜器、金器、玉器。
其他:湖北屈家岭文化。
东北红山文化 考点解析【掌握】
远古时期-父系氏族文化遗存
古代文献反映的原始社会文化
考点解析【掌握】
表现形式 说明
图腾崇拜 图腾,印第安语“他的亲族”,民族的标志,称族徽
游牧民族多以动物为图腾,农耕民族多以植物为图腾
黄帝的部落:熊、罴、狼、豹、貙、虎、雕、鹖、鹰、鸢
太昊部落:龙
商:玄鸟(燕子)
盘瓠狗首人身,女娲蛇身人面
社稷崇拜 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物神,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母系社会传说 商代始祖“契”、周代始祖“弃”是母系社会“知母不知父”制度的反映;
最早的姓多带“女”,如姜、姬、偃、嬴等
禅让制 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民主政治的反映
朝代 主要知识点 夏 (前2070-前1600) 禹之子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亡于桀。 青铜文化:商后母戊大方鼎,高133cm、重 832.84kg,迄今我国最大单体青铜器;西周“四大重器”: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
“神本”→“人本”思想
商 (前1600-前1046) 汤建立(成汤灭夏);武丁嫡长子继承制;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亡于纣。 【安阳殷墟遗址】2006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甲骨文、宗庙宫殿遗址、商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地;出土甲骨逾 15 万片,发现单字4000多个,甲骨文已具备汉字基本造字法“四书”,是非常成熟的文字。 周 西周 (前1046-前771) 武王灭商(牧野之战);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亡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 春秋 (前770-前476) 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铁器牛耕大量用于农业;水利:春秋时吴开凿邗沟沟通长江淮河,战国时魏开凿鸿沟沟通黄河海河;秦都江堰、郑国渠;诸子百家思想;华夏族逐步形成
战国 (前475-前221) 因列国混战不休的形势而得名;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七雄”。 夏、商、周时期——青铜时代
考点解析【掌握】
秦、汉时期
考点解析【掌握】
朝代 主要知识点
秦 (前221-前207) 嬴政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等;“焚书坑儒”;北伐匈奴,修万里长城(辽东至临洮),南征百越,筑灵渠(世界上最古老人工运河),建秦始皇陵。
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刘邦、项羽楚汉之争 汉 (前202-220) 西汉 刘邦(都西安)→“文景之治”→武帝刘彻:“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派卫青、霍去病征服匈奴,修建长城(辽东至新疆罗布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新 王莽篡汉→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东汉 刘秀(“光武中兴”,都洛阳)→末期政权被曹操控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
魏(曹丕220)
蜀(刘备221)
吴(孙权229)
西晋
(司马炎280)
十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晋
(司马睿)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齐→梁→陈
北朝
南朝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对南方文化影响最深的一次民族大迁徙运动。
北方:客观促进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
江南: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考点解析【掌握】
隋、唐(封建社会繁荣期,思想文化大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关键期)
考点解析【掌握】
朝代 主要知识点
隋 (581-617) 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建都洛阳;隋炀帝杨广;
重新统一中国,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
修建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达余杭)。
唐 (618-907) 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衰亡。
安史之乱后出现“扬一益二”局面。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时期
考点解析【掌握】
朝代 主要知识点 五代十国 五代 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 南方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前蜀、后蜀和北方的北汉。 宋 (960-1279) 北宋 赵匡胤建北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都东京(今开封),与辽(契丹)、西夏(党项)并立;宋末山东宋江起义,安徽方腊起义。 金(女真)联北宋灭辽后灭北宋。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景德镇成为制瓷业中心。
南宋 康王赵构,偏安江南,建都临安(今杭州);抗金英雄岳飞“莫须有”罪名。 元 (1271-1368) 成吉思汗建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政权,灭西夏、金; 忽必烈建“元”,迁都大都(今北京),灭南宋; 民族四等级制;实现全国统一,开始有效治理云南、台湾、西藏。 将大运河截弯取直,改以北京为中心。
明、清时期
考点解析【掌握】
朝代 主要知识点 明 (1368-1644) 朱元璋建立,都南京,废除丞相、实行内阁制度、设厂卫,建长城(辽东至甘肃嘉峪关); 朱棣(明成祖),年号永乐,迁都北京,派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外交活动); 被李自成大顺政权所灭。 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
清 (1636-1912) 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族号“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 “康乾盛世”——康熙:平三藩、收复台湾、驱沙俄(《尼布楚条约》) ——雍正:“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改土归流”改革土司制度 ——乾隆:平定新疆叛乱,巩固金瓶掣签制度,明确对西藏的统治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1901《辛丑条约》。 1905年孙中山等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1.10.10武昌起义,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912.2.12,清亡。 近代史
考点解析【掌握】
时期 主要知识点
