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主题二 加热工艺基础——火候火候的概念和作用火力热的传递方式加热对食物的作用和影响单元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四加热新设备和新工艺单元五 火候的一般原则。主题二 加热工艺基础——火候学习重点 火候是熟制三大基本要素中的中心内容。“火候”一词源于古代道家炼丹论著,指调节火力的文武,后来被形容厨师烹煮、煎熬掌握食物成熟的度。 因此,火候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根据不同的原料的性质、形态,不同的烹法与口味要求,对热源的强弱和加热时间长短进行控制,以获得菜肴由生到熟所需的适当温度。单元一 火候的概念和作用一、火候的概念 食物由生变熟,达到应有的色、香、味、形,适宜的温度是关键。 火候的作用主要有: ① 火候是决定菜肴质量的主要因素,火候掌握恰当,能使菜肴色泽鲜艳、香气扑鼻、滋味鲜美、形态美观。 ② 火候是形成多种烹调方法和不同风味的重要环节。 ③ 火候的掌握被视为厨师的第一技艺,是衡量厨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单元一 火候的概念和作用二、 火候的作用1. 根据原料的物性来掌握火候在加热成熟中,原料的物性不一就应该以不同的火候来对待,以充分发挥原料自身的长处,达到应有的品质要求。适当刀工处理后的原料,由于体积、形态发生了变化,故掌握火候的原则也将改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 体积小而薄的,多用高温短时间加热。② 体积大而厚的,多用低温长时间加热。③ 质老的原料多采用低温长时间加热。④ 质嫩的原料多采用高温短时间加热。单元一 火候的概念和作用三、 火候的掌握 2. 根据传热介质来掌握火候 传热中常用的介质有液、气、固三种形态,其中液态的以水、油为主,气态的以热空气、热蒸汽为主,固态的以金属为主。 (1) 以油为传热介质 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哪个物体的比热容大,哪个物体所需要的热容量就多。所以,一般情况下油为介质可使食物迅速成熟,可以使食物形成外脆里嫩、里外酥脆、软嫩的口感。单元一 火候的概念和作用三、 火候的掌握要形成这几种口感应遵循以下原则:① 外脆里嫩的菜肴,运用火候时注意使用中油温(约140℃)短时间处理,再用高油温(约180℃)短时间处理。② 里外酥脆的菜肴,运用火候使用中油温(约140℃)稍长时间处理,加热中可将原料捞出,使水分蒸发,待油温回升后进行复炸,直到内部水分完全排出。③ 软嫩型的菜肴,运用火候时应注意用低油温(60℃~100℃)短时间加热原料。单元一 火候的概念和作用三、 火候的掌握(2) 以水为传热介质水与油不同,其沸点最高只达100℃,这是水具有的独特性质。因此,食物在沸腾的水中加热就能更快地成熟,而短时间内的成熟才能保证食物中的水分不过分地流失,使质感软嫩。因此,以水为传热介质,一般应遵循的火候原则是:① 要形成嫩型的菜肴,运用火候时多用沸腾的水短时间加热。② 要形成软烂型的菜肴,运用火候时多以微沸的水长时间加热。单元一 火候的概念和作用三、 火候的掌握(3) 以蒸汽为传热介质蒸汽加热的温度可以达120℃,饱和水蒸气可快速加热,能减少原料中水分的损失。一般遵循的原则是:① 要形成嫩型菜肴,运用火候时用足汽速蒸。② 要形成软烂型菜肴,运用火候时用足汽缓蒸。③ 要形成极嫩的菜肴,运用火候时用半汽慢蒸。单元一 火候的概念和作用三、 火候的掌握 3. 根据烹调方法来掌握火候 一般来说,炸、炒、烹、爆、熘、涮、汆等烹法,要求菜肴香、嫩、脆、酥,制作菜肴速度较快,因而多用高温速成。炖、煨、焖、烧、煮、扒等烹法要求菜肴软烂,需经一段时间加热,因而多用少热量慢加热的技法处理。将原料置于密闭容器中,如烤、蒸等,对于这类菜肴就应学会把握温度和时间,控制好食物的成熟度。 4. 根据食物在加热中的现象来掌握火候 中国烹饪中,厨师较多地通过原料外观、颜色、弹性的变化来判断火候。单元一 火候的概念和作用三、 火候的掌握火力指烹饪中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在烹调过程中一般采用的火力有旺火、中火、小火、微火四种。单元二 火力又称猛火、急火、大武火,即是煤气灶的阀门开到最大限度。旺火适用于快速烹调的菜肴,常用于炒、爆、烹、炸等烹调方法,或烹制汤、羹类菜肴。单元二 火力一、 旺火又称武火,是与大武火(旺火)比较而言。即将煤气灶的阀门开到中等程度,火势喷射不急不慢。中火适用于扒、烧、熘、煮等烹调方法,或炸制体大、质坚的菜肴原料。单元二 火力二、 中火又称文火。即将煤气灶的阀门开到约三分之一的程度。小火适用于煎、锅贴、煲、慢烧之类的菜肴。单元二 火力三、 小火又称慢火,是煤气灶的阀门刚刚启开;或采用特殊的专用的小火焰的设备。这种微火,在烹调时常为补助性的加温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烹调菜肴。