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课件(共30张PPT)-《导游基础知识》同步教学(旅游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课件(共30张PPT)-《导游基础知识》同步教学(旅游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节 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一、诗体流变
风雅颂既亡,
一变而为离骚,
再变而为西汉五言,
三变而为歌行杂体,
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诗经》
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分为“风”“雅”“颂”;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风》;
四言句型,两字一顿,偶数句末押韵。
《楚辞》
屈原在楚民歌基础上加工创造的;
一般为七言,第四字用“兮”;
贡献:确立了三字尾的节奏;
为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汉代诗歌发展过程
民间歌谣-文人创作
乐府歌辞-文人“古诗”
四言体-五言体
骚体-七言体
叙事诗-抒情诗
《汉赋》
特点:骈偶化,即上下两句对仗;
只能诵不能唱,失去了广泛流传的生命力,但讲求对仗的形式却被后世的格律诗继承并发展。
五言诗
成于汉代;
成熟的标志—东汉班固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的最
高成就。
七言诗
早期代表:张衡的《四愁诗》和曹丕《燕歌行》;
五言句以上二下三型为主,七言以上四下三为主。
歌行杂体
代表人物:鲍照;
七言夹杂五言;
不必严格七言而又句句押韵;
为唐代五言、七言格律诗的形成
奠定了格式上的基础。
沈宋律诗
唐代格律诗
沈佺期、宋之问
内容空洞,但词采绮丽,讲求格律,精研音韵。
二、诗词格律常识
1.近体格律诗
唐以前的诗,通称“古体诗”,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代人创制定型,称近
体诗或今体诗;
基本特点:
(1)字数(五言、七言)
(2)句数(绝句、律诗)
平仄、押韵、对句
(3)平仄
五言律诗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
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押韵
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诗歌押韵,使作品声韵和谐,便于吟诵和记忆,具有节奏和声调美。
绝句、律诗押平声韵,不换韵
平起诗首句起韵,仄起诗第二句起韵,隔句押韵。
(5)对句:对偶、对仗
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上下句配成对,平仄相对,字义相对;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只要求平仄相对,不要求字义相对。
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词汇意义"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类型: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
对仗的内容: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对:同类的词相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邻对:临近的事类相对
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
宽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再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
借对:借义或借音
流水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对仗忌合掌和雷同,所谓合掌是指出句与对句意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
2.了解平仄声
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
现代汉语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
3.格律诗的押韵和平仄格式
押韵字称为韵脚
二、四、六句押韵,押平声韵,首句可入可不入;
如绝句二四句最后一字押韵,律诗二四六八最后一字押韵。
登高
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
首句入韵,句末字押韵,四联全部对仗,首联句中自对。
4.词牌、词韵、词的平仄和句式词牌的来源:
直接用乐曲名称
歌词的内容概况而得名
摘取词的部分字句命名
不同的词牌,有不用的字数、句数、分段、平仄和押韵要求
三、对联、楹联常识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秦汉:过年悬挂桃符;
五代:把联语刻在桃木板上;
我国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北宋以后,对联的写作逐渐推广:
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明代:对联发展的黄金时期;
清代:对联发展的极盛时期。
楹联的分类:
春联:新年专门用的门联;
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门贴,门对:长久刊缀门旁,反应门第、行业;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堂联:装饰性的,美化厅堂、居室;
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
挽联:哀悼死者用;
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言志联:道出志向,励志之用。
名胜古迹联:悬挂、雕刻在名胜地或历史名人、
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2.楹联的特点
字数相等
词性相当
结构相应
节奏相称
语意相关
平仄相协
张挂的对联,直写竖贴,自右而左,自上而下;
对联的横批,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3.楹联的横额及书写形式
横额:统领、协调上下联的作
用,与对联相映生辉;
书写:竖写,不用标点;上联在右,从右至左写;下联在左,从左至右写;最后一行空几格,形成“门”字。(龙门写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