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天然药物的鉴定 课件(共48张PPT)《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天然药物的鉴定 课件(共48张PPT)《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天然药物的鉴定
第三节
第三章 天然药物的质量保证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一、天然药物鉴定的目的
二、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与程序
三、天然药物鉴定的方法
四、天然药物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
天然药物的鉴定是在继承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天然药物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天然药物鉴定的目的是:鉴定天然药物品种的真伪优劣,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品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通过调查研究加以科学鉴定澄清品名,尽量做到一药一名互不混淆,并进行品质评价,制订鉴别依据和质量标准。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一、天然药物鉴定的目的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1.鉴定的法定依据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称局颁药品标准)。③各省市的《药品使用标准》(地区用药标准)。 
  它们都是国家或地区药品标准,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部门必须遵循的法定依据。
2.鉴定的参考依据 ①全国性的代表著作; ②权威专家的代表著作; ③教科书及各省市的药物志等。 上述著作或教材虽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性,但不具备法定效力。因此,只能作为鉴定的参考依据。
二、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与程序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一)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
《中国药典》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是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是Ch.P.
共已发行了11个版本:1953年版、 1963年版、 1977年版、 1985年版、 1990年版、 1995年版、 2000年版、 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2020年版
基本内容:
1.药材及其制品标准 /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注意事项、贮藏等。
2.成方及单味制剂 /同上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二)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天然药物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的天然药物标准,对商品天然药物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其一般工作程序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检品登记(取样前的准备) 品名、数量、产地、规格,检查包装及有无污染变质情况等。
2.取样
(1)取样原则:要有足够的代表性和数量。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取样方法:抽取后,“连续二分法”或“连续四分法” 平均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的三倍量。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3.真实性鉴定 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项目。对于供鉴定的样品药材,应先进行来源鉴定、性状鉴定,尤以性状鉴定最为常用
4.纯度检定 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药材中混杂的杂质,非药用部位和无机杂质(砂石、泥块、尘土)。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二)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5.品质优良度检定
①药材的有效性检定,(有效成分、浸出物、或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②药材的安全性检定,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过规定限度,(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
6.报告 即根据实验结果,对检品的真实性、纯度或品质优良度做出“是否合格”、“是否符合规定”及“能否药用”的结论。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二)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三、天然药物鉴定的方法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一)来源鉴定
天然药物鉴定的方法,主要有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原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各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对象,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配合进行工作。
(二)性状鉴定
(三)显微鉴定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性状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天然药物的外观性状。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状 天然药物的形状与药用部分有关,每种天然药物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
(二)性状鉴定
形状
圆柱形
圆锥形
纺锤形
蚯蚓头
马头蛇尾瓦楞身
五味子
马钱子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二)性状鉴定
2.大小 指天然药物的长短、粗细、厚薄。一般应测量较多样品,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
3.颜色 天然药物的颜色一般是较固定的,观察时应在白天的自然光下进行。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时,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4.表面特征 指天然药物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等。这些特征常是鉴别天然药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5.质地 指天然药物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粉性、纤维性、脆性等特征。
大小
长短
粗细
厚薄
颜色
紫草
丹参
乌梅
黄芩
表面特征
光滑?
粗糙?
皱纹?
皮孔?
柔毛?
质地
软硬?
坚韧?
疏松?
致密?
黏性?
