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课时教学(预案)学 校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23.08 使用时间 第 2 周第2课时课 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 课 型 复习课主备人预备(一备) 集体讨论调整(二备)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科学思维: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科学探究: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1.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机械运动的概念。 3.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4.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5.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难点: 1.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参照物的概念。 3.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4.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5.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6.体会并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学 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学法 指导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注重科学探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再次,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具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专题三】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聚焦: 1. 与 之比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 ,单位: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m/s= km/h. 2. 不变,物体沿着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3.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设疑:在生活中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和比赛中裁判员判断胜负的方法相同吗? 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图a表明相同的时间比 ; (2)图b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 2、实验探究: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4、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5、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 【专题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设计:利用长木板,秒表,金属片,小车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 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 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探究结论: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反馈练习: 1、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2、物体运动的规律不但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叫路程——时间的图像,可以简称路程图像。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路程/m2030507090110130时间/s235791113(1)请你在如右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路程图像。 (2)根据图像上确定出物体运动8s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三、练习反馈: 1.下左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cm。 2.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下右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3.从2012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4、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课堂检测与评价内容、导学案 (可附检测卷、导学案)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C. D.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9.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 B.5m/s C.8m/s D.9m/s 10.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作业 布置 复习内能章节知识点 完成本章配套习题板书 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