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01混悬剂的制备方法02混悬剂的质量评价目录Contents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一1.分散法2.凝聚法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一1.分散法分散法是将难溶性药物进行粉碎,加适量润湿剂或分散介质研磨成细腻的糊状物,再用分散介质定容至总量。分散法制备混悬剂与药物的亲水性有关,亲水性药物制备时一般不加润湿剂,疏水性药物制备时应酌情添加润湿剂和助悬剂。分散法制备混悬剂工艺流程图如下: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一1.分散法操作要点:(1)亲水性药物:能被水润湿,可用直接研磨法制备。一般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其余的液体至全量。一般一份药物需加0.4~0.6份液体,即能产生良好的分散效果。加入的液体通常是处方中所含的液体,如水、芳香水、糖浆、甘油等。(2)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共研后再加其他液体研磨混匀,最后加其余液体稀释至全量。(3)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可采用中药制剂常用的水飞法。水飞法是将药物与水共置乳钵中研磨,使细粉漂浮液面或混悬于水中,然后将混悬液倾出,余下的药物再加水反复研磨,直至全部研磨完毕。将研得的混悬液合并,沉降,倾出上清液,将湿粉干燥即得极细的粉末。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一1.分散法使用器械:混悬剂小量制备可用研钵,大量生产可用乳匀机、胶体磨等机械。ONETWO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到另一种不同性质的冷溶剂中,使之快速结晶,可制得10 m以下的微粒,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介质中制成混悬剂。物理凝聚法两种化合物经化学反应生成不溶解的药物悬浮于液体中制成混悬剂。化学凝聚法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一2.凝聚法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二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体积比检查絮凝度测定流变学测定重新分散试验ζ-电位测定微粒大小与混悬剂的质量、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有关显微镜库尔特计数浊度漫反射光散射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二1.微粒大小的测定H0H2.沉降体积比的测定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二沉降体积比:混悬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测定方法:用具塞量筒量取供试品50ml,密塞,用力振摇1分钟,记下混悬剂的开始高度H0,静置3小时,记下混悬物的最终高度H,其沉降体积比F为:F=H/H0F值在0~1之间。F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口服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β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β值愈大,絮凝效果愈好,混悬剂越稳定。3.絮凝度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二优良的混悬剂经过贮存后再振摇,沉降物应能很快重新分散,这样才能保证服用时的均匀性和分剂量的准确性。试验方法:将混悬剂置于100ml量筒内,以每分钟20转的速度转动,经过一定时间的旋转,量筒底部的沉降物应重新均匀分散,说明混悬剂再分散性良好。4.重新分散试验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二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混悬液的流动曲线,根据流动曲线的形态确定混悬液的流动类型,用以评价混悬液的流变学性质。5.流变学测定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二ζ-电位的大小可表明混悬剂的存在状态,一般ζ-电位在25mV以下,混悬剂呈絮凝状态;ζ-电位在50~60mV时,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可用电泳法测定混悬剂的ζ-电位。6. ζ-电位测定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