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教育政策法规与保教人员职业道德概论 课件(共50张PPT)-《保教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一 教育政策法规与保教人员职业道德概论 课件(共50张PPT)-《保教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教育政策法规与保教人员职业道德概论
项目一
目录



模块一 法律与道德
模块二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和法规
模块三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项目概述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或法律、哲学讨论的永恒经典问题。教育是富含道德意蕴的事业,教育法规与其他法律相比,与道德之间有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本项目通过简单地讨论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引入婴幼儿保教政策法规和保教人员职业道德的相关基础知识。
项目目标
模块一
法律与道德
模块学习
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对法律需求的增加,使得法律逐渐成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规范系统。
人类社会的早期,法律与道德没有明确区分,法律主要以惯例、风俗、习惯、道德等形式存在。
随着社会的分化和成文法的发展,法律与道德等社会规范出现了相对的分离。
在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中,“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标配。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 法律与道德概论
(一)法律的含义
01
02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解释和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法”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也有广义、狭义两层含义:
一 法律与道德概论
(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
(2)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
(4)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国务院各部及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
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形式,涉及善恶、美丑等观念和原则。它以人们的自我和他人评价为特点,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行为。
道德的内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关系,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但根源是社会的物质基础。
一 法律与道德概论
(二)道德的含义
故事一
一个小偷在机场偷了一名乘客装有机票的钱包,导致该名乘客无法按时登机。但是该次航班在飞行过程中因故爆炸了,这名乘客因祸得福,救了自己的性命。
请问:该小偷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
小案例
两则关于道德的故事
故事二
甲的朋友因患癌症住进了医院,因为已经是癌症晚期,生命只剩下几天时间了。甲想让朋友安逸地度过生命的最后几天,当朋友问甲:
“我的病要紧吗?要住院多久?”甲回答:“你没事,就是一点小病,不要担心,只住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请问:甲对他的朋友说谎,甲是道德的吗?
小案例
两则关于道德的故事
看了以上两则故事,绝大部分人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小案例
第一则
第一则故事里的小偷是不道德的,
第二则
第二则故事里的甲是道德的。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大家掺进了自己的情感,是以一般的人情世故做出的判断,以情感作为判断的主要因素。
法律脱胎于道德,又有别于道德,因此,明辨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十分必要。在有序的社会里,法律与道德共同维护社会的主流价值,法律与道德的实现都离不开民众的认同与信奉。
法律和道德二者可以相互转换,即良好的法律得到长期的执行后可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基本道德原则亦可能转化为法律。
一 法律与道德概论
(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主要不同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法律与道德概论
道德自发形成,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
道德以观念形式存在,法律以成文法形式存在。
法律只保障基本道德,不满足高道德标准。
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道德依靠社会舆情和公众内心信念。
形成方式
表现形式
适用范围
实现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这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同时注重发挥法律和道德各自的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 法律与道德概论
二 教育中的道德
1
教育与法律的关系可以转化为法律与教育的讨论,关键在于讨论法律介入教育的广度及其限度,以避免泛道德主义和立法万能主义。
2
教育的内部事项是指直接达成教育目标的学科教学活动,应由教师自主自律,主要由专业伦理道德调整,国家法律不宜干预。
3
教育的外部事项是指为间接达成教育目标的服务事项,不直接涉及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法律应充分介入提供管理依据和程序。
4
教育的内外部事项划分理论有助于防范学前教育领域出现教育立法万能主义与泛道德主义,避免滑向极端倾向。
5
在审视法律介入教育的限度与原则时,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避免陷入极端倾向,如教育立法万能主义的苗头。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请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结合当下教育生态,谈谈教育治理坚持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的必要性。
学而时习之
道德与法律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模块检测
教育法律与其他法律的主要不同在于调整对象的不同,如民法主要调整公民、法人以及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在行政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教育法主要调整国家、学校、教师、家庭、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一)教育法律的含义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2.狭义的教育法
1.广义的教育法
02
01
教育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是指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规范,包括地方性法规等;
仅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教育法规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教育法规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二)教育法规相关知识
1. 教育法规的含义
2. 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1)横向体系结构。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是指根据教育社会关系的特点和教育关系构成要素的差异,将若干同级部门教育法划分为横向体系结构。
① 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② 基础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 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④ 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⑤ 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
⑧ 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⑦ 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⑥ 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2)纵向体系结构。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是指由不同层级的教育法律文件构成的等级和效力有序的纵向体系。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法规内容:
教育单行法律。
03
教育基本法律。
02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01
教育行政法规。
04
地方性教育法规。
05
教育规章。
06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3. 教育法规的类型
在我国教育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的( )法。
A. 行政 B . 程序 C . 特殊 D . 基本
学而时习之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有着与其他政策相似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指向明确,相对稳定,影响广泛,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不具强制性。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三)教育政策相关知识
1. 教育政策的含义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2. 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
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是指政党、国家和社会团体制定的有关教育政策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通常可以从表现形式和纵横结构两个角度加以阐述.
