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眼用液体制剂基本知识01定义02药物眼部吸收途径03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04眼药水的使用方法目录Contents指供洗眼、滴眼或眼内注射用以治疗或诊断眼部疾病的液体制剂。一定义眼用制剂:滴眼剂洗眼剂眼内注射溶液一定义系指由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可分为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滴眼剂系指由原料药物制成的无菌澄明水溶液,供冲洗眼部异物或分泌液、中和外来化学物质的眼用液体制剂。洗眼剂一定义系指由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无菌澄明液体,供眼周围组织(包括球结膜下、筋膜下及球后)或眼内注射(包括前房注射、前房冲洗、玻璃体内注射、玻璃体内灌注等)的无菌眼用液体制剂。眼内注射溶液角膜→前房→虹膜二药物眼部吸收途径角膜吸收:结膜→巩膜→眼球后部结膜吸收:三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01 药物的眼部流失02 药物的理化性质03 滴眼剂的刺激性04 滴眼剂的粘度05 滴眼剂的比表面张力你会滴眼药水吗?眼药水的使用方法四1.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2.使用前将手清洗干净。3.使用时应右手拿眼药,左手轻轻分开上下眼睑(眼皮),向上看,将药液滴入下眼皮内,勿将眼药直接滴到角膜上(黑眼珠),以免刺激病人。4.点完药后轻轻闭上双眼,休息3到5分钟。眼药水的使用方法四5.眼药水也不要滴太多。(结膜囊)6.点完眼药水后应压迫泪囊以免药液顺鼻泪管到达鼻腔导致药效降低,或通过鼻黏膜吸收造成中毒,这一点对于小儿尤其重要。7.已开口的滴眼液久置后一般不宜再用。(注意事项:“眼用制剂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滴眼剂01滴眼剂概念02常用附加剂目录Contents03滴眼剂的制备04质量检查系指由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可分为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一滴眼剂的定义滴眼剂:二常用附加剂常用的pH缓冲液有:1.磷酸盐缓冲液:pH5.9~8.0,pH6.8最常用2.硼酸盐缓冲液:pH6.7~9.13.硼酸溶液:pH5(一)pH值调节剂滴眼剂pH值不当可引起刺激,流泪,甚至损伤角膜。正常眼可耐受pH范围在5.0~9.0之间。滴眼剂的最佳pH,应是刺激性最小、药物溶解度最大和制剂稳定性最强。可选用适当的缓冲液作眼用溶剂,可使滴眼剂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对眼无刺激。眼球能适应的渗透压范围相当于浓度0.6%~1.5%的氯化钠溶液,超过耐受范围就有明显的不适,但不如对pH值敏感。低渗溶液应加调节剂调成等渗,常用的等渗调节剂有氯化钠、葡萄糖、硼酸、硼砂等。二常用附加剂(二)等渗调节剂常用的抑菌剂有:1. 有机汞类:硝酸苯汞;2. 季铵盐类:苯扎氯铵、苯扎溴铵、消毒净等;3 .醇类:三氯叔丁醇、苯氧乙醇、苯乙醇;4 .酯类:尼泊金类,包括甲酯、乙酯与丙酯;5 .酸类:山梨酸。抑菌剂要求:应抑菌作用迅速,抑菌效果可靠(1小时内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杀死),有合适的pH,对眼睛无刺激,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和附加剂发生配伍禁忌。二常用的附加剂(三)抑菌剂二常用附加剂(四)黏度调节剂作用:适当增加滴眼剂的黏度,可使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延长,也可使刺激性减弱。常用:MC、PVA、PVP等。二常用附加剂(五)稳定剂、增溶剂与助溶剂对于不稳定药物,需加抗氧剂和金属螯合剂;溶解度小的药物需加增溶剂或助溶剂;大分子药物吸收不佳时可加吸收促进剂。三滴眼剂的制备(一)滴眼剂容器的处理玻璃瓶:中性玻璃对药液的影响小,配有滴管并封以铝盖的小瓶,可使滴眼剂保存较长时间(对氧敏感药物);遇光不稳定药物可选用棕色瓶。塑料滴眼瓶:聚烯烃吹塑制成,当时封口,不易污染且价廉、质轻、不易碎裂,较常用。①药液不纯:塑料中的增塑剂或其他成分会溶入药液中;②含量降低影响药效:塑料瓶会吸附某些药物;③不适宜盛装对氧敏感的药物:塑料瓶有一定的透气性。三滴眼剂的制备(一)滴眼剂容器的处理存在问题:滴眼剂所用器具于洗净后干热灭菌,或用杀菌剂浸泡灭菌,用前再用纯化水及新鲜注射用水洗净。药物、附加剂用适量溶剂溶解,必要时加活性炭(0.05%~0.3%)处理,经滤棒、垂熔玻璃滤球和微孔滤膜滤至澄明,加溶剂至全量,灭菌后半成品检查。眼用混悬剂配制,可将药物微粉化后灭菌;另取表面活性剂、助悬剂加适量注射用水配成黏稠液,再与药物用乳匀机搅匀,添加注射用水至足量。三滴眼剂的制备(二)药液的配滤三滴眼剂的制备(三)药液的灌装大多采用减压灌装四质量检查(一)可见异物(二)粒度(三)沉降体积比混悬型滴眼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四)无菌(五)其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