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一轮复习第二讲 汉代思想大一统和宋明理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一轮复习第二讲 汉代思想大一统和宋明理学

资源简介

第一轮复习学案之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第二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和宋明理学
【考点扫描】
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考点概要】
考点1: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社会需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3)评价: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但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①黄老之学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新儒学的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仁政”和三纲五常
(2)汉武帝即位后,为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打击分裂割据(王国)势力,同时也有限制君权过度膨胀的目的,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地位。
考点2:宋明理学
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播迅速,儒学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丰富、更新儒学体系。
2.思想内容
代表人物 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朱熹 ①天地万物的本原:“理”②求理方法:格物致知③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 ①思想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求理方法:发明本心
王守仁(明中期)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用 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过关检测】
1.《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2.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民贵君轻
3.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 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5.“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 ( http: / / www.21cnjy.com )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7.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8.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9.“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10.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1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桂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2.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13.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14.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
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 B.去粗取精,儒家思想更加纯洁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批判继承儒、道、释的思想精华
1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清新”、宋朝的“理性美”特色很明显。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 B.“罢黜百家”、理学盛行
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 D.“百家争鸣”、理学盛行
16.“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的地位
D.朱熹理学的出现形成了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17.“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A.老庄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孔孟之道
18.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19.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
20.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21.(20分)有人指出,要实现“中国崛起之梦”,还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材料一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西汉组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
南宋组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据王阳明《传习录》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都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在上述各组的结论中,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3分)在不能直接推导结论的组中,修改结论,使该组的结论与材料相符。(2分)
材料二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指出材料二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特点,(3分)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4分)
材料三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3)材料三中,伏尔泰对孔子及其思想持怎样的态度?(2分)结合他当时所处的政治背景理解伏尔泰对孔子思想的态度。(6分)
21.答案: (20分)
(1)直接:西汉组、晚清组;不能直接推导:南宋组(3分)
修改结论:王阳明主张心是世界的本原。(2分)
(2)康有为;(1分)把西方的资产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学说同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2分)贡献:宣传西方启蒙思想、进化论思想等,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或者理论基础。(4分)
(3)态度:赞赏、推崇(2分)
理解:当时法国在政治上处于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专制统治,阶级矛盾尖锐。伏尔泰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孔子的民本思想正好符合伏尔泰现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观点。所以伏尔泰对孔子及其思想持推崇态度。第一轮复习学案之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第二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和宋明理学
【考点扫描】
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考点概要】
考点1: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社会需要实行_____ _____政策
(2)内容:包括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____________的哲学观。
(3)评价: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但不能适应___ 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①黄老之学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新儒学的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 ”和
(2)汉武帝即位后,为进一步开拓发展___________事业,他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
(3)意义:有利于巩固______________和打击______________,同时也有限制_____________过度膨胀的目的,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地位。
考点2:宋明理学
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传播迅速, 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兴盛,“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丰富、更新儒学体系。
2.思想内容
代表人物 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朱熹 ①天地万物的本原:“理”②求理方法: ③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 ①思想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求理方法:
王守仁(明中期) ①思想核心: 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用 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 ,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过关检测】
1.《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2.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民贵君轻
3.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 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5.“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7.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8.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9.“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10.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1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桂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2.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13.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14.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
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 B.去粗取精,儒家思想更加纯洁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批判继承儒、道、释的思想精华
1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清新”、宋朝的“理性美”特色很明显。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 B.“罢黜百家”、理学盛行
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 D.“百家争鸣”、理学盛行
16.“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的地位
D.朱熹理学的出现形成了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17.“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A.老庄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孔孟之道
18.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19.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
20.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