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碘量法 课件(共14张PPT)-《药用基础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4碘量法 课件(共14张PPT)-《药用基础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碘量法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碘量法
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水30ml溶解后,在20~25℃用碘滴定液(0.05mol/L)迅速滴定至溶液显微黄色,并在30秒钟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6.32mg的C5H9NO3S。
碘量法基本原理
滴定液的配制
学习内容
1
2
3
碘量法应用示例
碘量法
碘量法:利用I2的氧化性或I-的还原性进行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直接碘量法(碘滴定法)
碘量法
1. 碘量法基本原理
环境:酸性\中性\弱碱性
指示剂:淀粉(滴定前加入)
滴定液: I2
滴定方式:直接滴定
VC
测定物质:强还原性
2)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
滴定液: Na2S2O3
指示剂:淀粉(近终点时加入)
环境:弱酸性\中性
Na2S2O5
滴定方式:返滴定
测定物质:弱还原性
MnO4-、H2O2等
间接滴定
氧化性物质
3)碘量法的指示剂
淀粉指示剂:在I-存在时I2遇淀粉显深蓝色,反应可逆且灵敏。
淀粉指示剂在室温及有少量 I- 存在的弱酸性溶液中最灵敏。
直链淀粉遇I2显蓝色且显色反应可逆性好、敏锐。
淀粉指示剂不宜久放。配制时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并应迅速冷却至室温。
直接碘量法在滴定前加入淀粉,根据蓝色的出现确定终点;间接碘量法 在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根据蓝色的消失确定终点。
使用淀粉指示剂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间接碘量法为何需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

碘量法
1. 碘量法基本原理
1)I2滴定液
配制:通常采用间接法配制(I2+KI+水)。
标定:基准物质是As2O3,As2O3难溶于水,易溶于NaOH溶液。
+
加入NaHCO3使pH≈8
碘量法
2. 滴定液的配制
配制: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应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和稀释;
加少许Na2CO3,呈微碱;
用棕色瓶保存(日光能促使Na2S2O3分解);
陈放后(7 ~ 15天)标定。
配制Na2S2O3滴定液时应注意:
碘量法
2. 滴定液的配制
2)Na2S2O3滴定液
标定:基准物质K2Cr2O7 置换碘量法
第一步:过量KI与基准K2Cr2O7定量反应,析出I2
第二步:用Na2S2O3滴定I2,求出Na2S2O3的准确浓度。
1 K2Cr2O7~3 I2~6 Na2S2O3
碘量法
2. 滴定液的配制
2)Na2S2O3滴定液
标定Na2S2O溶液时应注意:
加入过量KI,暗处放置10分钟,使反应进行完全;
控制溶液的酸度和温度;
滴定前稀释溶液,降低溶液酸度 ;
正确判断终点(深蓝色 到 亮绿色)
近终点(浅黄绿色 )加淀粉指示剂 ;
正确判断回蓝现象。
碘量法
2. 滴定液的配制
2)Na2S2O3滴定液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
HAc
碘量法
3. 碘量法应用示例
1)维生素C(Vit C)含量测定
加入准确过量的I2,待I2与Na2S2O5完全反应后,再用Na2S2O3回滴剩余的I2,近终点加入淀粉,继续滴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碘量法
3. 碘量法应用示例
2)焦亚硫酸钠的含量测定(返滴定法)
总结
碘量法:利用I2的氧化性或I-的还原性进行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直接碘量法
2)间接碘量法
3)淀粉指示剂
碘量法基本原理
1)I2滴定液
配制:通常采用间接法配制(碘+KI+水)。
标定:基准物质是As2O3,As2O3难溶于水,易溶于NaOH溶液。
2)Na2S2O3滴定液
配制: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标定:基准物质K2Cr2O7 置换碘量法
滴定液的配制
1)维生素C(Vit C)含量测定:直接滴定法
2)焦亚硫酸钠的含量测定:返滴定法
碘量法应用示例
什么是碘量法?
碘量法常用什么作指示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思考题
碘量法
碘量法
THANKS
谢谢观看
药用基础化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