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课件(共22张PPT)-《导游基础知识》同步教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课件(共22张PPT)-《导游基础知识》同步教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基本构件,熟悉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了解古代宫殿的布局特征、内外陈设,熟悉古代庙与坛的功能,掌握古代著名庙坛的主要特点;
了解陵园的地面建筑布局、墓室用材和结构、墓中随葬品的内容,掌握古代著名的陵墓概况;
了解古代楼阁的基本知识,了解佛塔的主要分类;
了解古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掌握现存著名的古城;
了解古代的著名桥梁,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技能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讲述建筑类旅游资源,包括宫殿与庙坛旅游资源、古代著名陵墓建筑类资源、楼阁、佛塔、古桥、城市旅游资源的特点;
能够认识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和主要类型,能够分析不同建筑的特色和作用。
第三节 中国古代陵墓
第五节 中国古代城市
第四节 中国古代阁楼、佛塔和石桥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宫殿与坛庙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主旋律是土木结构。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掌握了营造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的要求。随后,中国土木结构的建筑历程大致经历了雏形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总结期四个阶段。
1、雏形期 夏至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雏形期。以定居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芽时期。
2、发展期 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期。
3、成熟期 隋至宋,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
4、总结期 元至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总结期。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和装饰
开间
台基

斗拱
屋顶
山墙
藻井
(一)基本构件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和装饰
(二)装饰
1、大木作装饰 大木作装饰指对木结构主要构件的艺术加工。
2、小木作装饰 小木作装饰指对门窗、廊檐、天花及室内分隔构件的艺术处理。
3、砖瓦作装饰 砖瓦作装饰指对屋顶、墙面、地面、台基等砖瓦构件的艺术处理。
4、石作装饰 石作装饰指对台基、石柱础、栏杆、踏步和建筑小品等石构件的艺术处理。
5、油漆彩画作装饰 油漆彩画作装饰是对木结构表面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一)功能性类型
(二)单体建筑类型
从建筑功能上,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10种类型: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衙署、殿堂等)、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等)、纪念性和景点性建筑(如钟楼、鼓楼等)、陵墓建筑(如石坊、崖墓等)、园囿建筑(如御园、宫苑等)、祭祀性建筑(如文庙、武庙等)、桥梁及水利建筑(如石桥、木桥等)、民居建筑(如窑洞、茅屋等)、宗教建筑(如佛寺、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娱乐性建筑(如乐楼、舞楼等)。
1、楼、阁
2、厅、堂
3、亭、廊
4、轩、榭、斋、馆、舫
5、门、阙、华表、牌坊、照壁、戏台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二)完整的院落组织,多样的平面布局
(三)建筑造型优美
(四)装饰丰富多彩
(五)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以其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和严谨整饬的空间格局,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能够凸显帝王的权威。宫殿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最高建筑成就。
(一) 布局特征
中国的宫殿建筑基本上是按照《礼记》、《周礼·考工记》等封建传统的礼制来布置的。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轴对称
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
3、前朝后寝
4、三朝五门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二) 宫殿内外陈设
宫殿的内部陈设主要包括斗拱、琉璃瓦铺顶、彩画、盘龙金柱、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及各种建筑小品等。宫殿的外部陈设包括华表、石狮、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
(三) 中国现存的古代宫殿
1、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中国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
2、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古城中心,2004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宫殿与坛庙
二、坛
1、北京天坛
中国现存的天坛共有两处,一处是西安天坛,另一处是北京天坛,其中以北京天坛最为著名。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也是现存艺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 273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等。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地坛
地坛位于北京东城区,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地坛与天坛相对应,地坛呈正方形,以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所以又名为方泽坛。
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祗神”之场所,也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宫殿与坛庙
三、庙
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庙大致可分为祭祀祖先的庙(如帝王庙、太庙)、奉祀圣贤的庙(如岳王庙、岳飞庙)以及奉祀山川和神灵的庙(如城隍庙、土地庙、泰山的岱庙)。
1、孔庙
孔庙(本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以孔子的故居为庙,参照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
2、岱庙
岱庙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的南麓,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岱庙始建于秦汉,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岱庙、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与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第三节 中国古代陵墓
一、陵墓的封土形式
封土就是指墓上堆筑的土丘,这种习俗出现在春秋晚期。 中国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秦汉两代的“方上”,是“封土为坟”的发展,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二是唐代改为的“以山为陵”,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如唐乾陵;
