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课件(共37张PPT)-《药物学基础》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概论 课件(共37张PPT)-《药物学基础》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绪言
1
2
3
学习目标
掌握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
掌握药物学、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了解药物学发展史。
第一节 绪言
第一节 绪言
一、药物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
药物
机体
药效学
药动学
1.药物
2.药物学
3.药理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效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动学)
研究
对象
第一节 绪言
二、药物学发展简史
三个阶段
1.古代药物学阶段
2.近、现代药物学阶段
3.后现代药物学阶段
第一节 绪言
三、如何学好药物学
第一,要把握药物学基础的课程特点。
第二,要把握药物学基础的框架结构。
第三,要把握药物学基础的认知规律。
学习小结
第一节 绪言
药物和药物学概念非常重要,
准确把握药物与食物、毒物区别,
处方药、非处方药和国家基本药物
的界定依据,
药效学和药动学关系,
了解药物起源和发展史
有助于全面掌握本课程,
为后续内容打好基础。
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绪言
1.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维生素C作为基本营养成分广泛存在于食物中,
当日常摄入量不足时就会引起相关疾病,如坏血
病等,这时就需要给予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
这样维生素C就成为一种药物,但是一次大剂量
口服维生素C,就有可能损伤胃粘膜,引起新的
疾病,这时的维生素C就具有了毒害作用。
请结合此材料说明药物、食物、毒物三者
之间的区别。
2.请收集一些药物的说明书,找出哪些是
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能否进一步
确定它们是否都是国家基本药物。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物效应动力学
1
2
3
学习目标
第二节 药效学
掌握药物基本作用、不良反应的类型、概念和意义。
熟悉药物作用类型和特殊不良反应的概念和意义。
熟悉药物作用机制中的受体理论,了解其他作用机制。
一、药物的作用
1.兴奋作用
2.抑制作用
第二节 药效学
(一)基本作用
1.局部作用
2.选择作用
(二)作用类型
3.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
2.毒性反应
第二节 药效学
3.后遗效应
4.停药反应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癌、致畸)
6.特异质反应
7.继发反应
8.耐受性和耐药性
9.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滥用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药效学
(一)受体作用机制
1.受体与配体
2.药物与受体结合
3.有关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学说
4.受体的调节
5.受体的类型
(二)药物的其他作用机制
1.酶活性调节机制
2.调节生物膜的通透性或离子通道开放程度
3.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
4.影响神经递质、激素或自体活性物质的
合成、储存和分泌释放
5.影响免疫功能
6.非特异性作用
①受体激动药
②受体拮抗药
③受体部分激动药
①向上调节
②向下调节
学习小结
药物基本作用包括兴奋和抑制
不良反应类型很多
其中副作用最常见
可以预知但不能避免
与药物的选择性有关。
药物主要通过受体来发挥作用
可以将药物分为
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等。
第二节 药效学
思考与练习
1. 请结合药物基本作用相互转化的原理,试分析乙醇为何在饮用的初期往往表现为中枢兴奋,当过量饮用时则出现中枢抑制呢?
2.什么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在用药护理中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分析临床护理中使用氯霉素眼药水治疗沙眼,口服阿托品片治疗胃肠道痉挛,分别属于以下哪几项作用
A.吸收作用 B.局部作用 C.选择作用
D.抑制作用 E.兴奋作用 F.对症治疗作用
G.对因治疗作用 H.副作用 I.毒性反应
4.说出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有哪些 受体作用机制的要点是什么?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和受体部分激动或阻断药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第二节 药效学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2
3
学习目标
第三节 药动学
掌握体内过程的内容,首关消除、血浆半衰期等重要概念。
熟悉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主要因素及意义。
了解药物动态过程的一般规律。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三节 药动学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
2.主动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以及吸收环境
2.给药途径
3.首关消除(首过消除)
4.生物利用度
第三节 药动学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药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体液的pH值和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3.组织器官的特殊性
(四)药物的代谢及影响因素
1.药物代谢的部位和酶
2.药物代谢的方式
3.药物代谢后的结果
4.药物对肝药酶的诱导作用和抑制作用
(五)药物的排泄及影响因素
1.肾排泄
2.胆汁排泄
3.其他途径的排泄
第三节 药动学
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一)药物的消除与蓄积
1.消除:①恒比消除
②恒量消除
2.蓄积
(二)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分为三期:
①潜伏期
②持续期
③残留期
第三节 药动学
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三)常用药动学参数及在用药护理中的意义
1.血浆半衰期(t1/2)
2.稳态血药浓度(坪值)
3.上述药动学参数的用药护理意义
表1-1 恒比消除药物的消除和蓄积变化规律
图1-5 恒时恒量多次静脉注射给药的时—量曲线
第三节 药动学
学习小结
体内过程包括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影响因素主要是药物的脂溶性和
环境的pH值,
首关消除、肝药酶活性、肾重吸收功能、血浆半衰期等,
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消除的速率,
从而影响药物实际疗效。
第三节 药动学
思考与练习
1. 大多数药物通过什么方式转运?根据跨膜转运的有关原理,分析下面的药物如果以简单扩散形式转运,其难易程度有何差异。
A.大分子量、脂溶性低的药物 B.大分子量、脂溶性高的药物 C.小分子量、脂溶性高的药物 D.小分子量、脂溶性低的药物
2.当弱酸性药物苯巴比妥中毒时,为何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其排泄?如果是弱碱性药物中毒,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起效快还是起效慢,为什么?临床上抢救急症病人时,同一类药物中,应选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还是低的药物?
