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轮复习学案之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文艺长廊【考点扫描】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考点概要】考点1:汉字与书法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起源: 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具备了文字的雏形;(2)演变: (最早的成熟文字)—— (标准字体“籀文”)—— —— ——楷书——行书——草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3)趋势:由繁到简,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艺术的发展(1)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②知识群体的形成;③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2)发展的两个阶段: 以前是自发阶段; 开始进入自觉阶段。(3)发展历程: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魏 晋 南北 朝 社会危机及文具改进 讲究神韵隋 唐 封建社会繁荣 狂放不羁注重宋 代 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追求 、有意无法明 代 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强调考点2:绘画艺术1.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代——绘画艺术的起源;战国――汉:帛画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魏晋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1)顾恺之: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其代表作是《 》;他的绘画理论“ ”是中国古代的开山之作;(2)吴道子: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2.文人意趣———从宋代到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的发展(1)宋元: 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大, 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 变为更加注重 ;代表:“马一角”、“ ”。(2)明清的文人画或继承宋代 ,或沿袭元人3.民间风情———从宋代到明清时期的民俗画的发展(1)宋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材:市井生活特点:写实 代表作:4.明清时代背景:小说、戏剧迅速发展 题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考点3:诗歌与小说1.《诗经》——我国 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 的先河;(1)时间: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2)内容:①风(“国风”)——各诸侯国的 (精华部分)(代表作:《硕鼠》、《关雎》、《蒹葭》) ②雅——宫廷乐曲歌词 ③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3)特点:以 为主,多采用 的句式,语言 ,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2.楚辞——开创 先河(1)含义: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特点:句式自由灵活(3)代表:《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3.汉赋——带韵散文(1)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2)特点:专重描述、文采 ,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4.唐诗——黄金时代(1)原因: 、 和 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______________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2)代表人物及作品:①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②盛唐诗歌流派:A.“ ”诗派:王维、孟浩然; B.“边塞”诗派:高适、岑参;C. 风格:李白 “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D. 风格:杜甫 “诗圣”(“三吏”、“三别”)③中唐:白居易成就最高(《长恨歌》、《琵琶行》);④晚唐:“小李杜”5.宋词——“长短句”(1)繁荣的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 不断扩大,生活更加丰富;② 矛盾、 矛盾尖锐化。(2)代表人物及作品:①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等;②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等;③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满江红》、辛弃疾和陆游;6.元散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1)基础:宋、金俚曲俗谣;(2)社会背景:①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考点4:戏剧1.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2. 被誉为“百戏之祖”3.京剧的形成和发展。(1)京剧的形成:京剧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促成的。首先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其次, 是京剧形成的关键。第三,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其它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日臻完善,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装考究、表演规范的艺术体系。【过关检测】1.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2.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3.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4.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5.“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A.书法 B.中国画 www. C.文学 D.戏曲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的《蒙娜莉萨》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7.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8.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9.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10.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11.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1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导致这一基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C.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D.科举制的推行第一轮复习学案之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文艺长廊【考点扫描】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考点概要】考点1:汉字与书法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起源:新石器时代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具备了文字的雏形;(2)演变: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 金文(标准字体“籀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3)趋势:由繁到简,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艺术的发展(1)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②知识群体的形成;③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2)发展的两个阶段: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南北朝开始进入自觉阶段。(3)发展历程: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魏 晋 南北 朝 社会危机及文具改进 王羲之、王献之 讲究神韵隋 唐 封建社会繁荣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宋 代 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有意无法明 代 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强调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考点2:绘画艺术1.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起源;战国――汉:帛画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魏晋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1)顾恺之:中国绘画史上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他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是中国古代的开山之作;(2)吴道子: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2.文人意趣———从宋代到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的发展(1)宋元: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代表:“马一角”、“夏半边”。(2)明清的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3.民间风情———从宋代到明清时期的民俗画的发展(1)宋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材:市井生活特点:写实 代表作:《清明上河图》4.明清时代背景:小说、戏剧迅速发展 题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考点3:诗歌与小说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1)时间: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2)内容:①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精华部分)(代表作:《硕鼠》、《关雎》、《蒹葭》) ②雅——宫廷乐曲歌词 ③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2.楚辞——开创浪漫主义文学先河(1)含义: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特点:句式自由灵活(3)代表:《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3.汉赋——带韵散文(1)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2)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4.唐诗——黄金时代(1)原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2)代表人物及作品:①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②盛唐诗歌流派:A.“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B.“边塞”诗派:高适、岑参;C.浪漫主义风格:李白 “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D.现实主义风格:杜甫 “诗圣”(“三吏”、“三别”)③中唐:白居易成就最高(《长恨歌》、《琵琶行》);④晚唐:“小李杜”5.宋词——“长短句”(1)繁荣的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生活更加丰富;②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化。(2)代表人物及作品:①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等;②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等;③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满江红》、辛弃疾和陆游;6.元散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1)基础:宋、金俚曲俗谣;(2)社会背景:①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考点4:戏剧1.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2.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3.京剧的形成和发展。(1)京剧的形成:京剧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其次,乾隆时期的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第三,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其它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日臻完善,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装考究、表演规范的艺术体系。【过关检测】1.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2.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3.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4.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5.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A.书法 B.中国画 www. C.文学 D.戏曲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芬奇的《蒙娜莉萨》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7.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8.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9.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10.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11.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1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导致这一基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C.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D.科举制的推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一轮复习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文艺 学案.doc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一轮复习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文艺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