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消化、骨关节、泌尿系统阅片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消化、骨关节、泌尿系统阅片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版)

资源简介

实验名称 第二章 消化、骨关节、泌尿系统阅片 实验周次 第八周
授课班级 实验课时 2
实验地点 各班教室 实验分组
授课方法 1.板书教学法:在口头讲授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讲解,结 合板书、充分运用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实现知识性、创新性、趣味 性相结合的教学风格。 2.互动式教学:教学中不断设问,包括一些生活的常识,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及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3.授课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配合板书讲解本节课内容,板书突出重 点,深入难点,结合课堂练习,互动学习。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腹部平片、急腹症、泌尿系阳性结石、长骨骨折的阳性表现及报告书写。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 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腹部平片、急腹症、泌尿系阳性结石、长骨骨折的阳性表现及报告书写。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在日后到临床工作时对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系统检查方法的选择应用能力。 素质目标:经过本次课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为患者减轻就医负担。
实验用物 胶片、多媒体
实验 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风险项:1.地板易滑导致滑倒风险;2.用电风险。 安全注意事项:1.加强实验室管理;2.实验室内禁止跑动和危险动作,设立防滑标志;3.疫情期间保证通风、消毒4.设备定期维护保证设备正常有效的运行。 操作注意事项:1.必须按程序打开和关闭设备;3.禁止私自在实验室接电、充电。
实 验 内 容 与 步 骤 一、腹部平片、急腹症 案例一
报告书写要点
腹部平片X线诊断报告分析内容:
1、立位片:胃肠腔有无扩张、积气、积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无游离气体。
2、卧位片:
(1) 膈肌位置,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位置、形态及大小。
(2) 腰大肌与腹膜内外脂肪层影。
(3) 任何段肠道积气扩张、肠壁厚度、肠道分布与位置如何?有无肿块或高密度结石影。
(4) 脊柱、盆腔、骨骼有无异常。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腹部立位平片 影像表现: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小肠、结肠未见积气及气液平。脏器轮廓正常。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其他未见异常。 诊断结果: 腹部平片未见肠梗阻及空腔脏器穿孔X线征象。 案例二 男性,51岁,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腹痛3天并加重1天,呈剧烈刀割样疼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伴恶心、呕吐,WBC:18.6 G/L。立位X线平片如下图,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思路 临床表现:该患者既往有胃溃疡病史,突发剧烈刀割样腹痛,并迅速蔓延全腹;白细胞高; 影像表现:腹平片见双侧膈下见少量新月状透光游离气体影,边界清楚,其上缘可清晰显示厚度均匀的膈肌,下缘可见脏器正常的轮廓。 结合临床考虑:急性胃穿孔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X线腹部立位平片: 影像表现:腹平片见双侧膈下见少量新月状透光游离气体影,边界清楚,其上缘可清晰显示厚度均匀的膈肌,下缘可见脏器正常的轮廓。小肠未见积气、气液平,脏器轮廓正常,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其他未见异常。 诊断结果:急性胃穿孔。 案例三 男性,47岁,2月前因车祸行肠系膜裂伤修补术后反复阵发性疼痛1月余,加重2天,无放射性痛,伴少许腹胀,无恶心、呕吐,有肛门排气、排便。立位X线平片见下图,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思路 临床表现:该患者2月前有腹部手术史;反复阵发性腹痛,伴少许腹胀,有肛门排气。 影像表现:腹部见阶梯状气液平,肠腔扩张、积气,并见密集肠粘膜皱襞。 结合临床考虑:麻痹性肠梗阻。