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 课件(共18张PPT)《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 课件(共18张PPT)《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1.1 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
目 录
CONTENTS
相关概念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当代药物知识概况
01
02
03
中药鉴定学发展方向
04
一、 相关概念
什么是中药?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并具有保健作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民族药。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民族药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相关概念
什么是中药材?
是指经过简单产地加工而未经过炮制的生药原药。它是制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材料。
什么是中药饮片?
是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制成的丝、块、片、段、粉末、结晶等用于调剂的药物。
一、 相关概念
什么是中成药?
是指以中药材或中成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而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入药形式的药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药鉴定
指对中药品种和质量进行的检验,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涵盖药品标准中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等项目。
中药鉴定技术
是一门依据国家药品标准,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一、 相关概念
二、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一)萌芽阶段
无文字记载,以口碑师传为主。
师带徒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二)性状记述阶段
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成书年代在东汉末年。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是汉以前中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二)性状记述阶段
梁代 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体例。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三)药图的兴起阶段
唐代李勣、苏敬等人集体编撰《新修本草》(或《唐本草》) ,由于是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可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50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四)整理提高阶段
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图文对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五)发展阶段
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于明万历6年(1596年)编成了本草著作——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书中全面整理和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的用药经验和知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五)发展阶段
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增药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清代道光年间,吴其濬的两部专论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问世,前者记载植物1714种,后者描述了植物838种。对于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述颇详,并附有精确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以虽非药物专著,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当代药物知识概况
(六)当代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第二版(1963年版,公布于1965年)起,分为二部,其中一部为中药。截止目前共发行10版,最新的为2015年版
2.《中药大辞典》:1975年完稿,载药5767种
3.《中华药海》:1993年出版,载药8488种
4.《中华本草》:1999年完稿,载药8980余种
5.《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8年出版,载药2202种
6.《中药志》:原载药500余种,
后有增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 当代药物知识概况
(六)当代
《中华本草》
1.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2.该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纂的划时代巨著。
后5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各1卷。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中药鉴定学发展方向
重点——总 结
著作 作者 特点 载药数
《神农本草经》 托名“神农” 神仙等级(上中下) 365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自然景色要注意 730
《新修本草》 长孙无忌、李勣、 苏敬 首创图文对照 850
《证类本草》 唐慎微 慎微—证据—图文 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1746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1892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增收新药数目之冠 921
716
《中华本草》     8980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