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刀工与原料成型项目八刀工是烹饪从业者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之一,是指使用合适的刀具将烹饪原料加工成需要的形状。原料的形状不但影响着菜肴的外观,还影响着菜肴的口感。本项目将介绍刀具的种类与保养、常用刀工技法和原料成型技术。项目阅读Jan Feb Mar AprAug Sep Oct NovMay Jun Jul123知识目标了解刀具的种类。掌握保养刀具的方法。掌握常用刀工技法,如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和剞刀法。掌握原料成型技术,即将原料加工成块、片、条、丝、丁、粒等形状的方法。02掌握原料成型技术小彤是个烹饪爱好者,她很喜欢自己研究各类菜肴。但是小彤发现她做的菜总是会有生熟不均的情况,外观也没有饭店中做的菜肴美观。后来小彤请教了一家饭店的厨师,发现原来是因为她在加工菜肴的原料时,原料的成型不规范,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薄、有的厚,这就造成了原料在烹调时成熟度不统一,而且原料形状不规范,还会影响菜肴的美观。本任务便来介绍原料成型的方法和规格要求等知识。任务导入原料成型技术是指根据烹调和菜肴的不同需要,运用不同刀法,将原料加工成块、片、条、丝、丁、粒、末、茸、泥、丸等形状,以及为原料制作各种花形所用的加工技术。1.块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块是一种较大的料形,一般原料都可加工成块状。块可采用切或砍的刀法成型。切法适合松软、脆嫩,或者无骨韧性的原料。砍法适合韧性带皮、带骨的原料。(1)菱形块:形如几何体中的菱形,又称“ 象眼块”。【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对角线约4 cm,短对角线约2.5 cm,厚1~1.5 cm。 先按厚度将原料加工成片,然后按边长规格将其改刀成条,最后斜切成菱形块,如图8-33 所示。 多用于黄瓜、土豆、胡萝卜等脆性植物原料的成型。图 8-33 菱形块的成型1.块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2)正方块:形如几何体中的正方体,长、宽、厚相同。【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分为小方块和大方块两种规格。其中,小方块的长、宽、厚约为2 cm;大方块的长、宽、厚为4~6 cm。 先按厚度将原料加工成片,然后按宽度将其改刀成条,最后按长度将其加工成块,如图8-34 所示。 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及牛肉、羊肉、鸡肉等无骨韧性原料的成型。图 8-34 正方块的成型1.块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3)长方块:因形似骨牌,又称“ 骨牌块”。【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约4 cm,宽约2.5 cm,厚1.2~1.5 cm。 与正方块相同,如图8-35 所示。 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或者鱼块、排骨等韧性动物原料的成型。图 8-35 长方块的成型1.块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4)劈柴块:形如劈出来的木柴。【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约3 cm,厚约0.8 cm,宽度以原料天然尺寸为标准。 先用刀面将原料拍击松散,再斜切成块,如图8-36 所示。 多用于黄瓜、冬笋、菱白等纤维组织较多的茎菜类蔬菜的成型。图 8-36 劈柴块的成型1.块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5)滚刀块:两头小而尖的不规则多面体。【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3~4 cm。 运用滚切法,每滚动原料一次就切断一次,如图8-37 所示。原料滚动幅度越大,块形越大。 多用于土豆、茄子、胡萝卜等圆柱形脆性植物原料的成型。图 8-37 滚刀块的成型1.块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6)梳子块:经滚切后,形成如梳子背的多棱形。【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约3.5 cm,厚约0.8 cm。 运用滚切法时,滚动原料的幅度较小,使切断后的原料厚度较薄,形如梳子背。 多用于土豆、茄子、胡萝卜等圆柱形脆性植物原料的成型。1.块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片可采用切或片的刀法成型。其中,切法适合质地细嫩或有韧性的原料;片法适合质地松软、直切不易切整齐、厚度较薄的原料。在烹饪中,常见的片形有菱形片、骨牌片、灯影片、指甲片、柳叶片、牛舌片、夹刀片等。2.片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1)菱形片:呈菱形的薄片,又称“ 象眼片”。【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对角线约4 cm,短对角线约2.5 cm,厚约0.2 cm。 先加工成菱形块,再直刀切成片,如图8-38 所示。 多用于黄瓜、胡萝卜、莴笋等脆性植物原料的成型。图 8-38 菱形片的成型2.片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2)骨牌片:呈长方形的片状,又称“ 长方片”。【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分大骨牌片和小骨牌片两种规格。其中,大骨牌片长6~6.6 cm,宽2~3 cm,厚0.1~0.3 cm;小骨牌片长4.5~5 cm,宽1.6~2 cm,厚0.1~0.3 cm。 先加工成长方块,再直刀切成片,如图8-39 所示。 