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X线腹部立位平片: 影像表现: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见阶梯状气液平,肠腔扩张、积气,并见密集肠粘膜皱襞。脏器轮廓正常。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其他未见异常。 诊断结果:麻痹性肠梗阻。 案例四 患者男,38岁,大量酗酒后,突发上腹部疼痛,放射至胸背部疼痛,恶性呕吐,尿淀粉酶升高。 CT检查见下图,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思路 临床表现:该患者大量酗酒后,突发上腹部疼痛,放射至胸背部疼痛,恶性呕吐,尿淀粉酶升高(胰腺炎)。 影像表现:胰腺体积明显普遍性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减低,胰周可见多处液性低密度渗出性改变,增强扫描后无强化,胰管未见扩张;左侧肾盂旁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后未见强化。 结合临床考虑:急性胰腺炎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中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 影像表现:胰腺体积明显普遍性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减低,胰周可见多处液性低密度渗出性改变,增强扫描后无强化,胰管未见扩张;左侧肾盂旁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后未见强化;肝脏、胆囊、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 ,腹膜后未见明显淋巴结,腹腔未见积液征象。 诊断结果: 1. 胰腺改变,符合急性胰腺炎改变。 2.左肾囊肿 案例五 男性,58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胀痛,阵发性绞痛,CA199 586.1U/ml(正常参考值0-27U/ml),CEA14.5ng/ml(正常参考值0-5ng/ml)。 CT检查见下图,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思路 临床表现:该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胀痛,阵发性绞痛,CA199、CEA明显升高。 影像表现:CT平扫见胰体局限性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晰,胰尾萎缩;CT增强动脉期,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强化,病灶强化不明显,肿瘤显示更清晰;门静脉期,病灶包裹肠系膜上动脉及脾静脉。 结合临床考虑:胰体癌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胰腺CT平扫+增强: 影像表现:CT平扫见胰体局限性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晰,胰尾萎缩;CT增强动脉期,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强化,病灶强化不明显,肿瘤显示更清晰;门静脉期,病灶包裹肠系膜上动脉及脾静脉;其余胰腺及肝脏、胆囊、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 ,腹膜后未见明显淋巴结,腹腔未见积液征象。 诊断结果:胰体癌 案例六 男,40岁。车祸致腹部外伤5h,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思路 临床表现:患者车祸致腹部外伤5h,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影像表现:脾实质内多发线条形、不规则形低密度裂隙,边界清楚,脾包膜不连续,脾脏及肝脏周围新月形低密度影。 结合临床考虑:脾破裂,腹腔积液。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腹部CT增强示: 影像表现:CT增强显示:脾实质内多发线条形、不规则形低密度裂隙,边界清楚,脾包膜不连续,脾脏及肝脏周围新月形低密度影;肝脏、胆囊、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 ,腹膜后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诊断结果:脾破裂,腹腔积液。 二、阳性结石 案例 临床资料:男性,33岁,突发肾绞痛,肉眼血尿。 诊断思路1.临床表现:男性,33岁,突发肾绞痛,肉眼血尿。讲稿:结合该患者临床表现考虑是什么疾病?(多考虑为肾结石),该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是什么?(首选KUB检查)。 2.影像表现:讲稿:影像形态学上典型肾结石主要表现是什么?(正位片:肾区可见鹿角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清;侧位片:病灶可与脊柱重叠)。(如图所示:左肾区见一鹿角形致密影,边缘清,大小为1.5×1.0cm;另见病灶旁类圆形致密影,大小为0.5×0.3cm。两侧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侧位片示病灶与脊柱重叠 )。 3.结合临床考虑:左肾多发结石。 