4.什么是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拮抗剂?为什么采取长期口服避孕药避孕时,应避免与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等合用呢?
5.什么是血浆半衰期?请根据血浆半衰期有关原理计算下列各题。
①某患者一次服用100mg某安眠药后入睡,经测定当该患者体内仅剩余12.5mg药物时则醒来,已知该药的半衰期是2h,问该患者睡了多长时间?
②某患者静脉注射某抗生素一小时后测得血药浓度为200mg/L,经6小时后测得血药浓度为25mg/L,已知该药是恒比消除,问其血浆半衰期是多少小时?
第三节 药动学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
2
3
学习目标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掌握剂量、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剂量的相关概念。
熟悉机体、药物剂型等方面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了解联合用药的一般规律。
一、机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年龄、体重
2.性别
3.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①耐受性②高敏性
(二)心理因素
1.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信任程度、技术熟练程度等
均影响病人的情绪、信心和毅力。
2.安慰剂与安慰作用
(三)病理因素
(四)生活方式与环境
1.饮食
2.不良的生活嗜好
3.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工作环境
一、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药物的剂量
①最小有效量
②极量
③治疗量
④常用量
⑤中毒量和致死量
⑥半数有效量
⑦半数致死量
TI=LD50/ED50
⑨效能与强度
一、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药物的剂量
2.药物的制剂和给药途径
3.药物的相互作用
学习小结
剂量是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剂量的不同分量有不同名称,
与药物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没有吸收过程,
其他则有快慢顺序,
用药护理中应充分了解。
机体对药物作用影响具有个体特性,
剂型的影响与给药途径相关。
联合用药应尽可能发挥协同等作用。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思考与练习
1.某患儿8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口服某抗生素治疗,已知每日用量30mg/kg体重,分3次服用,请计算每次用量是多少?如果该药只有一种片剂规格,每片剂量为125mg,则应该如何给药,结合此病例讨论一下,开发适宜小儿使用的药物剂型有什么好处。
2.已知A药和B药是同一类别的药物,经测定A药的ED50 =12.5mg/kg,LD50=75mg/kg;而B 药ED50 =0.8mg/kg, LD50=16mg/kg,请根据药物剂量的有关公式,通过计算来比较A药和B药的安全性,并讨论是否给药剂量越大治疗作用就越强?
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和周围亲友的用药经验,讨论哪些手段和措施可以帮助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五节 药物应用护理概述
1
2
3
学习目标
掌握用药护理三个步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熟悉护理程序在用药护理中具体应用和执行给药方案的原则。
了解制定给药方案的一般原则。
第五节 药物应用护理概述
一、用药护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用药前
包括:①掌握医嘱、处方、用药史中涉及到的药物及相关知识;②熟悉给药方案的制定依据和主要要求,③掌握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④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
2.用药中
注意:①严格执行给药方案中的剂量、滴速和次数;②主动问询、观察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③做好心理护理,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的宣教。
3.用药后
包括:①有计划的问询、观察和评估药物的真实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回顾、总结整个用药护理过程,完成护理评价;③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提高远期疗效。
第五节 药物应用护理概述
二、用药护理中的护理程序
1.护理评估
2.护理诊断
3.护理计划
4.实施计划
5.护理评价
第五节 药物应用护理概述
三、给药方案的拟定和执行
(一)给药方案的制定原则
(二)给药方案的书写规则
1.药物名称要规范。
2.药物的液体剂型必须写明浓度。
3.每项医嘱写两行。
4.非静脉给药数种药物并用,每种药物单独
排列,注明序号,并都要写明用法。
5.需要皮肤过敏实验的医嘱。
(三)给药方案的执行
第五节 药物应用护理概述
学习小结
用药护理的三个步骤是
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
是护理岗位职责与药物应用的具体结合。
护理程序在用药护理中同样执行五个步骤,
可以确保更加合理的使用药物,
护理诊断中涉及到药物应用的内容非常多,
是药物学与护理学结合的具体体现。
制定给药方案的一般原则主要有五项,
赋予了护士积极参与协助药物治疗的职责。
第五节 药物应用护理概述
思考与练习
1.用药护理可以分为哪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采用了哪些护理程序?
2.护士在执行给药方案时应该注意哪些工作?
3.护理程序中护理诊断常用“诊断名称”+“与···有关”来陈述,请用横线将下面的诊断名称和相关因素连接起来。
第五节 药物应用护理概述
诊断名称 相关因素
焦虑 与胃肠蠕动减慢,服用含钙、铝盐的药物有关
疼痛 与药物刺激胃肠道,镁盐的导泻作用有关
腹泻 与抑制腺体分泌,影响散热和过敏反应有关
便秘 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中枢兴奋或抑制有关
疲乏 与药物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贫血有关
体温过高 与药物引起的心悸、烦躁等不良反应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 与药物局部刺激和痉挛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