1911年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封建君主制,建立中华民国(1912.1.1)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军阀混战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抗日战争 (1931-1945) “九一八”事变(1931.9.18);
“卢沟桥事变”(1937.7.7,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1945年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 国共内战(1946-1949)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真题演练.判断题
河姆渡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答案:×
西晋灭亡后,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小朝廷。
答案:×
真题演练.多项选择题
与宋王朝同时并存的辽、金、西夏分别是由________三个民族建立起来的北方国家。
A.蒙古族
B.回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E.党项族
答案:CDE
考点3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了解主要科技发明
考点解析【熟悉】
《黄帝历》
传说中国最早历法,夏改为《夏历》
《大衍历》
唐,僧一行
《颛顼历》

1
2
3
4
5
6
《太初历》
西汉
《大明历》
南朝,祖冲之
《授时历》
元,郭守敬,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精确度最高的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著作
天文:《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天文学著作,记录800多个恒星。
历法:阴阳合历,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
古代农学成就
朝代 相关知识点
最早植桑养蚕、饮茶,水稻、粟、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之一
春秋战国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前256-前251)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铁犁牛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西汉 开始茶叶种植;出现耧车与龙骨水车;
《氾胜之书》(我国最早农书,黄河流域农业技术,推崇“区种法”)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唐 出现曲辕犁(犁耕基本定型);
“茶圣”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元 《农桑辑要》;
王祯《农书》(北方、南方农业技术,农具图)
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贯穿“农政”思想,集古代农学之大成)
考点解析【熟悉】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古代数学成就
朝代 相关知识点
夏商周 商甲骨文,已使用十进位制
西周将“数”列为“六艺”之一
春秋出现乘法口诀并有分数的概念
西汉 《周髀算经》:我国最早数学著作,复杂分数运算、开平方、勾股定理
东汉 《九章算术》:负数概念、正负数运算法则,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基本形成
魏晋南北朝 刘徽,注《九章算术》,求圆的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
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其子祖暅提出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暅原理。
宋元 珠算开始在中国广泛使用
考点解析【熟悉】
朝代 主要知识点
南北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1000多条河流,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明清 王士性,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广志绎》;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是我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古代地理学成就
考点解析【熟悉】
综合性科技著作
著作名 相关知识点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英,李约瑟),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记录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科技史料保留最为丰富的著作,反映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的生产力状况。
考点解析【熟悉】
古代史学成就
功能 历史记录、政治蓝本、行为规范
体裁 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政书(记载历朝典章制度)
著作 《尚书》和甲骨文是最早的档案类史料;
孔子《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西汉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二十四史之首,传记文学的鼻祖,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班固《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世“正史 的楷模(正史:二十四史+清史稿)。
政书:唐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唯物史观 旧史学两大缺陷:无人民群众活动;只记录历史事实,无历史发展规律分析;
梁启超开始批判旧史学,倡导史学革命;李大钊著《史学要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考点解析【熟悉】
造纸术
西汉,造纸术萌芽;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
魏晋时纸张普遍使用,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
指南针
黄帝首造指南车;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沈括发现磁偏角现象;南宋罗盘
最大贡献:为欧洲航海家洲际航行和地理大发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源于古代炼丹术;
最迟在唐初就已发明(孙思邈);唐末开始被用于军事;
元代,传到阿拉伯,继而欧洲
印刷术——人类“文明之母”
【雕版印刷】:唐《金刚经》(现存最早标有年代的印刷品,868年);
【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是排版印刷的开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考点解析【了解】
真题演练.判断题
《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
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备的农书。
答案:×
真题演练.单项选择题
《授时历》的作者是________。
A.郭守敬
B.僧一行
C.张衡
D.祖冲之
答案:A
