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项目一 中国历史文化本章要点 了解:中国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的发展等历史文化常识,主要科技发明。 熟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著名古代文化和遗址(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广汉三星堆遗址、安阳殷墟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等)。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历史。尼罗河文明(古埃及)、两河文明(巴比伦王国)、恒河文明(古印度)、黄河长江文明(华夏文明)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第一节 中国历史概述中国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 原始群的方式生存02原始社会—— 史前史—— 石器时代01新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031.中国远古人类及其文化现象 工具是区分人和猿的重要标志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开始进化成人 距今250万-180万年:湖北建始县巨猿洞、重庆巫山县龙骨坡、安徽繁昌县人字洞、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身体进化不平衡,四肢先进、头部原始;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使用磨光、钻孔技术制造工具人工取火使用骨针、佩戴项链墓葬遗存,原始宗教信仰开始萌芽2.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广泛采用磨光、钻孔技术制造工具;石器种类更加精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出现;人类发明了陶器;从山洞走向平原,开始定居生活。(1)新石器时代前期距今7000-5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文化特征:种植粟,使用彩陶、修建半地穴式建筑;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文化特征:种植水稻,使用黑陶,修建干栏式建筑。 仰韶文化 分布地区:整个黄河中游,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得名: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滝池县仰韶村发现 特点:制陶业较为发达,以“彩陶文化”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在西安半坡等地出土的彩陶钵上,还发现了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50多种刻画符号。 河姆渡文化 分布地区: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 得名:1973年首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 特点: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精心磨制的骨器最重要发现是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还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特点: 族外群婚,男女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氏族中; 知母不知父; 以血缘氏族为基础共同劳动、共享成果; 财产公有制。(2)新石器时代后期距今5000-4000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山西、陕西、河南亚型)长江流域:良渚文化(浙江余姚太湖流域)文化特征:使用快轮制造陶器、出现城址 龙山文化 时间:距今约4600-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遗存 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轮制的黑陶薄如蝉翼,十分精良 良渚文化遗址 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 分布地区:浙江余姚太湖流域 已发掘出村落、墓地、祭坛和290多万平方米的城址; 特点:最具特色的文物是玉器,其中玉琮最为精美。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特点: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成为社会主要生产部门; 社会财富增多并开始分配给个人; 一夫一妻制; 世系开始按照男方血统计算。湖北屈家岭文化、东北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3.古代文献反应的原始社会文化(1)图腾崇拜 游牧民族多以动物为图腾; 农耕民族多以植物为图腾; 图腾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叫族徽。 太昊部落:龙;商:玄鸟 盘古狗身人面,女娲蛇身人面(2)社稷崇拜 社:土地神;稷:谷物神; 祭祀祖先,祭祀社稷; 左祖右社。(3)母系社会传说 商代始祖:契; 周代始祖;弃 姜、姬、偃、嬴(4)禅让制 三皇五帝 尧舜禹禅让制二、夏商西周时期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1)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正式进入文明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河南登封“郜城遗址”;成汤灭夏。(2)商朝兄终弟及盘庚迁殷殷墟:商朝甲骨文、宗庙宫殿遗址和商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地(三)西周 文王之治 周武王:牧野之战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2.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的进步(1)璀璨的青铜文化:后母戊鼎;四大重器: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2)神奇的甲骨文:龟甲和牛肩胛骨造字法“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3)由“神本”向“人本”思想的转变三、春秋战国时期 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春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开凿邗沟,沟通长江和黄河战国:三家分晋、齐楚燕韩赵魏秦魏:开凿鸿沟,沟通黄河和淮河秦:郑国渠、都江堰(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铁器和牛耕大量使用变法不断,社会剧烈演变,诸子百家思想应运而生民族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朝以后称为汉族)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思想专制制度、焚书坑儒;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和车轨;北伐匈奴、修建长城,南征岭南,开凿灵渠;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2)西汉 楚汉相争 汉承秦制,法家改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汉初:休养生息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击退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3)东汉 刘秀创建,建都洛阳; 吏治腐败,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农民起义频繁; 汉末,朝政被曹操控制。曹操刘备孙权(4)魏、西晋 魏 西晋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选官注重门第,诸王拥兵内讧,名士清谈玄学(5)东晋南朝司马睿:东晋南朝:宋、齐、梁、陈(6)十六国北朝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 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度 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 魏晋南北朝形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对南方文化影响最深的一次民族大迁徙运动,促进了南方的开发,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五、隋唐五代(1)隋朝(581-617)建立者:杨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凿大运河(2)唐朝及五代 唐朝: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盛世 对外交往密切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三大痼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起义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吴、吴越、南平、楚、闽、南汉、后蜀、南唐、北汉 隋唐五代:中国思想文化大发展时期;中国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后出现的“扬一益二”局面。(1)宋朝 北宋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官僚机构膨胀,积贫积弱;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 宋江起义、方腊起义; 1127年,北宋被金国灭亡。杯酒释兵权六、宋元明清时期 南宋:靖康之变,赵构建南宋,都城临安;绍兴和议,以秦岭淮河为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景德镇成为著名的制瓷业中心;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2)元 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元: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改为以北京为中心;有效治理云南、台湾、西藏,强化蒙古、汉、藏、契丹、女真、维吾尔等各民族的友好关系。(3)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废丞相、实行内阁制度,建厂卫特务组织;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1644年,李自成起义;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4)清朝 满洲人建立的政权; 康雍乾盛世; 统一台湾,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雍正:摊丁入亩,改土归流 乾隆: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明确了中央对西藏的统治。 1840年:鸦片战争 1842年:《南京条约》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戊戌变法:主张改革政治、提倡科学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1901年:《辛丑条约》 1905:孙中山、黄兴建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七、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冯国璋、曹锟、段祺瑞、张作霖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