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主题 神经反射 学时数 2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课 程 诊断学基础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节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主要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计算机、多媒体 课 型 新授课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PPT课件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神经反射的内容及操作方法。理解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阳性表现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神经反射各项目的规范操作方法。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情感智商。教学重点 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内容及检查方法教学难点 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意义教学设计 时 间 (分钟)教学步骤 课前环节 (线上) 1.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炼驱动问题,发布于云课堂“课前要求”:①判断:生理反射包括浅反射和深反射;②腹壁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③深反射包括哪些项目;④病理反射包括哪些项目;⑤病理反射阳性的原因是什么;⑥脑膜刺激征包括哪些项目;⑦判断:2岁以内的幼儿病理反射检查一般均为阳性;⑧拉塞格征检查的意义;⑨甲亢时患者深反射亢进;⑩脑膜炎的患者脑膜刺激征一般阳性。 2.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驱动问题,对发布在云课堂“课件”的相关课件、视频电子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3.学生完成云课堂中的课前“测试”,测试结构作为反馈信息,为教师了解基本学情、发现教学难点、修订教学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80课中环节 (线下) 一、手势签到,快捷考勤 二、讨论问题: 1.生理反射包括浅反射和深反射吗? 2.腹壁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 问题相关知识点: 1.生理反射包含项目:浅反射、深反射 2.反射弧:概念、构成 3. 深反射包括哪些项目? 4. 病理反射包括哪些项目? 5. 病理反射阳性的原因是什么? 6. 脑膜刺激征包括哪些项目? 7. 判断:2岁以内的幼儿病理反射检查一般均为阳性。 8. 拉塞格征检查的意义。 9.甲亢时患者深反射亢进的原因。 10.脑膜炎的患者脑膜刺激征一般阳性。 问题相关知识点: 1. 深反射包括:刺激肌腱或骨膜引起肌肉收缩反射称为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发射、跟腱反射。甲亢等代谢增强性疾病可出现深反射亢进。 2. 病理反射又称为锥体束征:包括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霍夫曼征。2岁以内的幼儿由于锥体束发育尚不完善,故检测病理征没有意义。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布鲁金斯基征、凯尔尼格征;多见于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4.拉塞格征又称直腿抬高试验:主要检查目的是判断是否有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 八、头脑风暴 以“脑出血”为引子,引出临床问题——脑膜刺激征,开展头脑风暴,让学生通过自由联想和讨论,探索脑出血性缺血—颅内高压与脑膜刺激征的关系,让学生在脑力激荡中突破教学难点,攻克知识壁垒。 相关知识点: 颅内高压: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征。 九、总结、布置课后任务 1 20 5 5 5 5 5 5 5 5 5 5 20 10课后环节 (线上) 1、通过“云课堂”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在“云课堂”的“课后安排”中布置病例分析,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通过“云课堂”发布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流程。 30教学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学习和测试,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讨论热烈,气氛活跃,较好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根据课前驱动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进度停滞不前,讨论加分始终为零,需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鞭策。教学反思 (一)翻转教学 本次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结合和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灵活运用。 (二)问题驱动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承载教学内容,让问题驱动教学活动,用问题架构教学主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针对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过程考核 利用云课堂APP的数据综合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考核、全程考核,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成绩和排名,有效促进了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约束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