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9-3 中国名胜楹联【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对联的起源与发展。2. 了解对联的分类,掌握对联的特点。3. 掌握对联的断句方法。4. 名胜名联赏析。二、能力目标掌握在导游词创作和导游讲解中运用名胜名联的方法。三、德育与情感目标感受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增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对联的特点。2. 对联的断句。3. 名胜名联欣赏。二、教学难点1. 对联的特点。2. 对联的断句。【课型】讲授、探究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的发展阶段 朝代 特点孕育时期 唐代及以前 商周以来诗文的对偶句、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赋的骈俪句,为后代对联的形成,在文字上作了积累。唐代,随着格律诗的成熟,使人们对对句倾注了相当的热情,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在诗人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基本孕育成熟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形成对联的载体条件。出现时期 五代 开始在桃木板上题写联语。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已知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发展时期 宋元 对联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鼎盛时期 明清 对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皆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如孙髯的《昆明大观楼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钟耘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更是长达1612字,是迄今为止最长的楹联。还出现了一些专著,如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等。二、对联的分类(按应用范围分)学习对联的分类,并各举一例。类别 定义春联 春节时张贴于门口,内容多表达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继往开来的奋发精神。门联 也叫门贴、门对,长久刊缀于门旁,主要用于反映门第特征、行业特征。堂联 是一种装饰联,用于美化厅堂、居室,内涵较广,往往寄托作者的情怀、志趣和抱负。喜联 又叫婚联,是婚嫁时专用的对联。内容多为喜庆祝愿等吉利话。寿联 为长者祝寿时用,一般是颂寿者功德,祝颂寿者健康长寿。挽联 用来哀悼死者、治丧祭祀的对联。有自挽联,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或对亲人的嘱托。交际联 用于酬赠、对答的对联。另外,人们互相交往时可以出句相对,也形成一种交际联。名胜联 悬挂、雕刻在风景名胜地或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三、对联的特点1. 学习下列对联,分析对联的特点。彭玉麟《题莫愁湖联》:“省地是流传,直博得一代芳名,千秋艳说;赏心多乐事,且看此半湖烟水,十顷荷花。”松江女史《杭州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明确对联的特点:①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②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③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相应一致;④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2. 给下列对联标示平仄,学习对联的平仄音律。安庆大观楼联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对联的断句给下列对联断句,归纳并掌握断句的方法。湖南岳阳楼联(清·窦垿)一 楼 何 奇 ( http: / / baike. / view / 575302.htm" \t "_blank ) 杜 少 陵 五 言 绝 唱 范 希 文 两 字 关 情 滕 子 京 百 废 俱 兴 吕 纯 阳 三 过 必 醉 诗 耶 儒 耶 吏 耶 仙 耶 前 不 见 古 人 使 人 怆 然 涕 下诸 君 试 看 洞 庭 湖 南 极 潇 湘 扬 子 江 北 通 巫 峡 巴 陵 山 西 来 爽 气 岳 州 城 东 道 岩 疆 潴 者 流 者 峙 者 镇 者 此 中 有 真 意 问 谁 领 会 得 来解:一楼何奇 ( http: / / baike. / view / 575302.htm" \t "_blank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人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趣味对联:叠字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解:海水潮 朝朝潮 朝潮朝落,浮云涨 长长涨 常涨常消“无情对”: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解:“公法”,“桃、李——荷、兰”,“争荣之日——比利之时”。也可作法荷双方争夺利益对联断句的方法:①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②注意对联中的领词;③利用反复词;④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五、名胜名联赏析(见教材)教师可选择讲解,进而由学生赏析六、作业1. 游览本地名胜,拍摄、摘录著名楹联,并掌握对联的书写、悬挂方式。2. 搜集名胜楹联,并且组合到导游词中,在导游讲解中加以灵活运用。3. 课外准备,两周后举办“我所知道的旅游诗词楹联”的擂台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