检查部位:泌尿系 检查方法:KUB 影像表现:正位片示左肾区见一鹿角形致密影,边缘清,大小为1.5×1.0cm;另见病灶旁类圆形致密影,大小为0.5×0.3cm。两侧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侧位片示病灶与脊柱重叠。 影像诊断:左肾多发结石。 三、长骨骨折 案例一 正常骨与关节平片 报告书写要点 正常骨与关节X线检查可以观察如下内容:1.诸骨骨质形态;2.诸骨骨质密度;3.关节间隙和边缘有无异常改变;4.周围软组织有无肿胀,必要时摄对侧片比较。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膝关节正侧位 检查方法:DR 影像表现:膝关节正侧位片: 膝关节诸骨未见明确骨折现象,关节间隙等宽;未见明确脱位;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诊断结果:膝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案例二 女 36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致呈银叉状畸形,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X线平片检查见下图。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思路 案例影像表现:腕关节X线片可见桡骨远端近关节面横形骨折线及碎骨片;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背侧皮质嵌插,前缘皮质分离。 诊断思路:女 36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临床表现为腕背部肿胀,活动受限,呈“银叉”状变形。再结合影像表现,特别是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与掌侧成角,所以考虑左腕Colles骨折。与Smith骨折鉴别。 诊断要点:1.骨折线多为横形,少数为粉碎或“T”形,可累及关节。2.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背侧皮质嵌插,前缘皮质分离,常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和下尺桡关节脱位。3.严重者折端粉碎、重叠、缩短和旋转,甚至累及腕关节。4.正位片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内倾角减少或消失;侧位片的前倾角减小或变成后倾角。骨折线不明显时,观察前倾角对诊断很有帮助。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左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 影像表现:左桡骨远端骨质碎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与掌侧成角,桡骨下关节面倾斜,伴尺骨茎突骨折,软组织肿胀,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 左腕Colles骨折。 案例三 女 5岁,跌伤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与思路: 案例影像表现:X线示右侧肱骨髁上骨皮质中断、成角,骨折线较锐利,呈斜形,由后上至前下,骨折向前成角,远端向后移位,肱骨喙突窝和鹰嘴窝组成的“X”形致密影断裂、成角(图A,B)。 诊断思路:女 5岁,跌伤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因肱骨髁上部位在解剖结构上前有喙突窝,后有鹰嘴窝,为薄弱部位;常因外伤而发生骨折,绝大多数见于儿童,占肘部骨折的首位。根据受伤时体位和暴力方向,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粉碎型多见于成年人。伸直型骨折最多见,约占90%以上,常为跌倒后手掌撑地致伤。再结合影像表现骨折线横形,通过鹰嘴窝或其上方,骨折向前成角,远端向后移位。所以考虑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与髁上骨折(屈曲型)鉴别。诊断要点:骨折线锐利,多为斜形、由后上至前下,骨折向前成角,远端向后移位。X线表现为髁上一侧或两侧骨皮质中断、折裂、成角、皱褶,侧位片可见肱骨喙突窝和鹰嘴窝组成的“X”形致密影断裂、成角或嵌插,这些都是骨折的直接征象。肘部外伤还可引起关节积液,而使关节囊内滑膜外脂肪块向上推移呈八字形“漂移”,可作为间接征象。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X线正+侧位片; 影像表现:X线正侧位片示:右侧肱骨髁上骨皮质中断、成角,骨折线较锐利,呈斜形,由后上至前下,骨折向前成角,远端向后移位,周围软组织稍肿胀;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案例四 女 35岁,车祸后右大腿短缩、小腿外旋畸形,大腿中上段肿胀、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右大腿有反常活动。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与思路: 案例影像表现:X线平片可见骨折线和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良,旋转移位,骨折线为锐利而透明的骨裂隙,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 诊断思路:女 35岁,车祸后临床表现主要是骨折局部肿痛、变形、患肢缩短、保护性姿势及功能障碍等。