教育政策的纵向结构是指依据教育政策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纵向排列,包括长期、中期、短期和即时教育政策,以及总政策、基本政策和一般政策等。
01
02
教育政策的横向结构是指不同领域的教育政策,如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或成人教育政策等,依照横向并列关系加以排列形成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三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3. 教育政策的类型
教育法规的类型有哪些?
模块检测
模块二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和法规
模块学习
保教人员需要学习和了解婴幼儿保教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教工作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是规范保教工作的准绳。
依法办事、依法治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是党和政府为完成历史时期任务、实现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基本方针而制定的规定,是行动准则和行动的出发点及归宿。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为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政策内容涵盖发展目标和促进手段,体现国家发展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意志和行动。
一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概述
(一)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的含义
根据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的内涵和外延内容,我国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概述
(二)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的特点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实现特定目的而制定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目的性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体系的一部分,自身也是一个系统,包括横向和纵向的多个方面。
系统性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调整,同时也允许各地、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灵活性
1
2
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学前教育改革取得成效,学前教育在各方努力下受到重视,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前进。
我国现行的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文件中。
一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概述
(三)我国主要的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是教育法的组成部分。我国相继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法规,还包括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法规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概述
(一)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的含义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概述
(二)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的特点
01
02
03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主要调整6岁以下儿童的教育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的主体地位不是单一的,包括平等和非平等地位的主体。这是其与民法和行政法的重要区别。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遵循独立的调整原则,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遵循保育与教育客观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坚持民主办园等。
我国现行的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主要包括下列文件。
二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概述
(三)我国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与法规
1.《儿童权利公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01
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03
04
二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概述
5.《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6.《幼儿园管理条例》
05
06
7.《幼儿园工作规程》
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07
08
9.《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0.《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09
10
二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法规概述
11.《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12.《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11
12
13.《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
13
你身边有哪些违反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和法规的事情?应如何改善?
模块检测
模块三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模块学习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是保教人员在践行职责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保护保教人员和婴幼儿权益、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是社会提出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用于处理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是保教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专门性和特殊性。它围绕教书育人这一中心任务,规定了保教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品质要求,体现了社会对保教工作的外在客观要求,是处理职业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
一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的含义
二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的特征
示范性
高要求
自觉性
职业活动要正常进行,除了需要必要的法律、纪律约束外,还需要职业道德的调节,即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影响与约束人们的职业行为,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
1. 职业道德是促进人们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
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人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趋向,对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有重大作用,是促进人们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职业道德标准,就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职业行为做出恰当评价,这有助于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选择高尚的道德行为,形成健全的价值观,促进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一个人如果在职业活动中表现为消极怠工或见异思迁,就会虚度年华,导致一事无成,更谈不上自我完善。
阅读拓展
职业道德的功能
2. 职业道德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突出标志
职业道德对改进和完善人际关系、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有重要作用。职业道德能调节职业关系,维护正常的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活秩序,是发展物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的精神动力。适应职业活动需要而产生的职业道德是以一定的行为原则和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职业行为,从而达到调整职业关系、化解职业矛盾、协调整个职业活动的目的。
阅读拓展
职业道德的功能
三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的构成
师爱
保教人员应具备对婴幼儿的了解、关怀、理解、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等情感和行为,为婴幼儿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同时只有爱婴幼儿才能教育好婴幼儿。
师心
保教人员应怀有对幼教事业的责任心和爱心,为婴幼儿的饮食、起居和教育活动付出艰辛的劳动,并真正为幼教事业做出贡献。
师格
保教人员应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婴幼儿,帮助其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某地教育局每年都要组织新教师参加上岗前的职业道德培训,重点对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规定因故未能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由教育局安排,重新补上这一课。当未赶上首次培训的小陈老师接到园长要求她到教育局参加补课的通知时,她心里真有点儿不情愿。小陈老师认为,作为教师,既受到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又有幼儿园规章制度的管束,根本不需要学习那些职业道德规范。
问题:你认为小陈老师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而时习之
请你说一说保教人员职业道德的特征和构成。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的特征:
保教人员职业道德的构成:
模块检测
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