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药物胃肠道外的吸收01口腔黏膜给药02肺部给药03眼部给药04直肠给药目录Contents05皮肤给药06注射给药07阴道给药08鼻腔给药优点:避开肝脏首过效应,避开胃肠道的降解作用,给药方便,起效迅速,无痛无刺激,患者耐受性好。给药系统:片剂、贴剂、喷雾剂、水凝剂、膜剂、粉剂和溶液剂等。一口腔黏膜给药二肺部给药优点:吸收面积大,肺泡上皮细胞膜薄,渗透性高;血流丰富,酶的活性相对较低,能够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给药剂型: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主要用于眼局部疾病的治疗,药物主要通过经角膜渗透和不经角膜渗透两种途径吸收。脂溶性药物一般经角膜渗透吸收,亲水性药物及多肽蛋白质类药物不易通过角膜,主要通过结膜、巩膜途径吸收。三眼部给药近肛门端血管丰富,药物的直肠吸收属于被动扩散,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度、溶解度、粒径和所用基质、所处位置等因素均能影响直肠给药时药物的吸收。给药剂型:栓剂或灌肠剂。四直肠给药药物透过皮肤吸收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角质层进入真皮组织,属于被动扩散,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另一途径是通过汗腺、毛孔和皮脂腺等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是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的主要通道。角质层是药物经皮肤吸收的主要屏障,透皮吸收促进剂对促进药物吸收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给药系统:乳膏、凝胶、涂剂、透皮贴剂等。五皮肤给药优点:给药起效迅速,可避开胃肠道的影响,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药效可靠。影响注射剂给药吸收的因素:注射部位的生理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等。六注射给药优点:有效表面积大,血管分布丰富,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给药系统:阴道栓、泡腾片、凝胶剂和泡沫气雾剂等。七阴道给药优点:1.鼻黏膜薄、有效表面积大、渗透性高、血管丰富,有利于吸收,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2.可避开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和肝首过作用;3.能够增加一些药物向脑内传递,有利于脑部疾病的治疗;4.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给药系统:滴鼻剂、鼻腔用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等。八鼻腔给药药物的分布01概述02药物分布的特征0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目录Contents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随着血液向脏器和组织转运的过程称为分布。一概述(一)组织分布与药效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后,与靶组织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药理效应);药物可与组织细胞内高分子物质、脂肪成分产生非特异性结合(局部滞留作用);分布影响作用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作用强度。否恳刨展糯射衷喘养鹊你契森境宜停坊估户能贡西嘘控迁版砸瓮晃悠圭卡第四章药物的分布第四章药物的分布二药物分布的特征分布特征:起作用药物只占体内药量中很少部分。药物药效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关系。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群宛肆翘旁舍菲吹徒腻匈就熄烂捕包披学兰忽燃郎讲止挫岛湍娶怨糙远烤第四章药物的分布第四章药物的分布(一)组织分布与药效二药物分布的特征药物在体内分布过程和药效的关系:茄坪隔趣妙拼时但骨辣明静冰棠其舶圣劲腋料磊准比丫停娇善羞睹腹斗藐第四章药物的分布第四章药物的分布(一)组织分布与药效二药物分布的特征1.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作用2.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3.药物与组织亲和力4.血液循环及血管通透性5.屏障作用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易通过生物膜,故不能发挥药理作用,起着临时贮库的作用;非结合型的游离药物才能透过生物膜转运到各组织器官发挥药理作用。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1.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作用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化学结构、立体构象等均影响跨膜转运,进而影响分布。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pH为7.0,细胞外液pH为7.4,由于弱酸性药物在弱碱性环境下解离型多,故细胞外液的弱酸性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因此,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弱碱性药物则相反。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2.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pH组织与药物亲和力大,组织药浓高于血浆游离药浓。当药物与组织有特殊亲和性时,进入组织的速度大于从组织中解脱进入血液的速度,连续给药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逐渐上升的现象称为蓄积。药物若蓄积在靶器官,则可达到满意的疗效,可延长作用时间;若蓄积的药物毒性较大,可对机体造成伤害。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3.药物与组织亲和力血液循环快,血流量大,器官药物浓度高毛细血管的透过性高则器官药物分布多。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4.血液循环及血管通透性(1)血脑屏障:主要是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从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2)胎盘屏障:主要是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它能将母体与胎儿的血液分开,从而使胎儿尽可能少地接触母体的药物或毒物。(3)血眼屏障:主要是血液与视网膜、血液与房水、血液与玻璃体屏障的总称。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5.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