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民卫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心脏检查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民卫生版)

资源简介

授课主题 心脏检查 学时数 4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课 程 诊断学基础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
主要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计算机、多媒体 课 型
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PPT课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震颤触诊、心界叩诊及听诊方法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情感智商。
教学重点 心脏听诊
教学难点 心脏杂音听诊
教学设计 时 间 (分钟)
教学步骤 课前环节 (线上) 1.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炼驱动问题,发布于云课堂“课前要求”:①心脏体表投影位置;②心脏瓣膜及位置;③某50岁公司经理,男性。与下属吵架后出现心前区疼痛、压榨性,伴左肩部放射,出汗。请问此人最有可能发生了什么。 2.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驱动问题,对发布在云课堂“课件”的相关课件、视频电子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3.学生完成云课堂中的课前“测试”,测试结构作为反馈信息,为教师了解基本学情、发现教学难点、修订教学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80
课中环节 (线下) 一、手势签到,快捷考勤 二、讨论问题: 1.心脏疾病临床主要依靠哪种检查方法完成? 2.心尖搏动如何随着体位变化移位? 问题相关知识点: 1.听诊: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2.仰卧位、左侧卧、右侧卧 三、讨论问题: 1.心尖搏动位置? 2.震颤的提示意义? 问题相关知识点: 1.心尖搏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 2.震颤触诊:先天性心脏病 四、讨论问题: 1.判断:叩诊呈梨形心脏,烧瓶样心脏各见于哪种疾病? 2.早搏与窦性心律不齐如何区分? 问题相关知识点: 判断 梨形心:二尖瓣狭窄 烧瓶样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五、讨论问题: 1.二尖瓣狭窄杂音出现在收缩期还是舒张期? 2.关于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杂音,哪个传导,哪个不传导? 问题相关知识点: 杂音出现在舒张期。 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传导;二尖瓣狭窄杂音局限。 3.心脏杂音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血流速度、瓣膜口狭窄、关闭不全、异常通道等有关 六、头脑风暴 以“心脏触诊触及震颤时必能听及杂音而听诊听及杂音时不一定能触及震颤”为引子,开展头脑风暴,让学生通过自由联想和讨论,探索震颤与杂音产生机制的异同点。 相关知识点: 触觉与听觉的感知度不同 九、总结、布置课后任务 2 8 4 20 10 10 10 10 10 10 6 10 10 10 10 20
课后环节 (线上) 1、通过“云课堂”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在“云课堂”的“课后安排”中布置病例分析,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通过“云课堂”发布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流程。 60
教学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学习和测试,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讨论热烈,气氛活跃,较好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根据课前驱动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进度停滞不前,讨论加分始终为零,需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鞭策。
教学反思 (一)翻转教学 本次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结合和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灵活运用。 (二)问题驱动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承载教学内容,让问题驱动教学活动,用问题架构教学主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针对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过程考核 利用云课堂APP的数据综合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考核、全程考核,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成绩和排名,有效促进了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约束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