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颗粒剂的制备 课件(共20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2颗粒剂的制备 课件(共20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颗粒剂的制备
01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02
颗粒剂制备单元操作
目录
Contents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分为:物料准备、制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总混、分剂量与包装等单元操作。
(一)物料准备
将物料进行粉碎、筛分、混合,一般取用80~100目的粉末,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黏合剂、分散剂、着色剂等辅料。有时根据需要也可加入崩解剂。

颗粒剂制备单元操作
(二)制颗粒
1.湿法制粒:挤压制粒、高速搅拌制粒、流化制粒、喷雾制粒、转动制粒等。
2.干法制粒:滚压制粒等。

颗粒剂制备单元操作
(三)干燥
如采用湿法制粒,制备的颗粒需要及时进行干燥,防止颗粒结块或受压变形。颗粒的含水量控制一般西药为2%左右,中药为6%左右。

颗粒剂制备单元操作
(四)整粒与分级
干法所制颗粒,往往碎颗粒和细粉过多,湿法所制颗粒,某些颗粒可能发生粘连甚至结块,用1号筛和5号筛组合,去除过粗和过细颗粒。

颗粒剂制备单元操作
(五)总混
为保障颗粒的均匀性,将制得的颗粒放于混合筒中进行混合,从而得到一批均匀的颗粒。
挥发性成分可溶解成液体后,先与分级后的细粉混合,在与其他干颗粒混匀,或直接喷于干颗粒上。

颗粒剂制备单元操作
(六)分剂量与包装
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含量、粒度等检查,合格后按剂量封装于适宜的袋中,密封包装。

颗粒剂制备单元操作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藏
02
颗粒剂的包装与贮藏
目录
Contents
01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颗粒剂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一)外观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取单剂量包装颗粒剂5袋或多剂量包装颗粒剂1袋,称定重量,置于药筛内保持水平状态,轻轻筛动3min,不能通过一号筛(2000μm)与能通过五号筛(180μm)的粉粒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二)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按《中国药典》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于105℃干燥至恒重,含糖颗粒剂应在80℃减压干燥,减失质量不得超过2.0%。中药颗粒剂按照水分测定法,水分不得超过8.0%。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三)干燥失重或水分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四)溶化性
1.可溶颗粒剂 取颗粒剂10g,加热水200ml,搅拌5 min,立即观察,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混浊,但不得有异物(中药颗粒还不得有焦屑)。
2.泡腾颗粒剂 取单剂量包装的泡腾颗粒剂3袋,分别置于200ml水中,水温15~25℃,应能迅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呈泡沫状,5min内3袋颗粒均应分散或溶解在水中。
3.混悬颗粒以及已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颗粒剂 可不进行溶化性检查。
取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10袋(瓶),除去包装,分别精密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求出每袋(瓶)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袋(瓶)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颗粒剂或有标示装量的颗粒剂,每袋(瓶)装量应与标示装量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1倍。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五)装量差异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五)装量差异
平均装量或标示装量(g) 装量差异限度(%)
1.0及1.0以下 ±10
1.0以上至1.5 ±8
1.5以上至6.0 ±7
6.0以上 ±5
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应符合规定。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六)装量
以动物、植物、矿物质来源的非单体成分制成的颗粒剂,生物制品颗粒剂,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规定检查杂菌的生物制品颗粒,可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七)微生物限度
颗粒剂的包装和贮存重心在于防潮。另外应注意保持其均匀性。宜密封包装,并保存于干燥处,防止受潮变质。包装时应注意选择包装材料和方法,贮存中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贮存条件。
颗粒剂的包装与贮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