粉性?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二)性状鉴定
6.断面
(1)折断面:折断药材时断面的观察,如折断的难易、有无粉末飞扬、响声、是否平坦、颗粒性、纤维性、胶丝以及层层剥离等。如杜仲的橡胶丝、肉桂的黄棕色线纹。
(2)切断面:横切断药材时断面的观察,如皮与木两部的比例、色泽、射线与维管束的排列形式、有无分泌组织等。形容天然药物断面的术语较多,如“车轮纹”(较宽射线与维管束相间排列形成的稀疏放射状纹理,如粉防己)、“云锦纹”(何首乌皮部异型维管束)、“星点”(大黄髓部异型维管束)、“筋脉点”(散在有限外韧型或周木型维管束及纤维,如天麻、石菖蒲)、“朱砂点”(棕红色油室,如茅苍术),还有商陆的“罗盘纹”,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等等。
折断面
①折断面
平坦
纤维性
颗粒性
裂片状
胶丝
dmf
dmf
dmf
②横切面
菊花心
车轮纹
云锦纹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星点
大黄
车轮纹
防己
茅苍术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二)性状鉴定
7.气 有的药材具有特殊的香气,如薄荷、香加皮、丁香、沉香等。有的药材具有特异臭气,如阿魏有大蒜样臭气、白鲜皮有羊膻气等。这些特异的气与中药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关,因此通过嗅气不但能鉴别中药的真伪,还能衡量其质量。
8.味 味不仅能辨别中药,还是衡量品质的标准之一。味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有关,有苦、酸、甜、辛辣、涩、咸、淡等味。药物变味,就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尝味时应使舌头的各部分充分接触药液,这样才能准确尝味。
有毒中药不轻易口尝,以免中毒。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二)性状鉴定
9.水试 有些天然药物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特殊的现象,作为鉴别特征之一。如西红花用水泡后,水液染成黄色;秦皮用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这些现象常与天然药物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有关。
10.火试 有些天然药物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作为鉴别特征之一。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后留有白灰;青黛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海金砂易点燃,发出爆鸣声及闪光。
以上所述,是天然药物性状鉴定的基本顺序和内容,在描述药材的性状或制定质量标准时,都要全面仔细的观察这几个方面。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天然药物的组织结构、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天然药物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的一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天然药物,性状相似不易识别的天然药物,外形特征不明显的破碎天然药物和粉末状天然药物,以及用粉末天然药物制成的丸、散、锭、丹等中成药的鉴定。
1.显微鉴定的一般方法 进行显微鉴定首先要根据天然药物的不同性质及不同的鉴定目的,将天然药物制成不同的显微制片。常用的显微标本片有: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三)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选取天然药物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三)显微鉴定
(2)表面制片:鉴定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天然药物,可取叶片、萼片、花冠、果皮、种皮制作表面片,加适宜的试液,观察各部位的表面(皮)特征。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三)显微鉴定
(3)粉末制片:取天然药物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摊平,选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三)显微鉴定
(4)解离组织片:如需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特别是纤维、石细胞、导管、管胞等细胞彼此不易分离的组织,需利用化学试剂使组织中各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溶解,使细胞互相分离,再装片观察。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三)显微鉴定
2.中成药显微鉴定 中药丸、散、锭、丹等成方制剂,大多直接用各种粉末天然药物配制而成。只要掌握了各个组成天然药物的粉末特征,就可应用粉末鉴定的方法加以鉴定。
散剂---可用刀尖或牙签挑取少量粉末;
蜜丸---药丸切开,从切面中央挑取少量装片,或将蜜丸切碎,加水搅拌,洗涤后,置离心管中离心分离沉淀,如此反复处理以除去蜂蜜后透化装片;
水丸或片剂、锭剂----全切面取样,或用乳钵将整个丸、片、锭研碎取样;
包衣的丸、丹------丸衣与丸心分别制片观察。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三)显微鉴定
【处方组成】 熟地黄 山茱萸(制) 牡丹皮 山药 茯苓 泽泻
【显微鉴别】 取样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层纹可见(检山药)。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加热)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μm,(检茯苓)。薄壁组织灰棕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检熟地黄)。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整个排列成行(检牡丹皮)。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检山茱萸)。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检泽泻)。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天然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鉴定天然药物的真伪、优劣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有:
1.物理常数测定 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黏稠度、沸点、熔点、凝固点等的测定。对鉴定油脂类、挥发油、树脂类、液体类(如蜂蜜)及加工品类(如阿胶)等天然药物的真实性和纯度,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2.化学定性反应 利用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沉淀、结晶等反应,来鉴别天然药物的真伪。可在药材的表面、断面直接进行,也可用粉末或提取液进行实验。
马钱子胚乳薄片
1%钒酸铵的硫酸溶液1滴
紫色
番木鳖碱
发烟硝酸1滴
橙红色
