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主题 体格检查概述 学时数 2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教室 课 程 诊断学基础授课时间 第 7 周 第 节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主要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计算机、多媒体 课 型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PPT课件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2.熟悉体格检查常用的器具和物品、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3.了解体格检查的概念。 能力目标:1.学会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方法与技巧;2.学会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法;3.具有独立对病人进行系统性及针对性问诊沟通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情感智商。教学重点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的理解及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触诊、叩诊); 2.触诊及叩诊的操作方法教学设计 时 间 (分钟)教学步骤 课前环节 (线上) 1、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炼驱动问题,发布于云课堂“课前要求”:①思考,如何与患者进行首次沟通,应注意哪些事项;②你用过哪些诊断工具,例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你会应用吗?③视诊患者就是用眼睛去看吗?④⑤⑥⑦ 2、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驱动问题,对发布在云课堂“课件”的相关课件、视频电子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3、学生完成云课堂中的课前“测试”,测试结构作为反馈信息,为教师了解基本学情、发现教学难点、修订教学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80课中环节 (线下) 一、手势签到,快捷考勤 二、讨论问题: 1、体格检查时,常用的诊断辅助工具? 2、体格检查时医生所处位置? 问题相关知识点: 1、诊断辅助工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手电筒、叩诊锤。 2、位置:要处于方便的位置,一般应站在病人右侧。 三、讨论问题: 1、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问题相关知识点: 1. 要具有良好的态度和举止 2. 要选择适宜的环境 3. 要处于方便的位置 4. 要按顺序进行 四、讨论问题: 1、判断:一般视诊是指对病人一般状态的观察。 2、局部视诊是对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的细致观察? 问题相关知识点: 1.一般视诊是指对病人一般状态的观察,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步态、体位等 2. 局部视诊是对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的细致观察,如舌、巩膜、甲状腺、咽及扁桃体等。 五、讨论问题: 1、浅部触诊法适用于哪些部位的检查? 2、腹水时使用冲击触诊法,为什么? 问题相关知识点: 1、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及静脉等 2、由于采取急速的冲击,可使腹水从脏器表面暂时移去,脏器随之浮起,故指端易于触及肿大的肝、脾或腹腔包块。 六、讨论问题: 1. 间接叩诊法如何进行? 2. 基本叩诊音有哪些? 问题相关知识点: 1、叩诊时,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在叩诊部位,其余四指微微抬起,避免与体表接触,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的前端; 2、鼓音、过清音、清音、浊音、实音 七、讨论问题: 1. 听诊器的组成部件及使用? 2. 间接听诊法的注意事项? 问题相关知识点: 1、听诊器由耳件、体件、胶管、弹簧部、金属连接部分组成 2、①安静、温暖的环境。②体件紧贴皮肤③注意力集中 八、头脑风暴 以“触诊时如何选择各项深部触诊法”开展头脑风暴,让学生通过自由联想和讨论,让学生在脑力激荡中突破教学难点,攻克知识壁垒。 相关知识点: 腹腔深部脏器及包块使用深部滑行触诊法;肝、脾等脏器使用双手触诊法。 九、总结、布置课后任务 1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0 10课后环节 (线上) 1、通过“云课堂”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在“云课堂”的“课后安排”中布置病例分析,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通过“云课堂”发布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流程。 30教学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学习和测试,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讨论热烈,气氛活跃,较好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根据课前驱动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进度停滞不前,讨论加分始终为零,需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鞭策。教学反思 (一)翻转教学 本次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结合和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灵活运用。 (二)问题驱动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承载教学内容,让问题驱动教学活动,用问题架构教学主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针对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过程考核 利用云课堂APP的数据综合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考核、全程考核,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成绩和排名,有效促进了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约束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