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依法行使权利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依法行使权利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二框 依法行使权利
政治认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行使权利的界限,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道德修养: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法治观念: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
责任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维护公民权利的方式,正确维护权利。
教学重点 公民行使基本权利的范围;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 自觉维护自己的权利,理解维护权利守程序。
核心素养
学习导航
1、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2、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要求
3、公民如何依法维护合法权利?(有哪些方式)
01
行使权利有界限
交流与分享
购物过程中,你是否买到过假货?
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公众场合有人抽烟,工作人员提醒他,他说:抽烟是我的自由,你管得着吗?
自习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写作业,小明却在大声说话,班干提醒她,她却说:说话是我的权利!
想一想:这些自由和权利的享受是不是对的?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行使权利有范围)
高空抛物的危害
①个人:影响个人形象,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制裁。
②他人:危害他人生命健康,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③社会:扰乱公共治安管理,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据最高人民法院消息,被告人吴某某在网络平台上以个人账号“飞哥在东莞”编发故事,为开展地产销售吸引粉丝、增加流量。
2021年11月19日,吴某某在网上浏览到被害人沈某某发布的“与外公的日常”帖文,遂下载并利用帖文图片在上述网络账号上发布帖文,捏造“73岁东莞清溪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赠送礼金、公寓、豪车”。
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批7个涉网络暴力典型案例,其中,造谣祖孙合照为“老夫少妻”案入选其中。
典型案例
造谣者有何后果?受害者又该如何维权?



1.根据“飞哥在东莞”们的后果,以及对受害人造成的影响,想一想我们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有的网友认为“飞哥在东莞”们的行为如此恶劣,就应该把他们人肉出来,让大家都“认识认识”他们!你如何看待该网友的看法?
近年来,类似被“造谣”事件在互联网上不断出现。苏州一男大学生造女同学黄谣,被判拘留10天,学校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人肉是违法行为,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权利有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1.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行使权利有范围)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行使权利有要求)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维护权利守程序)P44
限制即为保护,界限带来自由。
小结:
02
维护权利守程序
任何权利都有范围
不能超越界限
不能滥用权利
生活中,我的权利受到侵害,应该怎么办呢?
维权啊!
那我怎么维权啊?
这个维权可是有一定程序的,要遵守正当程序
2、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要求
①原因: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②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课堂笔记
笔记整理
3. 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P44-45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各方式的性质)
自行解决
调解组织
仲裁机构
人民法院
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 P44-45
①和

②调

①含义: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实施方法: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③具体方式: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
司法调解。
(两个人)
(第三方介入)
①含义:和解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适用情形: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③实施方法: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 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人民调解:
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常由村委会和居委会负责。
调解由“人民调解员”完成。
行政调解:
由行政机关(政府、公安机关、婚姻登记机关等)主持,通过说服教育来调解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
司法调解:
也称诉讼调解,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对民事案件诉讼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的结案方式。
调解书具有强制力。
优势:便民性、主动性、亲和性、低耗性、和谐性
调解方式与区别: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和解
调解
双方当事人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换和沟通,就产生纠纷的事项达成共识和就纠纷的解决做出一致的决定的过程和结果。
指纠纷的当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的介入下,通过谈判达成和解、解决纠纷的过程和结果。
易错易混
观看视频
笔记区
仲裁的含义、实施方法和方式?
(1)含义: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2)实施方法: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3)方式:
①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②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③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民告官”)
在仲裁中,当事人享有选定中仲裁员、仲裁地、仲裁语言以及适用法律的自由,还可以协议设计符合自己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世界表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活。(灵活性)
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相比,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仲裁不同于法院裁决,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快捷性)
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保密性)
《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现有缔约国家和地区100多个。根据该公约,仲裁裁决可以在这些缔约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国际性)
01
02
03
04
调解
仲裁
“仲裁”是指纠纷的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庭,仲裁庭有权依据事实和法律独立作出裁决,无须经过当事人同意。
注意:区分“调解”与“仲裁”
解惑
“调解”是指纠纷的当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的介入下,通过第三方的教育疏导劝说,促进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调解的达成的协议须双方同意。
笔记区
诉讼的含义、实施方法和方式?
(1)含义: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2)实施方法: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3)方式:
①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②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③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民告官”)
诉讼的类型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
刑事自诉
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时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权益时(民告官)
公民遇到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时
由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一般为轻微刑事案件
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为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案件。
刑事诉讼
刑事自诉:
刑事公诉: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行政行为
(民告官)
人身、财产
新课讲授
民事诉讼
刑事自讼
行政诉讼
1.某镇政府因违规收费
而被村民告上法庭。
2.张某把勒索他钱物的李某告上法庭
3.小亮把小丽打伤,却不赔偿,小丽提起诉讼
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仲裁由当地仲裁委受理,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
仲裁
诉讼
诉讼由法院受理,监督机构是检察院。
受理机构
双方自愿
不以另一方意志为转移
双方意愿
受案范围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各类纠纷
程序不同
一裁终局制
一审不服还可以上诉,二审不服可在二年内申请再审。
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
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是否公开
一旦合同双方约定选择仲裁解决合同纠纷,就不能到法院再进行诉讼。
方式 参与人 依 据 适 用
和解 当事人
调解 当事人和 调解人
仲裁 当事人和 仲裁法庭
诉讼 当事人、代理人 及人民法院
快速便捷
便民、和谐
程序较为灵活,不公开审理
最正规最权威,维权的最后屏障
优势:
事实、法律法规
事实 法律 道理
事实、法律法规政策、公德
仲裁协议、法律
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
广泛适用
合同纠纷
财产权益争议
人身、财产争议、违法行政行为
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方式的区别
依法行使权利
行使权利有界限
1.不能越界,不能滥用权利
2.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不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3.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维护权利守秩序
1.维护权利也应依照法定程序
2.维护权利的方式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
课堂小结
本课小测
1. (2021四川成都)仇某在微博上使用"辣笔小球”注册账号发布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扩散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当地检察机关依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 荣营罪对犯罪嫌疑人仇某批准逮捕。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
②违法必然会走向犯罪
③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④违法犯罪必然受惩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仇某在微博上使用“辣笔小球”注册账号发布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警示我们,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我们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违法犯罪必然受惩处,①③④正确; 故选:C。
C
2.【典例】(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并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对此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针对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老师会告诉我们( )
①提高警惕,增强信息保护能力 ②自觉守法,不侵犯他人隐私
③远离网络,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④遇到侵害,要善用法律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保护、隐私权、依法维权。
①②④:针对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老师会告诉我们高警惕,增强信息保护能力,自觉守法,不侵犯他人隐私,遇到侵害,要善用法律维权,①②④正确;
③:要合理利用网络,不能远离网络,③错误;故本题选B。
3.【典例】(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午休期间,同宿舍的同学都休息了,小刚还在大声地唱歌,室友多次提醒,他却说:“唱歌是 我的自由和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对此,你的看法是( )
A.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行使自由和权利即可
C.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
D.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
ABC:依据教材知识,自由是相对的,受限制的,自由的行使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故ABC说法错误;
D:依据教材知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题文中小刚有唱歌的权利和自由,但不能影响他人休息,故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