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热 课件(共13张PPT)-《诊断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发热 课件(共13张PPT)-《诊断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发 热
掌握各种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学习重点
将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 将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 形成不同形态的体温曲线。
热型
典型的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颇有价值
典型的热型
1.稽留热
体温恒定在39~40℃或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持续数天或数周;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高热期。
典型的热型
2.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
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大于2℃,在正常范围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典型的热型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
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典型的热型
4.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反复多次;
见于布鲁氏菌病。
典型的热型
5.回归热
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
续数天后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
(又称霍奇金病)。
典型的热型
6.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肺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
2.解热药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所以,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在未用抗生素之前,不能滥用激素;
3.热型与个体反应性有关。如体质虚弱的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热。
注意
小结:
热型 上升期 高热期 下降期 常见疾病
稽留热 骤升 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 几乎不下降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 39℃以上,波动 体温有下降,但都在正常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幅超过2℃ 水平以上 及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 骤升 数小时 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持续1天至数天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 逐渐上升 39℃或以上,维 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持数天 续数天 布鲁氏菌病
回归热 骤升 39℃或以上,持续数天 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的交替一次
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
不规则热 结核病、风湿热、胸膜炎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