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件 (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件 (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殖民与殖民地:
殖民是一个古老的历史现象。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在海外占领和掠夺、同时把本国大批居民移往该地居住和开发的地区。
殖民体系:
指的是在争夺和瓜分殖民地的过程中,现代殖民帝国为了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而结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它是新一轮殖民扩张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国际法逐步完备和发展的结果。
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的历史潮流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 ——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一:二战使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学者瓦德奈伊说:“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总之,无论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元气大伤,赤裸裸地武力掠夺已经失效。
材料二:二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战争,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他们甚至远涉重洋,奔赴欧亚非战场,逐渐脱离原来的闭塞的环境和保守的思想传统,对帝国主义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
材料三: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二战使传统殖民大国的影响力下降,权势转移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身上。而美苏向来有反殖民的传统。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1)印度独立
A.斗争:国大党在甘地、尼赫鲁领导下;穆斯林联盟在真纳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印度独立。
B.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亚洲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印巴分治与带来的难民迁移
“英国女皇皇冠上的一颗最明亮的宝石。”坠落,印度获得了独立。
印巴分治大仇杀
克什米尔争端
肢解巴基斯坦
遗患无穷!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47年至1949年
1965年至1966年
1971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肢解巴基斯坦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2)东南亚各国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参加万隆会议的亚非国家
(1)北非
A.埃及:1952年,纳赛尔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
2、非洲
埃及革命领袖
——纳赛尔
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
埃及与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于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
但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权一直掌握在运河公司手中,其中英法两国占有绝大多数股份,每年的收入超过1亿英镑。埃及在运河公司中只占有5%的股份,通过革命上台的纳赛尔总统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把英法控制运河和经营权看成是民族的耻辱
(1)北非
A.埃及:1952年,纳赛尔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
B.阿尔及利亚:1954 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2、非洲
埃及革命领袖
——纳赛尔
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62年中国发行特别邮票,
庆祝阿尔及利亚独立
(2)撒哈拉以南非洲: 1960 年有17 个国家独立,称为“非洲年”。
不是依自然地势走向,而系人为分割。
原因:
大多国家为欧美作为殖民地瓜分;战后独立进程受宗主国影响,加之内部矛盾复杂,使得划分痕迹重。
国境线特征:
(1)1959年,卡斯特罗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古巴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拉丁美洲
(2)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古巴革命领袖——
卡斯特罗与格瓦拉
长期被美国控制的
巴拿马运河区
1、定义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
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2、成就
(1)亚洲:A.东亚:新加坡、韩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虎
新加坡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韩国
亚洲四小龙:
起飞前的家底:
战后初期,四小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并不好,可谓一片残破景象:生产萎缩,商品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严重,大多数人民生活在贫穷边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台湾和韩国虽说一度获得美国的“美元”援助,但是经济状况变化不大。1952年,台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50美元,1962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不过87美元。
经济增长的新星:
自60年代中期起,四小龙迅速改变着昔日的旧貌。四小龙的变化可以概括为自落后的农业社会或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从依靠美国援助,成为有能力向外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地区;从低收入变成中高所得国家和地区;从高度失业达成全民就业;从恶性通货膨胀进步为经济快速而稳定成长的国家和地区;从进口替代迈向出口扩张的国家和地区。
人们通常将四小龙分为两对,一对是台湾和韩国,属于海岛或半海岛型经济,致力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另一对是香港和新加坡,属于都城型经济,其战略目标是从转口贸易向以服务业为主轴的多元化经济过渡。
40余年来,两种经济型态的过渡都取得了成功,从而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西方国家三边委员会、经济与合作组织、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以及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等,都给子四小龙以很高的评价,但也要求它们对世界经济发展与稳定“承担责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探讨四小龙经济成功的经验……
有人强调儒家思想对四小龙经济的作用和贡献;有人从R .维农“产品周期”理论去阐述四小龙经济的成功;有人则认为四小龙成功的关键是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上述各种观点无疑都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但四小龙的成功,最重要的一条是它们清醒地认识了白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把握住了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根据国(岛)内基本情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和实施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谷源洋、周圣葵、谈世中《亚洲四小龙起飞始末》,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12页
问题思考:我们可以借鉴“亚洲四小龙”成功的哪些经验?
人力资源、地理位置优势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的配套政策与措施
B.西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波斯湾石油的流向
黑色的黄金
(2)非洲:经济曲折发展
(3)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从1950年到1981年的31年间,拉丁美洲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5.3%,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6%,投资年均增长7.4%,制造业年均增长6.5%,产量增加6倍多。社会变革更为显著,1950年至1981年,拉丁美洲人口从1.66亿增至3.7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1950年的41.6%,上升到1980年的65.5%。
面临挑战!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配置的作用增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亦面临困境,需要解决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会遇到的难题……
3、挑战
(1)个性问题:
A.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夏,“金融强盗” 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泻,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关注股市走向的香港股民
B.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1980年,拉美地区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2%,1983年进一步增加到了61%。1973年至1982年短短的10年中,拉美国家债务规模迅速增加接近极限,国际收支状况脆弱以至于难以为继。1982年8月,墨西哥中止偿付债务,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到1986年底,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10350亿美元,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C.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共性挑战
A.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已经获得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留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在这个体系中,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仍然维持着,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垄新资本占统治和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和力量薄弱,缺乏发展经济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不得不依赖发达国家,它们生产的很大一部分产品,也不能不输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这些方面,发展中国家都免不了遭受发达资本义国家的剥削和支配,处于十分不利的不平等地位。这是许多发展中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陷入困境的重要外部原因。
——李琮《第三世界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3月,第7页
B.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C.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南亚的火车卖挂票
津巴布韦的货币当手纸卖
菲律宾前总统夫人拥有珠宝100公斤,5000条裙子,3500双鞋子,2000副手套,1700个提包。
1991年拉美外4260亿美元左右。因为基数过大,即使以后外债增长率年均只有1%,每年也要增加数十亿美元新债。拉美各国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分配制度极不合理,贫富悬殊日益加剧,贫困人口有增无减,失业率上升,毒品走私蔓延。
——高 钻 张森根 《战后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及其八十年代的前景》
课堂小结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本课小结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亚非拉国家殖民体系的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亚洲国家的发展
非洲、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亚非拉国家面临的问题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