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主题 发热、水肿、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 学时数 2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课 程 诊断学基础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主要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计算机、多媒体 课 型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PPT课件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发热、水肿、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能力目标:通过症状学习,辨别相关疾病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情感智商。教学重点 发热、水肿、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教学难点 水肿、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教学设计 时 间 (分钟)教学步骤 课前环节 (线上) 1.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炼驱动问题,发布于云课堂“课前要求”:①组织液的生成;②肺脏、胸膜的解剖;③男性,65岁,因突发气短1天入院。查体:急性病容,呼吸急促,端坐位,张口呼吸,口唇紫绀,双肺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心率132次/分,未闻及杂音。请思考:该患者的主要症状、病因、发生机制? 2.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驱动问题,对发布在云课堂“课件”的相关课件、视频电子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3.学生完成云课堂中的课前“测试”,测试结构作为反馈信息,为教师了解基本学情、发现教学难点、修订教学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20课中环节 (线下) 一、手势签到,快捷考勤 二、讨论问题: 1.常见的热型,临床意义? 2.咳嗽的音色 问题相关知识点: 1.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嘶哑、犬吠样、金属样、鸡鸣样回音 三、讨论问题: 1.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2.水肿的分类 问题相关知识点: 1. 上行性水肿、下行性水肿 2. 全身性、局部性;凹陷性、非凹陷性 四、讨论问题: 1.咯血的临床表现 2.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问题相关知识点: 1、年龄、量、性状 2、病因、出血先兆、方式、颜色、混合物、酸碱反应、出血后情况 五、讨论问题: 1.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3、中毒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问题相关知识点: 1、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2、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 六、头脑风暴 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引子,开展头脑风暴,让学生通过自由联想和讨论,探索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异同点。 相关知识点: 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九、总结、布置课后任务 1 4 5 5 2 5 5 5 5 3 5 5 10课后环节 (线上) 1、通过“云课堂”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在“云课堂”的“课后安排”中布置病例分析,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通过“云课堂”发布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流程。 30教学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学习和测试,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讨论热烈,气氛活跃,较好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根据课前驱动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进度停滞不前,讨论加分始终为零,需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鞭策。教学反思 (一)翻转教学 本次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结合和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灵活运用。 (二)问题驱动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承载教学内容,让问题驱动教学活动,用问题架构教学主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针对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过程考核 利用云课堂APP的数据综合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考核、全程考核,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成绩和排名,有效促进了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约束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