活动患肢可听到骨的磨擦音或触及骨的磨擦感。再结合影像表现,特别是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良,旋转移位,所以考虑右股骨螺旋形骨折。与营养血管沟鉴别。 诊断要点:平片诊断骨折主要根据骨折线和骨折断端移位或断段成角等征象。骨折线为锐利而透明的骨裂隙。成人的骨折多为骨的完全性中断,称为完全骨折。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又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和螺旋形骨折等。骨折断裂成3块以上者称为粉碎性骨折。颅骨骨折表现为凹陷、线形或星芒状骨折。当仅有部分骨皮质、骨小梁断裂时,称为不完全骨折,X线表现为骨皮质的皱折、成角、凹折、裂痕或骨小梁中断。骨折移位有以下几种:① 横向移位;② 纵向移位;③ 成角移位;④ 旋转移位。横向、纵向移位(分离和重叠)称为对位不良。成角及旋转移位称为对线不良。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X线正+侧位片; 影像表现:X线正侧位片示:右股骨中上1/3段螺旋形折断,骨折远段围绕骨纵轴向外旋转,骨折端对位对线不佳。局部软组织肿胀;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右股骨螺旋形骨折。 案例五 男 28岁,外伤时右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关节窝空虚。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与思路: 案例影像表现:X线正位片(图A)示右侧尺桡骨上端和肱骨下段重叠,关节间隙消失。侧位(图B)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向后移位。 诊断思路:男,28岁,外伤时右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关节窝空虚。根据发生机制和解剖变化,可分后脱位和前脱位两种。如跌倒时手掌着地常可形成肘关节后脱位。以青少年为多。再结合影像表现,特别是桡骨头和尺骨鹰嘴向后移位。所以考虑右肘关节后脱位。与右肘关节前脱位鉴别。 诊断要点:X线正位片示尺桡骨上端和肱骨下段重叠,关节间隙消失。侧位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向后移位,有时桡骨头和尺骨鹰嘴可同时向外或内侧移位,也可伴有尺骨鹰嘴、桡骨头骨折。小儿肘关节轻微脱位的诊断常较困难,因肱骨及尺、桡骨骨骺发育尚不完全,关节面之间关系不易确定,这就需要摄片位置要正,必要时还需与健侧对照,方可确诊。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X线正+侧位片; 影像表现:X线正侧位片示:右侧尺桡骨近端向后上方移位,右尺骨喙突位于鹰嘴窝下缘,肘关节正常对位关系失常,局部软组织肿胀;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右肘关节后脱位。 案例六 男,29岁,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与思路: 案例影像表现:正位片示右胫骨与距骨重叠,关节间隙消失,侧位片示距骨等足骨向后移位。外踝多发骨折线及骨碎片,重建三维图像示右腓骨远侧断端向外移位,并见骨碎片分离,踝关节正常对位关系完全失常。 诊断思路:男,29岁,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结合病因踝关节脱位常并发于胫、腓骨下端骨折,单纯踝关节脱位比较少见。强烈的踝内翻或外翻暴力是引起踝关节骨折和脱位的原因。再结合影像表现,特别是外踝多发骨折线及骨碎片。所以考虑右外踝粉碎性骨折伴踝关节脱位。 诊断要点:观察踝关节脱位,正位片可分辨暴力情况,内翻暴力引起的脱位,使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分离增宽,提示外侧韧带断裂;外翻暴力引起的脱位,使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分离增宽,提示内侧韧带断裂。严重的脱位还可见距骨倾斜转位。侧位片主要观察胫骨下端关节面和距骨上关节面关系失调。严重的踝关节脱位时,常见距骨向后方移位及组成踝关节的骨骼骨折。CT及MRI显示踝关节脱位及骨折优于X线平片。 报告范例 检查部位及方法:X线正、侧位片+CT三维重建; 影像表现:X线正侧位片示:右腓骨远端骨质碎裂,骨小梁中断,见多发骨折线,折端对位对线不良,距骨等足骨向后外脱位。重建三维图像示右腓骨远侧断端向外移位,并见骨碎片分离,踝关节正常对位关系完全失常。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右外踝粉碎性骨折伴踝关节脱位。 教学方法 及 时间分配 知识点回顾5min 案例导入5min 3min 4min 6min 3min 6min 5min 8min 5min 8min 5min 5min 5min 4min 2min 3min 5min 3min
实验总结 掌握正常腹部平片、泌尿系阳性结石、急腹症、长骨骨折影像报告书写。
课后作业 1、正常腹部平片影像报告书写。 急腹症影像报告书写。 泌尿系阳性结石影像报告书写。
教学反思 (请从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优缺点、再教设计三方面进行总结)
教研室意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