单元二 火力四、 微火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进行加热,一般传热的途径(微波炉加热除外)是:热源→介质→物料。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食物的外部传热可分成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热源将热传给介质;另一个阶段是介质再将热传给食物。由于介质不同,传热的效果也不同,通常介质的种类可分成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下面分别介绍其传热原理:1. 热源加热固态介质一般固态介质有金属、泥、盐等几种。在被加热时分两步:第一,热空气→介质外部,主要方式是热对流;第二,介质外部→介质内部,主要方式是热传导。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一、 食物的外部传热(1) 如果要使食物快速成熟,就应加大介质的吸热量,应采取以下措施:① 提高热源的温度,以增加温度差,使固体物质吸收更多的热量。② 增大接触面积,一是增加热源与固体介质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固态介质的表面积。③ 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如可采用鼓风装置。④ 采用热导率大的固体介质和较薄的炊具。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一、 食物的外部传热(2) 如果要使食物缓慢成熟,并达到软烂的口感,则需要热量的积累,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① 降低热源的温度,减小温差。② 减小接触面积,如改用小火眼,用煲灶加热。③ 不采用鼓风装置,减小对流换热系数。④ 采用导热率小的固体介质和增加厚度,如叫花鸡,泥的厚度直接影响到加热时间和热量的储蓄。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一、 食物的外部传热2. 热源加热液态介质液态介质的种类一般是水和油,由于有流动性,它们都需要固体盛器来辅助,因此加热的过程分三步:第一步,热空气→固体介质外部,主要传导方式是热对流;第二步,固体介质外部→固体介质内部,主要传热方式是热传导;第三部,固体介质内部→液体介质,静止的液体主要传热方式是热传导,流动的液体主要传热方式是热对流。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一、 食物的外部传热(1) 如果要使食物快速成熟,就应加大介质吸热的量,可采取以下措施:① 提高热源的温度,可选择适宜的燃料,燃烧值越高,其放出的热量就越多。② 增加原料与锅的接触面积。③ 加大鼓风量,增加热源与锅底的对流换热系数。④ 采用热导率大和薄型炊具。⑤ 增加锅中液态介质的流动速度。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一、 食物的外部传热(2) 要使食物成熟后具有浓厚软烂的口感,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 降低热源温度。② 改用平底锅加热或改用小火灶。③ 采用热导率较小、厚度大的炊具。④ 保持流体微沸或少搅动流体,可使对流换热系数降低。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一、 食物的外部传热3. 热源加热气态介质气态介质分为热空气和热蒸汽两类,这两类加热的机理不一样。(1) 热空气传热主要来源于热源的辐射和热对流,而热空气所传递的热量很少。如果要使食物快速成熟,应采取的措施为:① 加大温差,食物获得的热量就多。② 对流换热系数大,热量获得就多。③ 增大受热面积。(2) 热蒸汽是指水加热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现代厨房多用管道直供热蒸汽,很少用水加热产气。要使食物快速成熟,可采取以下措施:① 增加温差。② 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增大食物的表面积。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一、 食物的外部传热食物的状态一般分为固态和液态,液态食物(如牛奶),主要传热方式为传导和对流。食物是不良导体,热量传到食物表面后,进入食物内部后仍需一定的时间才能使食物全部成熟。为此,针对食物内部的传热就应采取相应的加热方式和手段。单元三 热的传递方式二、 食物内部的传热1. 分散作用分散作用包括吸水、膨胀、分裂和溶解等。2. 水解作用烹饪原料在水中加热时,很多成分会水解,使汤汁鲜美。