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美苏冷战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美苏冷战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18课 美苏冷战
一、时间坐标
二、学习提示
1.冷战局面形成的背景和根源是什么?
2.了解美苏冷战中对峙与缓和的表现,冷战达到高潮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冷战期间多极力量的增长对国际格局有何影响?
3.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的结束对世界有何影响?
三、思维导图
四、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因战略与意识形态对立而爆发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1947年3月国会演说 B.德国分裂
C.柏林危机爆发 D.铁幕演说
2. 1962年版美军《作战纲要》把战争分为三种类型,即“冷战”“有限战争”“全面战争”。对“冷战”的定义和原则是:“冷战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敌对的国家或联盟可以用冷战来进行较量。”由此可知,“冷战”( )
A.排除了任何武装冲突的可能 B.缓和了美苏之间的对抗
C.竭力避免直接的武装冲突 D.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3. 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之攻击;如此种情况发生,各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采取必要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国,以恢复并维持大西洋区域之安全”。由此可见,北约的成立是( )
①威慑和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 ②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的贯彻
③标志着冷战达到了高潮 ④德国分裂的重要原因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
5.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提出了大规模援助欧洲的“欧洲复兴计划”,史称“马歇尔计划”,该计划( )
①对西欧经济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②为欧洲在经济上的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③扩大了美国在西欧的影响 ④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应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合作。关于经互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作为马歇尔计划的对立面产生 ②对社会主义国家恢复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③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④有利于打破西方经济封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右图是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人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该漫画最能说明的是(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核威慑下的美苏争霸
C.科技威胁世界和平 D.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共体成立”“日本经济恢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说明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多极化趋势出现并不断发展 B.大国力量保持微妙的平衡
C.联合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各大军事集团不断出现
9. 1983年,美国总统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试图运用高科技手段,在美国上空建立反弹道导弹体系,以保证美国在遭受核攻击时处于安全状态,是美国加强对苏遏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导致美苏军备竞赛再次升级。这位美国总统是( )
A.布什 B.尼克松 C.肯尼迪 D.里根
10.美苏冷战局面结束、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里根“战略防御倡议”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诸自由人民之独裁政权,无论其为直接或间接侵略均足以贻害国际和平及美国之安全。……
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此种选择,往往不能十分自由。一种方式基于多数人之愿望,表现于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人自由之保障、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以及免于政治压迫之自由。另一种方式乃基于少数人之愿望,以强制加诸多数人。此全赖于恐怖、压迫、报纸统制、无线电统制、固定式选举以及个人自由之压制。……
因世界大局之迅速推进,使重大责任加于吾人之身。余深信国会将以极大之勇气,负起此种责任。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上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演说(节选)(1947年3月12日)
材料二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在莫斯科城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2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中,二战后苏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是什么?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入侵古巴即将开始的前一天,赫鲁晓夫接受了美苏领导人秘密商定的妥协办法。他同意从古巴撤回导弹,换取美国总统公开承诺不下令侵入这个岛国。作为妥协的重要一部分,肯尼迪秘密同意从土耳其撤出美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双方领导人私下里都谈论了他们避免核战争的高明解决之道。在向苏联领导层的同僚们解释他为什么选择退让时,赫鲁晓夫惊人地坦诚:“一旦你开始射击,你就停不下来。”在当时的语境下,核威慑促使双方不得不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美]丹尼尔.R.布劳尔著,洪庆明译:《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右图是联邦德国杂志上刊登的漫画《核武器的否决权》。
(1)材料一中,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化解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核武器否决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冷战”的理解。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5.A 6.D 7.B 8.A 9.D 10.C
(二)材料解析题
11.(1)领导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反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阵营持敌对态度。
(2)排斥、警惕,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战争的根源。
(3)美苏冷战的原因是美苏国家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最终演化成两种制度和两大阵营的对峙。
12.(1)对彼此的核威慑促使双方不得不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2)否决的是美苏之间爆发大规模的直接冲突,尤其是核大战。
(3)冷战是指美苏之间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局面。冷战爆发后,美苏两国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美苏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较量,展开了激烈的核军备竞赛。美苏两国还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干涉,制造局地“热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