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药的炮制 课件(共22张PPT)-《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中药的炮制 课件(共22张PPT)-《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中药的炮制
第二节
第三章 天然药物的质量保证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调剂和制剂的需要并结合药材的特性,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术。中药须经过炮制才能使用,是中药区别于其他药物的特点之一。
一、炮制的目的
二、炮制的方法
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一)纯净药材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有的药材通过炮制,可改变或缓和其过偏性能,以适应临床的需要。
一、炮制的目的
知识链接-炮制大黄泻下作用减弱
生大黄中主含结合性蒽醌衍生物类成分,泻下作用强烈,为缓和其泻下作用,经过炮制:酒大黄中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减少约1/4,熟大黄中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减少约1/2,大黄炭中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减少约4/5。所以大黄炮制品的泻下作用都比生大黄弱,而大黄炭作用是凉血化瘀止血,已经无泻下作用。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三)增强疗效
中药通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可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有的炮制过程中,要加入一定辅料,而这些辅料可以与药材一同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
一、炮制的目的
知识链接-延胡索醋制止痛作用增强
生延胡索是一种常用的止痛中药,现知它含有20多种生物碱,尤其是延胡索乙素的止痛作用最好。延胡索中的生物碱难溶于水,用醋炮制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形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使延胡索中生物碱在煎药时易于溶出。延胡索的醋炙品较生品的止痛作用强。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四)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些药材虽然疗效较好,但因其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用药不安全。经过炮制则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一、炮制的目的
难点释疑
乌头类药材的毒性成分是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人服用0.2~1mg即出现中毒症状,纯乌头碱3~4mg即可使人中毒致死。为什么乌头类药材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了呢?
乌头经过长时间水煮,双酯型的乌头碱被水解成单酯型的苯甲酰乌头胺,进一步水解生成没有酯键的乌头胺。苯甲酰乌头胺的毒性约为乌头碱的1/200,乌头胺的毒性约为乌头碱的1/2000。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五)便于调剂和制剂
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必须能从药材中溶解出来才能被机体吸收,而有些矿石、贝甲、化石及某些种子类药材质坚难碎,不仅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也不便调剂和制剂。经过炮制,使其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中药饮片”才利于调剂和制剂。
(六)方便服用和贮藏
有些动物药及其他具有腥臭气味的药材,服用后常引起恶心、呕吐,经过水漂洗或酒、醋、蜜、麸、砂等制后,可起到矫臭矫味的效果。
药材经过加热处理,可以进一步干燥除去水分、杀死虫卵、破坏酶的活性,有利于药材贮藏。
一、炮制的目的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的方法可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除去药材中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将药材按大小分类,以达到一定的药用净度标准,同时也便于进一步炮制或调剂、制剂。
(二)切制
除少数药材经过精选后可直接入药外,一般均须切制。狭义上讲,经过切制的药材称为“饮片”。广义上讲,凡属供调配处方使用的药材均称“饮片”。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三)炮炙
1.炒法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材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炒法。炒法因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分为清炒、加辅料炒。
2.烫法 利用河砂、蛤粉或滑石粉与药材共炒的方法称烫法。烫的温度较高,一般在200~300℃,烫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破坏药材有效成分。
3.煅法 将净制后的药材,置无烟炉火中或适当耐火容器中烧至红透的方法,称煅法。有些药材煅红后,还需趁热投入液体辅料中,称为淬。煅法因药材质地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4.制炭法 用炒制的方法,使药材表面炭化,而内部焦黄或焦褐(习称存性),或用闷煅法使药材全部炭化而不灰化,称为制炭法。制炭的目的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5.炙法 将净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的方法称为炙法。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分以下几类:
(1)酒炙: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酒炙的目的是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矫臭矫味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2)醋炙:取净药材,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醋炙目的是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3)蜜炙: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药材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蜜炙的目的是增强润肺止咳和补中益气作用,缓和药性,矫臭矫味。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4)盐炙: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个别的先将净药材置锅内,边炒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盐炙的目的是引药入肾,增强疗效,矫臭矫味。
(5)姜汁炙:取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晾干。姜汁炙目的是降低药物苦寒之性及毒性,增强温中止呕作用。
(6)油炙: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溶化后去渣,加入净药材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材表面呈油亮时,摊开,放凉。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6.蒸法 取净药材,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取出,干燥。蒸法的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保存药效,利于贮存,便于软化切片。
7.煮法 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煮法的目的是降低毒性,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8.炖法 取净药材加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干燥。炖法的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9.煨法 将净药材用湿面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地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材埋入麸皮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煨法的目的是除去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降低药物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药效。
课堂活动
煨的方法有几种?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可以煨制?
