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后诗词诗歌背诵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重点字音涵撼hánhàn济jì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楫jí八月湖水平,____虚混太清。气____云梦泽,波____岳阳城。欲济无舟____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____有_______情。重点字形涵蒸撼楫徒羡鱼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主题思想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字浩然,号孟山人,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留给后人的有《孟浩然集》。文学常识一诗歌赏析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①[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②[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1.八月湖水平,涵虚①混太清②。译描绘画面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非常阔大。诗歌赏析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①[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2.气蒸云梦泽①,波撼岳阳城。译炼字角度“蒸”即蒸腾。从视觉上写出云梦泽被水气所弥漫的情景。“撼”即撼动。从听觉和触觉上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楼,诗人感到脚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表现了洞庭湖的博大气势。诗歌赏析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①[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②[端居耳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平常家居。3.欲济无舟楫①,端居耻圣明②。译写作手法类比,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修辞方法双关(“济”,渡水,又有救助、拯救的含义。)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诗歌赏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①[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谁能帮忙来做官而没有途径。。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①。译修辞方法运用比喻和用典的修辞。 “垂钓者”比喻居高位者,本文可以理解为张九龄; “羡鱼情”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羡鱼”运用“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另翻新意,委婉表达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的愿望。思维导图内容结构洞庭景致八月秋高,洪水盛涨,与岸齐平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蒸撼抒渴望重用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就近设喻表白心志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典故发出呼吁言外之意:希望能得到引荐景象壮观雄浑壮阔气势博大充满活力⑴诗人巧妙运用了《淮南子 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另翻新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诗人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性默写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1.诗歌的标题与全诗的内容是什么有关系?请简要说明。巩固精练示例一:只是概括作答,如:标题统领全诗(照应全诗、概括全诗),二者是总分关第。示例二:直接具体作答,如:“望洞庭湖”对应诗歌前四句;“赠张丞相”对应诗歌后四句。示例三:先概括作答。再具体分析说明。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巩固精练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3.品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中的“蒸”与“撼”。“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4.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巩固精练气势磅礴。寄寓着自己的一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5.自选角度赏析“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表达效果。示例一:类比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借双关(“济”,渡水,又有救助、拯救的含义)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示例二:比喻的修辞方法,自然地抒发感慨,用欲渡洞庭没有舟楫,含蓄有致地表明自己欲见用于世而不可得的处境,以闲居无为,愧于盛世,透露出对朝廷的忠心。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表达效果。巩固精练①诗人巧妙运用了典故(《淮南子》“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典中又寓比兴,含蓄而委婉地再次强化自己干渴的目的与强烈的意愿,另翻新意,匠心独运。②“垂钓”与“湖心”相照应。7.诗歌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精练8.诗歌的尾联中“徒”字有哪几层意思?表层意思:白白地(徒劳地)羡慕别人钓鱼。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深层意思:白白地(徒劳地);羡慕别人当官,自己不能,盼人引荐。巩固精练9.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少答出两点)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10.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巩固精练A.诗歌中的一、二句写出了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浑然一体的景象。B.诗歌的三、四句中的“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C.诗歌的七、八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D.这首诗歌借景抒情,前半部分写景是为了后半部分的抒情做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欲济”“羡鱼”的比喻,委婉表达了诗人的愿望。C11.对比阅读《望太湖》,回答下面问题。巩固精练望太湖①北宋 | 苏舜钦杳杳波涛阅古今,四边无际莫知深。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暝阴。笠泽鲈肥人脍玉②,洞庭柑熟客分金。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③。[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谪居苏州之时。②笠泽:即今吴淞江,为太湖支流三江之一。③楚吟:楚歌。《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⑴苏诗和孟诗的颔联都写到了“湖”,都描写得颇为精妙,请分别作简要赏析。苏诗通过水气晨昏的变化来写湖:早上,水气化为清冷的露水;傍晚,水气蒸发如昏暗的烟雾,时而清明时而迷濛,境界变幻,富有动感。孟诗用夸张手法通过水面的广阔来写湖:湖面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湖面波涛奔腾,好像要摇动岳阳城,景象宏伟,气势磅礴。11.对比阅读《望太湖》,回答下面问题。巩固精练望太湖①北宋 | 苏舜钦杳杳波涛阅古今,四边无际莫知深。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暝阴。笠泽鲈肥人脍玉②,洞庭柑熟客分金。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③。[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谪居苏州之时。②笠泽:即今吴淞江,为太湖支流三江之一。③楚吟:楚歌。《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⑵同样面对湖面,苏、孟两人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苏舜钦表达了对太湖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先赞美了太湖风景优美,物产丰饶,随后引发思乡之情,但只能长吟“楚歌”,聊以自慰。孟浩然则通过描写洞庭湖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诗人先描写洞庭湖壮丽的景 象和磅礴的气势,随后表达想通过张丞相引见,加入到圣明的时代中,干出一番事业的愿望。12.对比阅读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回答下面问题。巩固精练岁暮归南山唐 | 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⑴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结合诗句分析态度是否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又无可奈何。“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 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 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不甘寂 寞,渴望被举荐。 “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 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12.对比阅读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回答下面问题。巩固精练岁暮归南山唐 | 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⑵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