同时,随着生胶质的水解,原料纤维便分离,使肉呈柔软酥烂状态。3. 凝固作用在加热过程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质多的烹饪原料容易产生变性,温度越高变性越快,加热时间越长凝固得越硬。单元四 加热对食物的作用和影响一、 加热对烹饪原料的作用4. 酯化作用含脂肪多的烹饪原料与水一起加热时,会有一部分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5. 氧化作用动植物原料所含的各种维生素在与空气接触时容易被氧化破坏,在加热过程中或遇到酸、碱等情况下会加快氧化速度,使维生素受到破坏。6. 其他作用例如,虾蟹煮熟后变红色,这是因为虾蟹中含有虾红素的缘故;又如,鸡蛋加热时间过长,表面往入会呈现一层暗绿色,这是由于蛋黄中的铁质与蛋白中的硫元素结合,产生硫化铁所造成的。单元四 加热对食物的作用和影响一、 加热对烹饪原料的作用1. 用油作辅助原料一般多用旺火,因油的沸点较高,烹饪原料表面会因受高温而迅速地干燥收缩,凝结一层薄膜,使外部变得酥脆,而内部水分不易溢出,所以呈外脆里嫩状态,且有干香气味。2. 用水作辅助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用水作辅助原料,可以用旺火、中火或小火,烹饪原料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都会有一部分溶解在汤汁中使汤汁变得鲜美,汤汁不可去掉,否则营养将损失较多。单元四 加热对食物的作用和影响二、 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3. 蒸对烹饪原料的影响蒸的方法主要用旺火,它的特点是可使菜肴柔软鲜嫩,保持原料形态的完整;同时蒸笼内水汽与原料的水分处于饱和,原料中的水分不易蒸发,营养成分损失较少。4. 烘、烤对烹饪原料的影响用烘、烤的烹调方法,火力必须均匀,它的特点是可使烹饪原料外部干香,内部鲜嫩。单元四 加热对食物的作用和影响二、 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现代厨房在向无明火化发展,如电磁加热、微波加热、光波加热等各种加热方式也逐渐被使用。单元五 加热新设备和新工艺二、 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红外线加热设备常被应用于烤箱、保温箱,具备以下优点:1. 具有穿透力,能内外同时加热。2. 不需传热介质传递,热效率良好。3. 可局部加热,节省能源。4. 温度控制容易,且升温迅速,并较具安全性。5. 可从各个角度对原料高效、均匀地加热,可应用于大型食物的加工。单元五 加热新设备和新工艺一、 红外线加热微波加热的原理简单说来就是: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极性分子组成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将随微波场而变动。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因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所以整个物体受热均匀,升温速度也快。单元五 加热新设备和新工艺二、 微波加热光波炉是采用光波和微波双重高效加热,瞬间即能产生巨大热量。烹饪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 在光波炉内可使用多种耐高温容器,但如果选择了微波烹调火力,最好不要使用金属或带金属的容器。2. 若烹饪冷冻食品,要先解冻。3. 忌用光波炉加热密封的罐装、袋装食品,这容易造成密封品爆炸破裂,但特殊标明的微波食品除外。4. 忌用光波炉油炸食品。单元五 加热新设备和新工艺三、 光波加热电磁炉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等优点。单元五 加热新设备和新工艺四、 电磁加热真空低温烹饪是指将食物用抽真空的办法包装,或用保鲜膜密实包装,然后放入料理机以65℃左右的低温烹饪食物,不同的食物所用的温度和时间有所不同。真空低温烹饪所必需的是两台机器,恒温式低温料理机和真空密封机。单元五 加热新设备和新工艺五、 真空低温烹饪低压真空烹饪机是真空烹饪技术的产物,通过新科技来创造一个人工低气压和缺氧间, 由此大大减少烹饪和油炸的温度,更好地保持食材的质地、颜色及其营养价值。单元五 加热新设备和新工艺六、 低压烹饪1. 什么是火候?有什么作用?2. 火候掌握的根据有哪些?3. 加速食物成熟可采取哪些方法?4. 加热传递方式有哪几种?5. 加热对烹饪原料有哪些作用?6. 试论述烹饪领域中新设备和新工艺对传统火候控制的影响。主题二 加热工艺基础——火候思考题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