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质子理论酸中毒碱中毒重症的碱中毒患者,可给予一定量的酸性药物如精氨酸或NH4Cl等进行治疗5% NaHCO3碱性药静滴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学习内容123酸碱的强度酸碱质子理论1. 酸碱的定义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理论的发展1887年 酸碱电离理论(阿伦尼乌斯)1923年 酸碱质子理论(布朗斯特)1923年 酸碱电子理论(路易斯)1923年 酸碱质子理论(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1. 酸碱的定义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化学组成上仅相差一个H+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HAc-Ac-、H2CO3-HCO3-、HPO42- -PO43-酸碱反应可在水溶液、非水溶剂和无溶剂等条件下进行。H+酸碱反应的实质:HCl (g) + NH3 (g) NH4+ + Cl 酸1 碱2 酸2 碱1HF(aq) + H2O(l) H3O+(aq) + F (aq)H+酸碱质子理论质子的转移2. 酸碱反应的实质①物质的本性酸碱质子理论3. 酸碱的强度②溶剂的性质H+HCl (g) + H2O (l) H3O + (aq) + Cl (aq)H+H2CO3 (aq) + H2O (l) H3O + (aq) + HCO3 (aq)H+HCl (g) + NH3 (l) NH4 + (aq) + Cl (aq)H+H2CO3 (aq) + NH3 (l) NH4 + (aq) + HCO3 (aq)区分性溶剂拉平性溶剂总结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的转移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的强弱是个相对概念①物质的本性②溶剂的性质酸碱的强度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思考题酸碱质子理论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学习内容水的解离平衡1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23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1. 水的解离平衡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H2O + H2OH3O+ + OH-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在水分子之间发生的质子传递反应水的离子积常数(水的离子积):水的离子积常数 ,大小与温度有关 。298K时,Kw=1.0×10–14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所有的稀水溶液。298.15K时:当[H+]=[OH-] = 1×10–7 mol/L时,溶液显中性;当[H+]>[OH-],[H+]>1×10–7 mol/L,溶液显酸性;当[H+]<[OH-],[H+]<1×10–7 mol/L,溶液显碱性。当[H+]和[OH-]太小时,采用pH或pO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2.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①用[H+]或[OH–]表示H2OH+ + O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当pH<7,pOH>7时,溶液呈酸性;当pH=7,pOH=7时,溶液呈中性;当pH>7,pOH<7时,溶液呈碱性。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2.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②用pH表示pH = - lg[H+]pOH = - lg[OH-]pH + pOH = 14.0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2.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溶液pH的测定方法pH试纸pH酸度计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上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用蒸馏水清洗电极测量溶液用标准缓冲液定位校准3. 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①体液的酸碱性与人体的生理活动3. 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②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的生长总结水的质子自递反应水分子之间发生的质子传递反应水的离子积Kw大小与温度有关298K时:Kw=1.0×10–14水的离子平衡用[H+]或[OH–]表示[H+]=1.0×10–7mol/L中性[H+]>1.0×10–7mol/L酸性[H+]<1.0×10–7mol/L碱性用pH或pOH表示当pH<7,酸性当pH=7,中性当pH>7,碱性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①体液的酸碱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②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的生长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中,水的解离常数是否相同?思考题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