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麻黄 课件(共14张PPT)《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1麻黄 课件(共14张PPT)《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麻黄
Ephedrae Herba
天然药物学
目 录
CONTENTS
1
来源
2
产地
4
显微特征
3
性状特征
6
功效应用
5
化学成分
来 源
-----------------------------------------------------------------------------------------------------------------------------------------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麻黄作为药材,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来 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麻黄原植物
产地与采收加工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新疆
山东
河南
山西
河北
内蒙古
天津
北京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青海
甘肃
宁夏
陕西
【采收加工】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特征——麻黄
形状大小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表面特征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质地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味
气微香,味涩、微苦
性状特征——麻黄
麻黄药材
表面淡绿或黄棕色
显微特征——麻黄横切面
草麻黄 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草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木贼麻黄 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草麻黄 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草麻黄 木质部呈三角状。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显微特征——麻黄横切面
草麻黄横切面图
1.角质层  2.表皮
3.气孔  4.皮层 
5.皮层纤维 6.下皮纤维
7.形成层 8.韧皮部
9.中柱鞘纤维 10.木质部
11.髓
显微特征——麻黄粉末
粉末棕色或绿色。角质层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孔板。

纤维多而壁厚,狭长,胞腔狭小常不明显,附有细小众多的砂晶和方晶。


表皮组织碎片甚多,细胞呈长方形,含颗粒状晶体。髓部薄壁细胞,常含有红紫色或棕色物质,多散出。
显微特征——麻黄粉末
麻黄粉末图
角质层
嵌晶纤维
棕色块
气孔
化学成分
含麻黄碱、伪麻黄碱、苄甲胺、儿茶酚、鞣质及挥发油等。
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功效应用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