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动与静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动与静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动与静
(一)教学设计
课题 2.1 动与静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学习分析 1.课程要求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是《动与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教材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
3.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理学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教学中用多媒体,多视角向学生展示运动的世界。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如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能认识到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运动的描述。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相互展示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2、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
达成评价 1、能在课上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2、能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笔、玩具车、雨伞 学生:预习学案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活动一:动车上的硬币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复兴号动车图片和在复兴号动车上竖立的硬币的研究视频。 【教师提问】硬币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学生观察】学生观察、欣赏感受、实验模拟硬币在动车上的场景,讨论并表述其所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自己国家取得的成就,通过学生观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构建新知 进行新课 活动二:运动的世界 【教师活动】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北冰洋中游泳的海象、空中翱翔的战机,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运动的例子吗? 活动三:运动的描述 1.诗歌与运动 【教师活动】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教师活动】请你说出与运动有关的诗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学生活动】组内讨论、分享。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大江东去浪淘尽”诗句。 2.音乐与运动 【教师活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绘画与运动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梵高画的《星夜》,及它的3D还原图。 使学生感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
知识应用 巩固提升 活动四:机械运动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两张不同时间监控拍摄到的十字路口行车的照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下从两张静止的照片对比中,你能判断出照片中的哪些车运动了,哪些车又是静止的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教师提问】你们是依据什么做出这样的正确判断的呢? 【学生回答】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变化。 【教师活动】那这种位置关系变化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例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活动五:参照物 【教师活动】再看下面这两个例子:1太阳升起来了;2操场边上的大树。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是否变化太阳地面、天空……有变则运动大树操场不变则静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另一个选作标准的物体而言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教师提问】可以选择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吗? 【学生回答】讨论回答不可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除本身之外,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日常默认选地面为参照物)。 【例题】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后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前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D) A.青山 竹排 B.竹排 青山 C.竹排 竹排 D.青山 青山 活动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①同步地球卫星,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又是静止的。②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乘客又是静止的。③空中的运输机与加油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运输机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④接力赛跑时的交接棒。交接棒相对于运动员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不是绝对的,取决所选的参照物。我们称之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例题】百米跑步的情景如图所示,若以教学楼为参照物,则树木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判断的依据是 树木相对于教学楼的位置没有改变 。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则树木是 运动 的,以上对树木是否运动的判断,结论不同,这是因为 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 让学生思考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结 收获感悟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目前教改日新月异的大前提下,创新已经是无可非议的事了。所以课堂形势应该多样化,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研究。但因为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有很多行为习惯及科学探究的方法。未来社会的要求,不是只懂枯燥的知识,而更要求掌握一些技巧,并懂得应用和探究规律,还没有养成,从这样的现实基础出发,本堂课教学仍然以教师引导为主。懂得创新,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表述的,不是很具科学的说法和他们得出的结论,一般不要过分的纠正他们,不让他们对物理产生畏惧感,是很重要的,是要长期做好的工作。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选用大量的音频、视频、图片、动画及文字材料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要精选达到效果就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