马钱子碱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3.显微化学反应 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化学定性反应,方法是将天然药物切片、粉末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种试液,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
如黄连粉末滴加稀盐酸可见针簇状盐酸小檗碱结晶析出;若滴加30%硝酸可见针状硝酸小檗碱结晶析出。肉桂粉末加氯仿2~3滴,略浸渍,速加2%盐酸苯肼一滴,可见黄色针状或杆状结晶。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4.微量升华 利用天然药物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化学反应。如大黄的升华物为黄色菱状针晶或羽毛状结晶(蒽醌化合物),加碱液则溶解并显红色;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5.荧光分析 是利用天然药物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日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特性,作为鉴别天然药物的一种简易方法。如秦皮的水浸液在日光下即有碧蓝色荧光,紫外光下更加强烈;黄连断面在紫外光下产生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6.色谱法(层析法) 是利用一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的不同,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作用下产生差速位移,从而分离成不同颜色(成分本色或染色或紫外光下)的单一成分带。色谱法可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进而可用于鉴定天然药物。根据其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排阻色谱法等;根据分离方法分为纸、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7. 分光光度法 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谱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等。其中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最多。
8.水分测定 天然药物中含有过量的水分,不仅易虫蛀、霉烂变质,使有效成分分解,且相对地减少了实际用量而达不到治疗目的。因此控制天然药物中水分的含量对保证天然药物质量有密切关系。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9.灰分测定 天然药物中的灰分,包括天然药物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以及天然药物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即总灰分。各种天然药物在无外来搀掺杂物时,总灰分应在一定范围以内,如果所测灰分值高于正常范围,表明掺有泥土、砂石等无机杂质。
有些天然药物的总灰分本身差异较大,特别是组织中含草酸钙结晶较多的品种,如大黄,测定总灰分有时不足以说明外来无机物的存在,还需要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即不溶于10%盐酸中的灰分。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10.浸出物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尚不明确,或其成分明确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天然药物,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进行浸出物的测定。通常包括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醚溶性浸出物的测定。测定方法详见现行版《中国药典》。
11.挥发油测定 利用天然药物中所含挥发性成分能与水蒸气同时馏出来的性质,在挥发油测定器中进行测定。适用于含较多量挥发油的天然药物。具体仪器装置及方法详见现行版《中国药典》。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12.含量测定 是指对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或指示性成分,以及有毒成分的含量测定,是天然药物品质评价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现行版《中国药典》一部对281个药材及饮片品种规定了含量测定指标,如马钱子、大黄、天麻、甘草、厚朴、薄荷等。含量测定方法有化学定量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13.有害物质检查 天然药物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物质、霉菌和霉菌毒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等。天然药物如果污染了有害物质就会危害人民健康。近年来,中药的安全性评价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对天然药物中的有害物质作限量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已在天然药物的品种整理和鉴定中应用。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不受外界因素和生物体发育阶段及器官组织差异的影响,每一个体的任一体细胞均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不同的物种由于组成DNA分子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不同,表现为遗传多样性,可以选择合适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
1.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四、天然药物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因为这些图谱很象人的指纹具有特征性,故而得名。其特点是:①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②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面积和比例的测定,能有效控制样品质量,保证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四、天然药物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鉴定
点滴积累
1.天然药物鉴定的目的是保证用药的真实、安全与有效。
2.鉴定的法定依据是国家现行药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标准。
3.鉴定方法主要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4.药材安全性检定主要是检查样品中的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等。
5.显微粉末片主要有稀甘油片和水合氯醛透化片,分别用于观察淀粉粒和组织、细胞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