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生物景观导游模拟课时 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景观导游要点 (2)熟悉各代表性自然景观的讲解内容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水体景观导游要点 素质目标: 学习优秀导游的相关事迹,拓宽视野,紧跟时代步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景观导游要点 教学难点:生物景观导游要点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演练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案例导入 【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阅读“案例导入”中的相关案例(详见教材),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老杨应当如何渡过这次难关?导游应当如何正确地进行生物景观讲解? 【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 【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三 生物景观导游模拟传授新知 【教师】讲解植物景观导游要点、动物景观导游要点 任务三 生物景观导游模拟 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与动物景观。生物景观不仅可以以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形式单独存在,也可以依托其他自然、人文景观而存在。导游在带领游客游览各类景区时,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生物景观,导游要掌握生物景观的导游技能,做好相应准备。 一、植物景观导游要点 【课堂互动】 【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植物景观的类型(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植物景观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知识拓展】植物景观的类型 1.森林景观 森林为生长在一起的大片树木组成的植物群体,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方面的自然功能,更是开展游憩、健身、科考、生态等旅游活动的贵重旅游资源。 自然功能: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方面 旅游功能:适合开展游憩、健身、科考、生态等旅游活动 2.珍稀植物 珍稀植物是由于植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使一些物种减少甚至灭绝,这些保留下来的濒危植物是人类保护的对象。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同时也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 3.古树名木 树龄超过100年的古树名木是记录历史、指示环境变迁、展示生态特征的历史文物和科学资料。 4.草原景观 草原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旱生或半旱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 自然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旅游功能:观光、休闲、娱乐、游牧文化体验 5.花卉景观 6.观光农业景观 观光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包括景观观赏、园艺习作、果园采摘、渔场垂钓等都是极富潜力的旅游资源。 (一)突出观赏价值 1.形态 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形态的植物带给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高大的乔木雄伟健壮,低矮的草木精致秀丽;笔直的树木刚毅挺拔,弯曲的树木婀娜多姿;枝叶千姿百态,花形各式各样。导游在进行植物景观讲解时,要突出植物的独特形态,引导游客欣赏植物的形态美。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示例——示例——九华山凤凰松导游词(节选)。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知道哪些以奇特的形态著称的植物景观?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分享。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2.色彩 植物的花、叶、枝、干、果均有色彩可观,是景观中的重要自然色彩来源。植物色彩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是花色和秋色叶植物、彩色叶植物的叶色。导游在进行植物景观讲解时,要突出植物色彩的独特性,吸引游客观赏。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示例——洛阳牡丹导游词(节选)。 3.香味 与其他自然景观要素不同的是,植物可以散发香味,给人以无形的美感。有些植物外形不出众,但因香气浓烈而深受人们喜爱。导游在进行植物景观讲解时,要在合适的时机与地点引导游客感受植物的芳香,使游客获得视觉之外的审美体验。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示例——西湖曲院风荷导游词(节选)。 (二)进行科普讲解 特殊的植物景观往往能够引起游客的好奇心,因此导游在进行植物景观讲解时,不仅要引导游客观赏,还要结合植物的特征进行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分类、分布、习性、实用价值等。在带团前,导游要检查相应的知识储备,保证科普内容的准确性,避免对游客产生误导。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示例——文昌红树林导游词(节选)。 【情景演练】 【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分组,每组2~5人,选择一处植物景观,搜集资料,写一段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导游词。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讲解 【学生】聆听、讨论、撰写、讲解 【教师】指正、点评、做出总结 (三)引申文化内涵 植物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株或某些植物因人类活动而被赋予的特定内涵,二是某类植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其固有特征而被赋予的普遍内涵。前者如种植植物的名人、植物被赐予的称号、围绕植物发生的故事等,后者如植物代表的精神、植物的“花语”等。导游在进行植物景观讲解时,要借助典故、诗词、文物等,引申植物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观赏植物的同时获取精神上的享受。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示例——蜀南竹海导游词(节选)。 【资料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植物称号 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园中三杰:玫瑰、蔷薇、月季。 雪中四友:山茶花、梅花、水仙、迎春花。 花草四雅:兰花、菊花、水仙、菖蒲。 二、动物景观导游要点 【知识拓展】动物景观的类型 1.观赏动物景观 千奇百怪、各具特色的动物可作为观赏、科普的对象,参与人类的娱乐活动。 综合性动物园:北京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等 专门性动物园:水族馆、蝴蝶园、鳄鱼园等 2.迁徙动物景观 为繁殖、捕食和寻找更为舒适的环境,许多野生动物都有集体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本能。 3.动物表演 许多动物经过人工饲养和训练,会模仿人的动作、声音或者在人的指挥下作出某些技艺表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课堂互动】 【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动物景观的类型(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动物景观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一)突出奇特性 动物的奇特性包括形态的奇特性与行为的奇特性,这些奇特性是最能够吸引游客的要素。导游在进行动物景观讲解时,要抓住各动物最独特的形态与行为特征,引导游客欣赏动物的奇特性。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示例——白唇鹿导游词(节选)。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在动物园中见到过哪些具有奇特性的动物?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分享。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二)突出珍稀性 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动物都是保护动物,且绝大多数物种数量的减少都是因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导游在进行动物景观讲解时,要突出它们的珍稀性,并科普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的影响、人类为保护动物所做的努力等,激发游客的环保意识。 【知识拓展】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示例——丹顶鹤导游词(节选)。 【情景演练】 【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分组,每组2~5人,选择一种在动物园中可以观赏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了解国家为保护这类物种所做的工作,并将其写成一段导游词。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讲解 【学生】聆听、查阅、讨论、撰写、讲解 【教师】指正、点评、做出总结 (三)引导欣赏动物活动 与其他自然景观要素不同的是,动物的活动性更强,动物的各种活动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动物的活动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发活动,如进食、娱乐、休憩等;二是人类引导的活动,如动物表演。导游要熟悉动物的习性,结合动物的当前活动引导游客欣赏,并进行科普讲解。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示例——大熊猫导游词(节选)。 【知识拓展】中国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共5个国家公园。 1.三江源国家公园 2.大熊猫国家公园 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园 4.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5.武夷山国家公园 ……(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模拟实训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生物景观导游模拟实训任务 (1)全班学生自由分组,每组6~8人。 (2)每组根据课前选取的一处植物景观和一处动物景观,搜集的图片、视频及其他资料,写两篇相应的导游词。 (3)各组派两名代表上台,结合图片或视频,对两处景观进行讲解。 (4)教师观看各组学生的模拟过程,并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撰写、讲解 【教师】巡堂辅导、评价各组的表现,对活动进行总结发言课堂小结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水体景观导游要点、水体景观导游示例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学习成果检测相关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