考点4 熟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源自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
阴阳,原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的日照相背;
后被引申到自然界相互对立、相互消长的现象、事物和联系中。
考点解析【熟悉】
古人认为阴阳五行是构成天下万物的基础。该思想在西周已出现,《周易》阴阳说,《尚书·洪范》五行说,战国邹衍五行相胜(“君权神授”)
阴阳、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行相生相克。
考点解析【熟悉】
阴阳、五行
五行 五色 五方 五脏 五季 五音
土 黄 中 脾 季夏(土王) 宫
金 白 西 肺 秋 商
木 青(绿) 东 肝 春 角
火 红 南 心 夏 徵
水 黑 北 肾 冬 羽
考点解析【熟悉】
八卦
最早记载于《周易》,象征八种自然现象: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
分先天八卦(伏羲)和后天八卦(周文王)。
伏羲先天八卦
文王后天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考点解析【熟悉】
中国古代哲学流变
周代子学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朴学
考点解析【熟悉】
哲学——流变
诸子百家
学术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及代表作
儒家 孔子(创始人,名丘)、孟子(“亚圣”,名轲) 核心是仁、礼;
强调教育,“有教无类”;
代表作:四书五经;
和墨家并称显学。
道家 老子(创始人,李耳,又称老聃)、庄子(名周) 以“道”为核心;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代表作:《道德经》、《庄子》。
墨家 墨子(创始人,名翟) 兼爱、非攻;
与儒家、道家构成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
代表作:《墨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集大成者) 提倡法治;
代表作:《韩非子》。
兵家 春秋的孙武、战国的孙膑 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
代表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考点解析【熟悉】
《汉书·艺文志》归纳的十家哲学流派: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兵家未列入)
诸子百家——儒学
时期 思想主张等 先秦儒学 春秋 孔子:鲁国人,整理《诗》《书》《礼》《易》、撰写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合称“五经”),言论被弟子辑录成书《论语》;中国古代最伟大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唐玄宗封为“文宣王”(文庙的由来)。 战国 孟子:主张“人性善”(“孟母三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制民恒产,《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封为“亚圣”。 汉代儒学 西汉 董仲舒:今文经学代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中国正统思想。 东汉 郑玄:所注经书代表了汉代经学研究最高成就,“郑学”; 许慎:编撰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蔡邕:主持刻写熹平石经,成为中国第一部官定的儒经经文。 宋代儒学 北宋 程颢、程颐 受佛教、道教影响形成理学,又称“道学”“程朱理学”;
朱熹《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标准的范本;
使思想更僵化,社会风气更保守,也树立了部分中国人的浩然之气。
南宋 朱熹 清代儒学 考据学派,又称朴学、乾嘉学派,始于顾炎武,后有吴派(惠栋为代表)、皖派(戴震为代表);文化贡献大,“严谨治学”文化氛围。 考点解析【熟悉】
考点5 了解中国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的发展等历史文化常识
戏剧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生产生活或祭祀)
朝代 相关知识点
先秦 周佾舞;《诗经》“风”“雅”“颂”;《楚辞》“九歌”
东汉 四川民间说唱-早期的滑稽剧
唐 唐玄宗“梨园”(教授歌舞戏曲的学校)
元 元曲或杂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明汤显祖《牡丹亭》、清洪昇《长生殿》
明 安徽戏曲文化最繁荣
清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基本成熟,主要唱腔是西皮、二黄,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念、做、打,主要角色是生旦净丑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苟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清末民初:上海,海派京剧,代表人物: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周信芳、盖叫天等
考点解析【了解】
书法艺术
朝代 字体 相关知识点
殷商 甲骨文、金文 分别刻于甲骨和青铜器
西周 大篆 籀文、石鼓文
秦 小篆 李斯创制,《峄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
汉 隶书 流行于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石门颂》《孔宙碑》《衡方碑》《张迁碑》《曹全碑》
魏晋南北朝及之后 草书 “草圣”东汉张芝和唐张旭、怀素“张癫素狂”。
楷书 “楷书之祖”东汉末钟繇(与王羲之合称“钟王”);魏晋南北朝时楷书称“魏碑”;唐鼎盛,“楷书四大家”(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赵孟頫)。
行书 “书圣”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考点解析【了解】
技法
题材
工笔
写意
水墨
勾勒……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中国画/国画——源于原始岩画
考点解析【了解】
注重神似
大多用笔墨纸砚绘制
充满诗情画意
中国画——画家画作
朝代 画家 相关知识点
东晋 顾恺之 擅人物画,主张“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 展子虔 “唐画之祖”,《游春图》现存最早卷轴画
唐 阎立本 “丹青神话”,“昭陵六骏”图样设计师,《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 “画圣”,“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王维 擅山水画,山水画“南宗鼻祖”,“文人画的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元 元四家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倪瓒、王蒙、吴镇
明 浙派 以戴进为代表
吴派 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
松江派 以董其昌、陈继儒为代表
清 扬州画派 金农、郑板桥等为首的“扬州八怪”
石涛 山水画家
朱耷(八大山人) 花鸟画家
考点解析【了解】
中医中药——中医
考点解析【了解】
