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一轮复习第三讲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2份,教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一轮复习第三讲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2份,教案+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一轮复习学案之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三讲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考点扫描】
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考点概要】
考点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1)《 》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2)双季稻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3) 、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 日趋活跃。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____________兴起。
4.国力: 扩大,人口增加,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5.在 年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的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 。19世纪初,世界50万以上10个城市中国就占6个。明中后期至前清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 。中国是当时的 。
考点2: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概况:①时间、地点、部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世纪末), ,纺织部门。②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了“ ”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主要特征:微弱、稀疏,发展非常缓慢;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发展水平低,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就全国而言,不占主导地位;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3.发展缓慢原因
(1)经济上: 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拓展,妨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2)政治上: 的阻碍。具体表现:封建政府重农抑商,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残酷剥削农民,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束缚了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发展,妨碍了国外市场的扩大;(3)思想上:长期以来 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主、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田置地而很少投资扩大再生产;(4)外交上: 和 ,失去海外市场和先进技术。
考点3:“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演变过程:
(1)战国: 首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2)汉代: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
(3)中唐至宋元: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动;(4)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
3.评价:①重农抑商的实质是维护封建国家统治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
考点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明清时期 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经济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维护封建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巩固封建统治。②直接原因:明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交流。
3.表现: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②清朝:禁海、迁界;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如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评价:①积极:曾起过一定自卫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维护了国家的 。②消极作用为主:失去了利用_____________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___________、推进 的契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考点5:近代前夜的迟滞
经 济 政 治 外 交 思 想
中国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统治日益强化 顽固守旧妄自尊大文化专制
西方 开始了 革命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殖民扩张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过关检测】
1.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
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3.下列观点中,与其它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www.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5.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
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6.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
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7.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8.“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9.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B.禁绝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10.明朝中后期,商人王某经商致富后,其投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买田置地 B.放高利贷 C.扩大手工作坊规模 D.娶妻纳妾
11.下列文字所描述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
酒楼” ④“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12.《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3.乾隆《元和县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明清时期,一方面,明太祖告谕“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雍正帝要求“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另一方面,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这种互相矛盾的观念,主要反映了
A.黄宗羲与统治者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C.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D.明清统治阶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
15.“夜市喧至三更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袜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元朝
16.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 ③“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8.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主要有 ①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②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2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第一轮复习学案之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三讲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考点扫描】
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考点概要】
考点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1)《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2)双季稻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工商业市镇兴起。
4.国力: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加,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5.在1720-1820年间,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的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19世纪初,世界50万以上10个城市中国就占6个。明中后期至前清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考点2: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概况:①时间、地点、部门:明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地区(苏州),纺织部门。②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主要特征:微弱、稀疏,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非常缓慢;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发展水平低,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就全国而言,不占主导地位;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3.发展缓慢原因
(1)经济上: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拓展,妨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2)政治上:高度的专制统治的阻碍。具体表现:封建政府重农抑商,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残酷剥削农民,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束缚了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发展,妨碍了国外市场的扩大;(3)思想上:长期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主、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田置地而很少投资扩大再生产;(4)外交上: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失去海外市场和先进技术。
考点3:“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演变过程:
(1)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2)汉代: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
(3)中唐至宋元:重农抑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有了某种松动;(4)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
3.评价:①重农抑商的实质是维护封建国家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
考点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明清时期海禁政策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经济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维护封建自然经济,巩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统治。②直接原因:明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交流。
3.表现: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②清朝:禁海、迁界;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如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评价:①积极:曾起过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卫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社会稳定。②消极作用为主: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考点5:近代前夜的迟滞
经 济 政 治 外 交 思 想
中国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顽固守旧妄自尊大文化专制
西方 开始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殖民扩张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过关检测】
1. (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
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福建省莆田市2010年高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3.(苏、锡、常、镇四市201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下列观点中,与其它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www.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5.(2010年揭阳市高考“一模”试题)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
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6.(2010年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
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7.(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期末统考试卷)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8.(10年四川卷)“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9.(2010.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B.禁绝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10.(2010.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明朝中后期,商人王某经商致富后,其投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买田置地 B.放高利贷 C.扩大手工作坊规模 D.娶妻纳妾
11. (2010.广东省中山市六校联考)下列文字所描述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
酒楼” ④“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12.(2010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检测)《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3. (2010年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明清时期,一方面,明太祖告谕“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雍正帝要求“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另一方面,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这种互相矛盾的观念,主要反映了
A.黄宗羲与统治者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C.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D.明清统治阶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
15.“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袜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元朝
16.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 ③“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8.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主要有 ①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②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2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