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一、时间坐标二、学习提示1.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兴衰过程,阿拉伯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各得到哪些发展和成就?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日本幕府政治是如何建立的?有何特点和影响?三、思维导图四、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9世纪中期,一位阿拉伯商人经印度到达中国,回国后将沿途见闻写成一本游记,成为西方认识东方的重要文献,这本书是( )A.《天方夜谭》 B.《苏莱曼东游记》C.《经行记》 D.《马可·波罗行纪》2.8世纪中叶,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建立起来,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伊比利亚半岛,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3.在阿拉伯帝国,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等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是( )A.法老 B.哈里发 C.苏丹 D.皇帝4.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其中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故事集是( )A.《天方夜谭》 B.《十日谈》C.《荷马史诗》 D.《摩诃婆罗多》5.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翻译活动,巴格达因此拥有了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关于这一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观点正确的是( )A.说明阿拉伯统治者注重商业利益B.使翻译人才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关键C.使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成果得以保存和继承D.为伊斯兰教的传播提供了条件6.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面关于阿拉伯文化重要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①伊本·西那的《医典》对西方医学产生很大影响②李维的《罗马史》记录了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历程③花拉子密的《还原与对消的科学》长期是欧洲大学的教科书④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几何学发展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一改革的结果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削弱天皇的权力C.推翻幕府统治 D.增强贵族的势力8.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下列选项中属于日本“大化改新”措施的是( )①实行班田收授法 ②武士出任地方官③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地方设国、郡、里三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图片中左侧为中国唐朝的铜钱“开元通宝”,右侧为某国铸造的“和同开宝”,样式和风格与“开元通宝”极为相似,其铸造国为( )A.新罗 B.日本 C.阿拉伯帝国 D.朝鲜10.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下列关于幕府政治表述正确的是( )①幕府效仿中国隋唐王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②天皇及其朝廷成为傀儡③将军和武士结成主从关系④幕府政治的基础是庄园和武士阶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只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材料二 历代哈里发大都奉行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积极倡导翻译非伊斯兰教的典籍文献。曼苏尔不仅以建造巴格达著称于世,而且酷爱学术,尤其对异族文化情有独钟,命人将波斯语的医学典籍、梵语的天文学典籍和希腊语的数学典籍译成阿拉伯语,首开阿拔斯时代百年翻译运动的先河。——哈全安:《哈里发国家史》材料三 在波斯,这种全新的、活跃的阿拉伯精神,不仅与摩尼教、拜火教和基督教的教义相碰撞,而且还接触到用希腊语和叙利亚语翻译的希腊科学文献,同时,它还在埃及发现了希腊文化;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西班牙,发现了活跃的犹太人探索和讨论的传统;在中亚地区,它接触到佛教和取得辉煌成果的中国文明;它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术,使印刷书籍成为可能;最后,它还接触到印度的数学和哲学。……在阿拉伯征服者足迹所到的地方,他们无处不在学习。——[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谢凯译:《世界简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帝国商业活动的范围。(2)根据材料二、一,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阿拉伯帝国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日本律令制度下的土地占有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农民从国家租用的班田,一般以6年为限;另一种是朝廷颁给特权阶层的封田,基本上成为世袭。班田制的核心是土地和农民的“公有”。大化革新后建立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经济基础,是以土地国有制为前提的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在这种形态下,农民是无个体人身隶属关系的国家“公民”。但是,这种状况至9世纪末10世纪初基本结束……随着各类庄园的广泛兴起和律令制的进一步崩溃,地方的土地所有制及统治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多的庄园以“不输不入”的特权事实上成为私有地,而围绕土地的冲突,进一步导致了地方政治的混乱和治安的恶化。出于应对措施,国衙的在厅官人、郡司、庄园内具有实力的名主以及凡有私利需要保护的人等,都各自将自己的宗族子弟(“从者”)和非宗族子弟(“郎党”或“郎从”)以及随从、农民等武装起来,对内加强统治,维持秩序;对外反抗国司等势力的干涉、掠夺,保护领地,从中产生了武士及其集团。——潘畅和、张建华:《论日本的武士、武士政权及武士道》,《东疆学刊》(1)日本大化改新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经济体制是什么?(2)根据材料,概括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和主要作用。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B 4.A 5.C 6.B 7.A 8.C 9.B 10.D(二)材料解析题11.(1)范围:阿拉伯帝国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到非洲、北到俄罗斯和北欧的广大地区从事商业活动。(2)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融合创新;统治者的支持。(3)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保存和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有助于日后西欧文化的发展和复兴。12.(1)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制;经济体制:以土地国有制为前提的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2)原因:庄园的广泛兴起。作用:对内加强统治,维持秩序;对外反抗国司等势力的干涉、掠夺,保护领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