中医为汉族创造,相传始于神农尝百草;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看成一个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辨证施治;病症分为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治病方法有中药内服、艾灸、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中药,与国画、京剧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医中药——名医与名著
考点解析【了解】
朝代 名医名著
西汉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包括《素问》和《灵枢》,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东汉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八纲辨证施治);“神医”华佗(外科鼻祖、“麻沸散”、最早健美操“五禽戏”开中国保健医学先河)
西晋 王叔和《脉经》(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唐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东方医学圣典”)
南宋 宋慈《洗冤录》(我国第一部法医学著作)
中医中药——中药(以植物药居多,“诸药以草为本”,称本草)
考点解析【了解】
中药材  
中成药  
丸、散、膏、丹、片、口服液、药酒……
中医中药——中药
考点解析【了解】
“配伍”应“相须”“相杀”,忌“相恶”“相反”
“相须”:提高药效
“相杀”: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相恶”: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功效
“相反”:产生毒性或强烈副作用
朝代 药物学著作
东汉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唐 《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集中国古代药物学大成,“东方药学巨典”)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姓氏称谓
考点解析【了解】
姓、氏
先秦:姓,“别婚姻”。
氏,“明贵贱”,是姓的分支。
战国以后:以氏为姓,姓、氏开始合二为一。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姓氏称谓
考点解析【了解】
名、字
名:一般婴儿百日后由父亲取名;
字:古人成年时(男子20岁弱冠礼;女子15岁及笄礼)取的表示德行或与名有一定联系(同义或反义等)的名字;
“名以正体”,上对下、长对少、谦称
“字以表德”,下对上、平辈之间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姓氏称谓:避讳
考点解析【了解】
避讳
定义:指言谈、书写时遇到君父尊亲的名字要设法回避
皇帝、孔子等圣人的名字都须避讳
方法 改字
空字
缺笔
改读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姓氏称谓:号
名称 含义 实例
别号 古人为自己取的雅号; 称“号”比“字”更尊敬对方 葛洪“抱朴子”、陶潜“五柳先生”、苏轼“东坡居士”
谥号 对死去的帝王、诸侯、高官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的褒贬或同情的称号;秦始皇一度废除 褒:文、武、成、景等
贬:炀、厉等
同情:哀、愍等
庙号 逝去帝王奉祀于太庙中的称号,称“祖”“宗”; 祭祀:少牢(猪羊)、太牢(猪牛羊) 高祖、太祖、世祖
如唐太宗、唐高宗
考点解析【了解】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古代选官制度(古代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考点解析【了解】
科举制: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录用官员制度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乡试
会试
殿试
在省城举行,“大比”、“秋闱”;
生员(庠生、秀才) →举人(第一名:解元)
在京城由礼部主持,“春闱”“礼闱”;
举人→贡士(第一名:会元)
皇帝主考,“廷试”;
贡士→进士(金榜题名:一甲三人“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二甲“进士出身”(第一名“传胪”);三甲“同进士出身”)
隋至清1300多年,1905年被废除。
考点解析【了解】
连中三元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古代天文制度
考点解析【了解】
七曜/七政:
日、月、金星(明星、太白)、木星(岁星)、水星(荧惑)、火星、土星
金星黎明时现于东方,叫“启明”,黄昏时在西方,叫“长庚”
二十八宿(28个恒星):
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
“四象”的来历
占星术:
分野:天上星宿与地上州郡对应
迷信色彩浓厚:木星-五谷丰登,日食-上天对天子的警告,彗星-兵灾的凶象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古代历法制度
考点解析【了解】
闰年
中国古代采用阴阳合历,以月亮盈亏计月(阴历),以太阳年计年(阳历),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三年增加一个月,叫置闰。
四季(搭配孟仲季)
春【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夏【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
秋【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
冬【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
每月初一称“朔”,十五(大月十六)称“望”,最后一天称“晦”。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古代历法制度
考点解析【了解】
二十四节气:
反映四季中气温、雨雪的变化,便于安排农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古代历法制度
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考点解析【了解】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古代历法制度:天干、地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23-1时 1-3 时 3-5 时 5-7 时 7-9 时 9-11时 11-13时 13-15时 15-17时 17-19时 19-21时 21-23时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考点解析【了解】
六十花甲子
天干地支最早用于计日,后来用于计年
十二生肖:属相
真题演练.单项选择题
著名山水画家石涛是________人。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D.近代
答案:C
真题演练.多项选择题
下列古代绘画名作中属于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的是________。
A.《历代帝王图》
B.《天王送子图》
C.《游春图》
D.《步辇图》
E.《洛神赋图》
答案:AD
真题演练.多项选择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和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的药典分别是________。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唐本草》
D.《千金方》
E.《本草纲目》
答案:AC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