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卫生常识 课件(共20张PPT)《导游实务》同步教学(旅游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3卫生常识 课件(共20张PPT)《导游实务》同步教学(旅游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十六章 其他常识
第三节 卫生常识
(一)症状与体征
晕车(机、船)这种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统称为“动晕症”,其症状因人而异,轻者表现为头晕、胸闷、微汗、全身稍有不适;重者头痛心慌、眩晕恶心、呕吐不止,甚至发烧昏迷。虽然“动晕症”无法根治,但是可以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
一、晕车(机、船)
(1)避免在旅途中过度疲劳,因为疲劳是引起“动晕症”的原因之一。
(2)提醒有“动晕症”的游客在搭乘交通工具之前避免喝酒,避免过度饱食,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可吃些简单清淡的食物。
(3)照顾“动晕症”的游客在前排较平稳的位置就座,座位方向应与行
驶方向一致。
(4)提醒有“动晕症”的游客,不要在搭乘交通工具时阅读书报杂志,
也不要直视某个近物或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最好闭目养神。
(5)建议“动晕症”严重的游客,可以在搭乘交通工具前30分钟服用领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一个让小颜恼火、为难,又让地陪赌气的问题。
(二)预防常识
(1)如有“动晕症”游客开始反应时,导游人员应立即关心游客身体状,及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2)将风油精涂抹于游客的太阳穴上。
(3)提醒游客将腰带束紧,减少腹腔内脏的震荡,缓解不适。
(4)准备好食品袋和纸巾,尽快清除呕吐物。
(5)如“动晕症”游客症状严重,及时联系乘务人员
(三)处理常识
(一)症状特征
中暑是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里,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机体体
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按中暑程度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轻症中暑的症状有头昏、眼花、耳鸣、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体温升至38~C1)2J2,甚至可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汗多、脉搏细弱、呼吸浅快等早期循环衰竭征象。重症中暑除出现以上症状外往往还会出现昏倒、痉挛或皮肤干热,体温超过40%
二、中暑
1、做好预防工作
导游人员提醒游客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衣服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等。
2、避免烈日下活动
3、多喝淡盐开水
补充体内失掉的水分
4、准备防暑用品
如:十滴水、任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
(二)预防常识
(1)迅速将病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仰卧并解开衣扣, 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最好能更换干衣服。同时可用扇子轻扇,帮助散热。
(2)面部发红的病人可将头部稍垫高,面部发白者头部略放低,使其周身血液流通。
(3)最好在患者头部捂上一块冷毛巾,可用50%的酒精、冰水、冷水
进行全身擦浴,使末梢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然后用扇子或电扇吹风,促进散热。
(4)若患者已失去知觉,可让其嗅一些有刺激气味的东西或掐人中,刺激其苏醒,醒后可喂一些清凉饮料或淡盐水。
(5)轻症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待体温降到38℃后,体征平稳可送其回酒
店休息;重症中暑患者应该迅速与医院联系
(三)处理常识
(一)症状与体征
骨折,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一般骨折,伤者的软组织(皮下组织、肌肉、韧带等)损伤疼痛更剧烈,受伤部位肿胀瘀血明显。四肢骨折,可见受伤部位变形,活动明显受阻。
三、骨折
1、判断骨折
2、止血
3、包扎
4、上夹板
5、搬运伤员
(二)处理常识
(一)被毒蛇咬伤的处理常识
(1) 在旅游途中如果不幸有游客被毒蛇咬伤,导游人员应该马上进行紧急处理,处理得越快越早,效果就越好。
(1)导游人员要让伤者冷静下来,千万不要走动。毒蛇咬伤后,如果跑
动或有其他剧烈动作,则血液循环加快,蛇毒扩散吸收也同时加快。
(2)给伤者包扎伤口。导游人员应该马上用绳、布带或其他植物纤维在
伤口上方超过一个关节处结扎。动作必须快捷,不能结扎得过紧,以阻断静脉回流为度,而且每隔15分钟要放松一次,以免组织坏死。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将毒液挤出,等伤口经过清洗、排毒,再经过内服外用有效药物半小时后,方可去除包扎。
