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贸易引论(教案)《国际贸易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国际贸易引论(教案)《国际贸易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国际贸易引论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条件
3、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及其成因
能力目标:掌握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态度目标:感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特点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矛盾现象的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部分除了准确介绍当今国际贸易有代表性的特点之外,可以通过让学生关注媒体的经济新闻,对照教材内容,抓住国际贸易主要变化,掌握特点;难点部分则可通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全球角度看是矛盾的现象,其实是因为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有其特殊的经济背景和经济目标,所以各国的贸易政策主张会有不一致。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开篇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导入第一章第一节课题。
(二)讲解知识点
首先,从国际贸易的主体、客体及性质三个维度讲清楚国际贸易的概念。主体部分突出“关境”概念,因为关境与国境不同,有的关境大于国境,如欧盟;有的关境小于国境,如中国的香港、澳门等。国际贸易的统计是以出入关境为依据的;客体部份明确国际贸易的范围,它除了货物贸易外,还包括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讲性质则主要强调对价交易,它是排除国家之间赠与、援助行为的。
其次,讲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这部分除了简要介绍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历史现象外,主要分析它产生、发展的必备条件,这是本节重点。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条件,因为如果生产力不发达到一定程度,没有剩余产品出现,就不可能有交换;私有制的出现是政治条件,因为有了私有制,氏族公社才逐渐分化并形成国家,才会有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此外,还不能忽视技术条件,没有一定的道路(包括水路)条件和交通工具,就无法进行远距离的贸易活动。把这些条件同国际贸易的产生联系起来讲,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讲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样要分析经济发展和交通、信息等因素的推动作用,还要让学生了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发展阶段中国际贸易的共同点(即同样是小规模的和非经常性的)和不同点(即交易品种有差异、交易范围也有变化)。但是应着重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当代国际贸易”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可以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对于区域性贸易集团或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的冲击应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各国对中国贸易限制的现象。
(三)小结
本节主要阐释国际贸易涵义,介绍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条件,重点讲授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为学生学习以后内容做铺垫。
国际贸易的特点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2、理解国际贸易对于一国国内及全球经济的作用
能力目标:掌握经济变量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
态度目标:感知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特点,了解这一点,才能激发起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热情与重视度。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的作用
解决方法:对于教学重点,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大量案例以微课或微视频形式向学生发布,让学生课前先学习,课堂上教师只需帮助学生归纳,便于学生掌握;对于教学难点,教师要捕捉当前世界各国与贸易相关的经济现象变化,向学生说明其作用。
三、课时安排:2课时,特点与作用各用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是贸易,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在哪里,然后进入新课内容。
(二)讲解知识点
首先讲国际贸易特点,通过实例,对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进行比较,让学生从贸易涉及的相关方面去寻找两者的区别。可以先讲几个实例,让学生自己归纳;也可以先讲区别,然后让学生去找实例。落脚点是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困难、复杂和多风险,从而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国际贸易知识与技能。
接着讲国际贸易作用,重点讲第一部分,即国际贸易对贸易国国内经济的作用,可以结合我国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诸方面运行和发展的影响讲解,它与学生距离比较近,学生容易理解。“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内容比较抽象,要多举几个例子说明,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对某些国家的贸易禁运等。但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讲课时不必分析得太深。关键是让学生关注国际贸易的变化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阐述国际贸易的特点,分析国际贸易对一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的地位。
国际贸易统计指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国际贸易主要统计指标含义
2、了解国际贸易的分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统计指标分析一国贸易状况
态度目标:严谨细致、认真踏实
二、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方法:本节教学重点为国际贸易统计指标以及运用统计指标分析一国贸易状况。为帮助学生掌握此重点内容,教师在讲解统计指标时,可与一国贸易统计指标结对分析,并注意结合中国的贸易数据讲解,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同时了解我国的对外贸易。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为进一步了解国际贸易,必须讲清楚它的一些重要统计指标,从统计指标的重要性引出本节教学内容。
(二)讲解知识点
第一部分虽说只是介绍几个概念,却很重要。因为它是理解国际贸易各种现象的基础。授课时可以将国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量与对外贸易量、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与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讲解,并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讲授,以方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差额可以从逆差、顺差与平衡三个方面分析,要联系这三种情况对一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2016年底--2017年初人民币币值变化的现实,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贸易顺差的利弊。讲解国际贸易条件和对外贸易依存度时,可以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在“入世”后的巨大变化阐释。
第二部分是对国际贸易按不同标准分类。这是知识性的介绍,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在以后的专业学习碰到时能理解即可。
(三)小结
本节课阐释国际贸易的统计指标,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国际贸易和一国对外贸易的一些现象;简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四节 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学习意义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程内容
2、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3、掌握本课程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学习方法
态度目标:严谨细致、认真踏实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前三节基础铺垫完成后,要介绍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学习意义与方法了,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二)讲解知识点
第一部分是从国际贸易概论课程的任务引出它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对这门课程内容最精炼的提示,告诉学生该课程是学什么内容的。老师在授课时可以趁势将本课程内容作一个大概的介绍。
第二部分阐述学习国际贸易概论课程的意义与方法。学习意义讲起来有些困难,老师在讲课时必须讲清国际贸易概论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之间的关系,学好它可以为学习贸易实务打好基础;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即使是一个普通公民,也应关心本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关心世界经济贸易的动态,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国际贸易概论的学习意义了。学习方法对学生是一种指导,非常重要。在讲解时,老师可以以自己的学习经历现身说法,举例说明各种方法对学好该课程的作用。
(三)小结
本节主要讲解国际贸易概论课程的任务与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课程的学习意义与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设计)
(一)翻转课堂:本章内容较多,以6个课时讲授无法完成教学,且教学效果可能不会很好。所以建议采用该方法。教师先准备微课、微视频等教学资源,课前向学生发布,让学生课前学习后,带着问题或心得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由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二)案例讨论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在学到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交流讨论内容。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