10.?法 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 ?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入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法的目的是杀灭酶的活性、保存药性、除去非药用部分。
11.制霜(去油成霜) 取净药材碾碎如泥,经微热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至含油量符合要求后,取残渣研制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松散粉末。制霜法可以消除或降低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巴豆霜、柏子仁霜。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其他制霜法
1.渗析制霜法 将药材装入西瓜内或将药材与西瓜共同装入瓦罐内,密闭,悬于阴凉通风处,待瓜或罐外表面析出白霜时,收集起来。如西瓜霜。
2.煎煮制霜法 鹿角在熬制鹿角胶后剩下的残渣,碾碎晒干。如鹿角霜。
12.水飞法 取净药材置容器内,加适量水共研细,再加多量水搅拌,倾出混悬液,残渣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干燥、研散。水飞的目的是使药材更加纯净和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防止药材在研磨时粉末飞扬;除去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如水飞朱砂、雄黄等。
二、炮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中药所含的各种化学成分是发挥其药效的基础。经炮制后,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发生量或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或改变了药物的作用;使某些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成分转化为易溶于水的成分,提高了疗效;使有毒的成分转化为毒性小或无毒的成分,降低或消除了毒性,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药效的影响,对阐明炮制的机理、推进炮制工艺的革新、提高炮制的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对生物碱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成分的药材及药效的影响主要是增强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疗效,破坏有毒生物碱,降低毒性。游离的生物碱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若与酸作用生成盐后,则易溶于水。为了增强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常选用醋做辅料进行炮制,以提高含生物碱类药材的疗效。有些生物碱的毒性较大,经过炮制后使其分解,降低了药材的毒性,使临床用药更安全。如马钱子所含士地宁,有成人口服30mg或7粒生马钱子致死的记载。马钱子经砂烫后,部分士地宁转变为异士地宁、士地宁含氮氧化合物等,其总生物碱的含量为生品的92.1%,而毒性只有生品的48.5%。
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二)炮制对苷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炮制对含苷类成分药材及药效的影响主要是破坏酶的活性,有利于苷类成分的保存;使苷类成分分解,或产生新成分,从而改变药物的作用。
含有苷类成分的药材常常存在着分解此种苷的酶,在一定的条件下,苷容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所以含苷类的中药常用炒、蒸、?等方法破坏酶的活性,如蒸黄芩、炒槐花、?苦杏仁等,以保证苷类成分免受酶解,保存药效。
炮制也可使苷类成分分解,或产生新成分,从而改变药物的作用。如何首乌经蒸制后,结合蒽醌减少,游离蒽醌增加,泻下作用消除,补益作用增强。
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三)炮制对挥发油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加热炮制可使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因此炮制含挥发油药材时要少加热或不加热;但有些药物需要经炮制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医疗的需要。炮制还可使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发生改变。如炮制后的肉豆蔻挥发油颜色加深、折光率增大,药理作用也由泻下变为止泻。
(四)炮制对鞣质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鞣质能溶于水和乙醇等极性较大的溶剂中,尤其易溶于热水,故在软化和清洁药材时时应尽量少泡多润,不宜用热水泡洗。鞣质遇铁会产生沉淀和颜色变化,故含鞣质的中药炮制时应尽量避免与铁器接触。
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五)炮制对有机酸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有机酸大多易溶于水,有效成分是有机酸的药材,炮制时应尽量避免与水接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有机酸可因加热而被破坏,如山楂炒炭后,有机酸被破坏约68%,酸性降低,从而降低其刺激性。有机酸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炮制时不宜采用金属容器,以防容器腐蚀和药物变色、变味。
(六)炮制对油脂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油脂多存在于种子类药材中,通常具有润肠通便或致泻等作用,有的有毒性。为防止其泻下作用过于猛烈、降低毒性,或不需要其泻下作用时,可用去油制霜法除去部分油脂类成分。
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七)炮制对无机盐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无机盐类成分多易溶于水,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用水处理。如夏枯草含大量氯化钾易溶于水,若经水泡洗会大大影响其降压利尿作用。矿物类、贝甲类及化石类药材所含有效成分多为无机盐,质地较为坚硬,常采用煅烧或煅淬的炮制方法,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方便调剂和制剂,提高疗效。如代赭石中含有铁元素,经过煅烧后用醋淬,则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铁增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
有些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药材,经过炮制可使其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化合物,达到新的医疗目的,如煅石膏。
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点滴积累
1.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是纯净药材、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
2.中药炮制的方法可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
3.中药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