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北宋的政治阶段特征北宋的政治第壹章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朝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北 宋陈桥驿东京陈桥驿东京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北宋统一: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专权(措施)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收其精兵措施1.收回兵权,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措施2.统调分离,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枢密院掌握军队调动);措施3.兵将分离,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行政方面:夺其权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①设置若干个副宰相,共同议政。②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行政方面:夺其权在地方:①派文官任地方州县长官,三年一换。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经济方面:制其钱谷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宋朝采取的集权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贫 积弱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第贰章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具体措施重文轻武的政策具体措施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第叁章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年代 收入 (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1043年,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范仲淹(989-1052)王安石变法过程强兵目的富国王安石变法影响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彻底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保甲法的推行,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政策执行不力。变法派内部分裂,保守派强烈反对。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1085年,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宋建立.mp4 王安石变法.mp4 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