(3)帮助伤者冲洗伤口。用清水冲洗伤口的毒液,以减少吸附。有条件
的话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这样效果更好。
四、蛇咬伤和毒虫蛰伤
(4)扩大伤口排毒。用小刀按毒牙痕的方向切纵横各l厘米的十字形
口,切开至皮下即可,再设法把毒素吸出或挤出。一直到流血或吸出的血为鲜红色为止,或者局部皮肤由青紫变成正常为止。在不切开伤口的前提下,可努力破坏蛇毒,使其失去毒性。比如,导游人员可以用打火机对准伤口烧,烧至起水泡为止。皮肤烧伤后,还要按烧伤进行治疗。
(5)用凉水浸去毒素。帮助伤者将伤口置于流动的水或井水中,同时清洗伤口。
(6)进行初步处理后,应及时送伤者去医院治疗。
(二)被毒蛇蛰伤的处理常识
1、蝎子蛰伤
2、蜈蚣刺伤
3、毒蜘蛛咬伤
4、蜂蛰伤
第十七章 其他相关常识
第四节 安全常识
(一)症状与体征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意识恍惚,认知能力下降。
(3)出现幻觉
一、高原旅游安全知识
(1)高原上动作要缓,尤其是刚刚到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可疾速行
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
(2)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或不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消耗体力。
(3)进入高原后要不断少量喝水,以预防血栓。一般每天需补充4000
毫升液体。因湿度较低,嘴唇容易干裂,除了喝水,还可以外用润唇膏改善症状。
(4)学会腹式呼吸,即在行走或攀登时将双手置于臀部,使手臂、锁骨、肩胛骨及腰部以上躯干的肌肉作辅助呼吸,以增加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
(5)尽量避免将皮肤裸露在外,可以戴上防紫外线的遮阳镜和撑遮阳
伞,在口]能暴露的皮肤上涂上防晒霜。
(6)高原反应容易导致失眠,可以适当服用安定保证睡眠,以及时消除
疲劳,保证旅游顺利进行。
(7)提前服用抗高原反应药,如红景天、高原康、高原安等。
(二)处理常识
(1)行前导游应了解当地的有关情况,如气候、河流等,规划好旅游路线,确保安全。
(2)告知游客穿戴合适的服装和护具,涂抹防晒霜。
(3)告知游客不要在沙漠中走散,一旦迷失方向,不要慌乱,原地等待救援。
(4)若在沙漠中遇到沙暴,要带领游客避开风的正面,千万不要到沙丘背面去躲风,否则会有被掩埋的风险。
二、沙漠旅游安全知识
(1)在滑雪前,导游应告知游客穿戴好滑雪服,衣服颜色选择与白色反差大的,佩戴好防护用具。
(2)在滑雪前,导游应告知游客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涂抹防晒霜。
(3)进入滑雪场后,导游应叮嘱游客严格遵守雪场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滑道,量力而行,听从雪场人员的指挥。
(4)告知游客在滑雪过程中,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调整好速度,不要过快。
三、冰雪旅游安全知识
(1)在上船之前,导游应提醒游客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及贵重物品,听从工作人员安排,穿好救生衣。
(2)告知游客在水上漂流的时候不要做危险的动作,不要打闹,不要自作主张随便下船。
(3)告知游客漂流中一旦落水,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因为救生衣的浮力足以将人托起浮出水面,静心等待工作人员的救援即可。
四、漂流安全知识
五、温泉旅游安全知识
(一)不适宜泡温泉的情形
(1)癌症、白血病患者,不宜泡温泉
(2)皮肤有伤口、溃烂或真菌感染,都不适合泡温泉。
(3)女性生理期期间及前后,怀孕的初期及末期,最好不要泡温泉。
(4)睡眠不足、熬夜之后、营养不良、大病初愈等身体疲惫的状态下,不适宜泡温泉。
五、温泉旅游安全知识
(二)泡温泉的注意事项
(1)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规则服药或者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泡温泉,但是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
(2)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好、体征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泡温泉。
(3)空腹或者吃的太饱不宜入浴。
(4)入水时,从低温到高温,逐次浸泡,每次15—20分钟即可。
(5)泡温泉时,当温度较高时,不宜长久浸泡
(6)泡温泉时,应多喝水,随时补充流失的 水分。
(7)泡温泉时,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马上离开,不可继续勉强。
五、温泉旅游安全知识
(三)泡温泉后的注意事项
(1)泡完温泉后,最好用水清洗一下
(2)泡温泉后注意保暖,迅速擦干全身,及时涂抹身体乳,锁住皮肤水分。
(3)泡温泉后,人体水分大量蒸发,应多喝水补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