三是明清两代改为的“宝城宝顶”形式,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第三节 中国古代陵墓
二、陵园的地面建筑布局
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由祭祀建筑区、神道和护陵监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祭祀建筑区,这是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用来供祭祀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早期曾称为享殿、献殿等。
第二部分是神道,又称“御路”、“甬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
第三部分是护陵监,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了防止陵墓被盗和破坏,每个皇帝的陵都设有护陵监。
第三节 中国古代陵墓
三、墓室用材和结构
(一) 土穴墓
在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式很简单,只在地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特殊东西加以包裹。
(二)木椁墓
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宫外的套棺,下有底盘,上有大盖,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
(三)砖石墓
从汉代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木椁墓室逐渐被取代,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
第三节 中国古代陵墓
四、随葬品
在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工具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分化悬殊,王和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包括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葬品主要是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宋至明清,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第三节 中国古代陵墓
五、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西安骊山脚下。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
2、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清东陵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的天寿山。
第四节 中国古代楼阁、佛塔和古桥
一、古代楼阁
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我国现存较为著名的有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
1、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屹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台之上,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是以东汉末年“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的。
2、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1985年6月峻工。
3、滕王阁 南昌滕王阁(见图5?3)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而在三楼中最早扬名天下,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为唐高宗的儿子滕王李元婴自唐永徽四年(653年)所建,历代重修28次。如今所见到的滕王阁是在1989年重阳节落成开放的。
第四节 中国古代楼阁、佛塔和古桥
二、佛塔
佛塔起源于古代印度,梵文称为“stupa”,中文译为“窣堵波”或“浮屠”。佛塔是佛教的象征。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
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佛塔按类型又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金刚宝座式塔、覆钵式塔等。
第四节 中国古代楼阁、佛塔和古桥
二、佛塔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的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这种塔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悠久,形体最高大,保存数量也最多。隋唐以后,多用砖石为建塔材料,出现了以砖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的第一层特别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面阔亦渐缩小,且愈上收缩愈急,各层檐紧密相接,密檐式塔也由此得名。现存最古老的砖塔——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即属于密檐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源于印度菩提伽耶的金刚宝座塔。塔的下部是一个巨大的金刚宝座,座的下部有门。宝座上建5个正方形密檐(代表五方五佛)。这种塔在中国从明代以后陆续有修造,但是数量很少,著名的有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宝座舍利塔等。
覆钵式塔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建塔常用的形式。这种塔的塔身源于印度佛塔的形式,是一个半圆形的覆钵,覆钵上是巨大的塔刹,覆钵下建有一个高大的须弥座。著名的喇嘛塔如北京妙音寺白塔、宁夏青铜峡市108塔等。
第四节 中国古代楼阁、佛塔和古桥
三、古桥
我国的建桥历史悠久,13世纪至16世纪,我国的建桥技术和桥型艺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遗存古桥甚多,福建洛阳桥、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广东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一) 福建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二) 河北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洨河上。
(三) 北京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四) 广东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
(五) 福建泉州安平桥 安平桥又名五里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它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六) 四川泸州龙脑桥 龙脑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间修建。
第五节 中国古代城市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组成部分
瓮城
城楼
城门
城壕
城墙
第五节 中国古代城市
二、中国现存著名的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三年扩建,距今已有2 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西安古城
曲阜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始建于宋末元初。与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东方圣城”曲阜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也是孔子的学生、中国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兼教育家孟子的出生地,因此曲阜被列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