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时名称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程标准 要求 1.2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教材分析 本课是“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单元的第2课。16-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扩张,逐步建立了世界殖民体系。面对列强的掠夺与压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首先掀起了轰轰烈烈列的独立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运动大多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尽管这些运动后来大多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侵略引起的波澜壮阔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深深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 本课共三个子目,“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介绍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简述了海地、巴西、墨西哥等国的革命过程,并涉及“考迪罗制”“大棒政策”等相关内容;“亚洲的觉醒”以印度、伊朗、中国为代表探讨了亚洲革命的原因和过程;“非洲的抗争”选取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主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等典型事件,描绘了非洲革命的整体情况。这三个子目的逻辑关系是按照历史的时空关系,围绕不同地区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事件予以讲解,突出各自的特点。
学情 分析 初中教材关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第一阶段介绍比较详细,但未涉及拉美独立运动的第二阶段;初中教材中与亚洲觉醒和非洲抗争相关内容较少,同时也未涉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世界影响。 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能够自主预习、阅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与归纳,但是对历史问题深入思考、全面阐述历史概念能力比较薄弱。
学习目标 通过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空间线索,能够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定位在特定时间空间框架下,能够说出基本史实,能够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生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 通过对地图、文字史料的观察、阅读,培养学生从所获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反对殖民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等多角度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恰当运用史料概括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呈现的特点,能够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表述,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世界人民对于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秩序的诉求,感受各国人民不懈追求正义的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和难点 重点: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概况及特点 难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我们可以这样断言:世界各地区之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下卷》 思考:“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任务一: 阅读教科书,梳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 问题1:按时序整理有哪些重大史实。 问题2:按空间整理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问题3:从时间可以看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有何特点? 整体看:伴随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体系形成后迅速发展 各大洲看:拉美独立运动开始最早,明显可分两个阶段
任务二: 多角度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原因 问题1:依据材料,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1815年9月6日,玻利瓦尔在牙买加避难时写了一封长信,即《牙买加来信》。 “印第安人缴纳的赋税,奴隶们遭受的苦难,农民们所承受的实物税、什一税和其他税收以及其他灾祸,使可怜的美洲人离开自己的家园。”“西班牙给我们留下的仇恨比相隔的海洋还深”。 “美洲各国现在为争取解放而斗争”,“这场斗争从本质上来说是最正义的”。 ——郝名玮,徐世澄著《拉丁美洲文明》 问题2:指出“东方觉醒”的含义? 1905年伊朗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译自《1905—1909年波斯革命》英文版 问题3:依据材料,分析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代因素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 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 ——摘译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英文版 问题4:概括18-19世纪初拉美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 年份人物及事件1764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1768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1788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1793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30多位墨西哥城学者被加以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罪名 1805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地,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
问题5:结合时代背景,评述玻利瓦尔的主张。 他认为“代议制机构同我们的特点、习惯和目前的文化水平是不相称的”。他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共和政体,以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政治上的稳定”。他1819年2月15日在安戈斯图拉国民议会上的演说中进一步阐述:“委内瑞拉的政府过去是、现在是、也应当是一个共和政府。它的基础应是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公民自由,禁止奴隶制,废除君主制和特权。”1826年玻利瓦尔亲自制定的玻利维亚宪法,集中体现了这一政治思想。 ——郝名玮,徐世澄著《拉丁美洲文明》 【小结】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时代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根本原因) (2)帝国主义在掠夺的同时输出资本,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横向) (3)启蒙思想传播,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纵向)
任务三: 探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问题1: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问题1-1: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遇到哪些问题? 考迪罗主义本质上是军人专政的军事独裁制度……它反映了拉丁美洲各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大地产制占优势的实际状况……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从而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因此,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些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问题1-2: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在国际环境上遇到什么新情况?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问题1-3:拉美人民又进行哪些斗争以巩固独立成果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任何时候皆有权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1917年墨西哥宪法》 问题2: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问题2-1:结合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大事记,概括其相同点。 问题2-2: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宁的话? 材料一 1909年,面临日益强烈的印度人参与政府的要求,殖民当局颁布了一项有限特许状,允许富裕印度人选举地方立法会代表。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 材料一提示注意斗争中取得的局部成果,殖民者被迫改变管理方式,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尽管二者对象和任务各不相同,但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问题3:概述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1: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遇到非洲人民反抗。 特点2:列强瓜分非洲激起非洲人民的普遍反抗,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本课小结 概括近代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 从背景上看,都是殖民者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经济都有一定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都有民族意识的觉醒 从过程上看,(1)有成功,有失败(拉美基本成功);(2)领导阶级不同;(3)斗争方式不同 认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不同造成的差异 材料一 我们来到非洲,传播文明与和平,建立公正的政府,废除奴隶贸易,为非洲提供更多利益,这些目标或许是我们的义务,但很可能的情况是利益与义务并行。此外,非洲人民有自然顺从于高级权威的倾向,我们在那里取代的权威,要么是奴隶贩子和阿拉伯人,要么是统领部落无法容忍的暴政。 ——《新全球史》载卢加德勋爵对非洲间接统治进行的辩护 思考:卢加德勋爵是如何为殖民者的行为辩护的? 认识:阶级立场的不同;辩证客观地看问题 材料二 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了大量文章,声援印度和伊朗等国人民的斗争。菲律宾爆发革命后,孙中山一再帮助菲律宾革命者购买武器,而后者也曾捐赠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从事革命活动的经费。中国和越南的革命者也曾互相支持对方的斗争。 思考:材料反映出亚洲各国斗争的什么特点? 认识:为了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进行联合斗争。
单元小结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