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民主与法治 课件(共51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讲 民主与法治 课件(共51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第2讲 民主与法治
要点梳理
一、新型的民主
1.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1)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
(2)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3)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4)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
(1)从本质特征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的
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从民主特点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3)从民主形式看: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从制度保障看:我国形成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
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
的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二、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原因及基本要求。
(1)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原因: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权利。
(3)基本要求:
对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对公民: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以理性、公正、客观
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
和意见。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形式 地位 形式(制度) 要求
民主 选举 是人民实现民主 权利的一种重要 形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 举、等额选举和差额 选举等 ①遵循公开、公平和公
正的原则。②公民要积
极、主动、理性地参与
民主选举
民主 协商 保证了人民的意 愿和要求得到充 分表达 通过提案、座谈、论 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开展协商 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
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
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
利益的问题开展协商
形式 地位 形式(制度) 要求
民主 决策 是保障人民利益 得到充分实现的 有效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重大 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 社会听证制度等 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
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
见,集中民智,促进决
策的科学化
续表
形式 地位 形式(制度) 要求
民主 管理 让人人都有参与 管理国家和社会 各项事务的机会 和渠道 居民代表大会、村民 代表大会等 有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
识等
民主管理的意义: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 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续表
形式 地位 形式(制度) 要求
民主 监督 是公民参与民主 生活、行使公民 监督权的具体体 现 信访、人大代表联系 群众、申请政府信息 公开、网上评议政府 工作等 依法行使,坚持实事求
是原则等
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 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 败。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续表
3.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三、建设法治中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
2.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
(1)对国家和社会: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
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和重要保障。⑤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对公民: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保障人
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
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核心。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2)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核心:依宪治国。
5.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2)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3)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4)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
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6.建设法治中国,中学生可以怎样做?
(1)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2)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3)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自觉遵守法律,
履行法定义务,积极投身于法治中国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
和推动者。
四、法治政府,厉行法治
1.我国政府的宗旨、权力来源及作用。
(1)宗旨:为人民服务。
(2)权力来源:人民。
(3)作用: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②人们享受政府提
供的公共服务。
2.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和要求。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
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对政府:①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在法
治轨道上运行。 ②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
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④防范
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2)对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
行政。
4.厉行法治的要求和做法。
(1)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做法 ①国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
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
的能力。
③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④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强
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5.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因及做法。
(1)原因: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②国
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
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做法:①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
作用。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第2讲 民主与法治
易混易错(判断正误并改正)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真正的全民的民主。(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具有阶级性,没有全民的民主。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充分、有效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式。(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民主监督是保障人民充分、有效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式。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全民守法。青少年也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
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不能置身事外。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事,青少年年
龄小,只能置身事外。(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建设法治中国,要求国家和社会治理只依靠法律。(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不能只依靠法律。
第2讲 民主与法治
典题精析
A
第2讲 民主与法治
备考练习
达标练
1.某街道推行“书记下午茶”党建项目,拓宽了社情民意了解渠道,精准
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行该党建项目( )
B
A.有利于科学决策以满足居民一切需求
B.反映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C.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D.是我国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2.(2023·北海模拟)40多年前,广西的合寨村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
民委员会。40多年来,合寨村民主制度不断完善,“让群众说了算”落到
实处。下列对合寨村的民主实践,说法正确的是( )
C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②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说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见证了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2023·崇左模拟)某市在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上评议政府活动,明确
评议内容、要求和流程,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评议。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 )
C
①拓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②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诉求 ③政府接受来自市民和社会的监督 ④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玉林模拟)观察下图,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D
A.政府部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为人民服务
B.政府部门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所有需求
C.行政行为必须于法有据
D.政府部门要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
5.(2023·防城港模拟)“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
心而已。”这句话告诉我们,厉行法治需要( )
B
①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 ②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③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④在全社会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提分练
6.(2023·福建)某社区十几名居民代表齐聚“小巷议事厅”,围绕停车棚
建设问题提出建议,社区居委会综合居民代表意见后,完善了停车棚建
设方案并实施。这说明( )
D
①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社区居委会代表广大居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③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事物内在逻辑和顺序的是( )
①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②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强国富民
③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
④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没有先后顺序,①错误。
D
8.(2023·四川)“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
际提出的源于中国实践、带有中国风格、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气派
的新概念,深刻揭示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全过
程人民民主( )
A.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C.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D.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解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A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D错误。
【答案】C
9.(2023·湖南邵阳)“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
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
纳入法治化轨道。这表明( )
B
A.立法者的素质高低决定国家的强弱
B.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C.执法者依法办事,国家一定能强大
D.只要法治力量强大,国家就会富强
10.(2023·贺州模拟)【民主与法治】观察右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填写在上面相应的横线上。
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
(2)三幅图共同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人民当家作主。
(3)作为公民,我们应如何增强民主意识?(至少回答两点)
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与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与协商的民主态度。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冲刺练
11.(2023·浙江嘉兴)桐乡市开展的“弄堂夜话”让大事小事商量着解决,
海宁市开展的“屋场夜话”搭建了村民沟通的平台。这些平台有利于
( )
C
A.完善法律体系
B.规范立法权力
C.拓宽民主渠道
D.履行参政职能
12.(2023·湖南湘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
超过300万条群众意见建议获得回复办理。一块留言板,成为有关部门
倾听心声、了解困难、吸纳建议的沟通平台,促成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
有效解决。这生动展现了( )
D
①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网络问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③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热情不断提升 ④我国公民直接管理国家,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2023·江苏扬州)2023年3月,游客任先生自驾来扬州,因路况不熟
将车停在禁停区,交警依法开出罚单。任先生发现罚单标注“首违警告,
零分零元”,感动之余,任先生承认自己违停并感谢交警。交警的行为
表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初次违法且危
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C
A.公正司法原则不可违 B.外地游客违法免处罚
C.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D.轻微违法无须负责任
14.(2023·四川)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的
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共中央、国
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到2025
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执政,行使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 ②政府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是人大的职权,政府依法行政,①错误。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政府要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④错误。
【答案】C
15.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下列公民
参与的行为与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行为 形式
① 中学生小阳的妈妈参加县人大代表的选举 民主选举
② 中学生小乐向有关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偷排污水 民主监督
③ 员工张某积极参加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 民主决策
④ 市民王某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管道燃气居民用 气价格听证会 民主管理
A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3·南宁模拟)材料一 法治之光照亮人民幸福生活。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一大批事关民生的法律法规陆续公布施行;公安部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及打击电信诈骗等专项斗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法起诉和审结涉黑涉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各类案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1)结合材料一,请你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谈谈法治之光是如何照亮人民幸福生活的。
①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立法为民,让人民群众维权时有法可依。②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扫黑除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办案,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材料二 根据上述材料,小虹与小亮发表了观点。
小虹: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小亮: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美好的生活从守法开始。
(2)请你从小虹的观点和小亮的观点中任选一个,并进行简要分析。
小虹的观点是正确的。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②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