多用于脆性、柔软、无骨韧性原料的成型。图 8-39 骨牌片的成型2.片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3)柳叶片:呈又长又窄的弧形,两头尖,形如柳叶。【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约6 cm,宽约1 cm,厚约0.2 cm。 先将圆柱形原料顺长从中间切为两半,然后斜切成柳叶片,如图8-40所示。 多用于胡萝卜、茭白、黄瓜等圆柱形植物原料,或者里脊肉、牛肉、猪肝等动物原料的成型。图 8-40 柳叶片的成型2.片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4)灯影片:呈长方形的薄片,因可透视灯光故称灯影片。【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大小根据菜品和原料的要求而定,厚约0.1 cm。 先按菜品和原料的要求加工为合适的大小,然后用直切或片的方法加工成薄片。 多用于红薯、白萝卜等脆性植物原料,以及牛肉、猪肉等少数韧性动物原料的成型。2.片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5)指甲片:小半圆形的片,形如指甲。【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宽约1.2 cm,厚约0.2 cm。 先把原料处理为半圆形,如大小合适,就用直切切成指甲片;如长宽不够,则用斜刀片成指甲片,如图8-41 所示。 主要用于脆性的菜梗、生姜等,以及各种圆形或圆柱形原料。图 8-41 指甲片的成型2.片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6)牛舌片:片薄而长,经清水浸泡后自然弯曲,形如牛舌、刨花,因此又称“ 刨花片”。【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10~17 cm,宽2.5~3.5 cm,厚约0.1 cm。 先按长宽规格将原料加工成长方块,然后用拉刀片加工成片状,再用清水浸泡,最后装盘,如图8-42 所示。 多用于莴笋、萝卜等脆嫩植物原料的成型。图 8-42 牛舌片的成型2.片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7)夹刀片:两片为一组的长方片、半圆片或圆片,两片之间相连,又称“ 连刀片”。【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薄厚、大小可根据原料性质灵活调整。 先将原料修整为长方形、半圆柱形或圆柱形,然后第一刀不切断,第二刀切断,如图8-43 所示。 多用于茄子、莲藕、冬瓜、鱼肉、里脊肉等原料的成型,成型后的原料可用于制作煎酿莲藕夹、茄盒等菜肴。图 8-43 夹刀片的成型2.片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条形一般适用于植物原料或无骨的动物原料,通常先将原料加工成厚片,再改刀成条。【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分大一字条和小一字条两种规格。其中,大一字条长 6~7 cm,截面为1.3~1.5 cm见方;小一字条长约5 cm,截面约1 cm见方。 先将原料按长度要求加工成片,然后直切成条状,如图8-44 所示。 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的成型,如酱烧青笋中的青笋条、干烧茭白中的茭白条等。图 8-44 一字条的成型(1)一字条:截面呈方形的条。一、块、片、条、丝3.条的刀工成型【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3~4 cm,截面约0.7 cm见方。 先将原料按长度要求加工成片,然后直切成条状。 多用于莴笋、萝卜等脆性植物原料的成型。3.条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2)筷子条:形如筷子的条。4.丝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丝是通过将原料加工成薄片,再改刀而成。丝可采用瓦楞形叠切法、平叠切法或卷筒形叠切法加工成型。瓦楞形叠切法是将片状原料排成阶梯形,然后切成丝,这种切法速度快,原料不易倒塌,但质量不高,适合大部分原料;平叠切法是将原料叠放整齐, 然后切成丝,这种切法质量高,但速度较慢;卷筒形叠切法是先将片状原料叠放在一起, 然后将其卷成筒状,再切成丝,这种切法多用于质地柔软的原料,如鸡蛋皮、海带等。(1)头粗丝:截面呈方形的粗丝。【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6~10 cm,截面约0.4 cm见方。 先将原料按规格加工成片,然后用瓦楞形叠切法、平叠切法或卷筒形叠切法加工成丝,如图8-45 所示。 多用于芹黄丝、鱼丝、土豆丝等的成型。图 8-45 头粗丝的成型4.丝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2)二粗丝:截面呈方形,比头粗丝略细。【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6~10 cm,截面约0.3 cm见方。 先将原料按规格加工成片,然后用瓦楞形叠切法、平叠切法或卷筒形叠切法加工成丝。 多用于菜肴中肉丝的成型。(3)细丝:截面呈方形,比二粗丝略细。【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6~10 cm,截面约0.2 cm见方。 先将原料按规格加工成片,然后用瓦楞形叠切法、平叠切法或卷筒形叠切法加工成丝。 多用于肚丝、大头菜丝等的成型。4.丝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4)银针丝:形似银针,比细丝更细。【规格】 【成型方法】 【用途】长6~10 cm,截面约0.1 cm见方。 先将原料按规格加工成片,然后用瓦楞形叠切法、平叠切法或卷筒形叠切法加工成丝。切好后需用清水浸泡,防止粘连。 多用于葱丝、萝卜丝、笋丝等的成型。4.丝的刀工成型一、块、片、条、丝丁的形状近似于正方体,但小于正方块,一般是先将原料切成厚片,然后将片改刀成条,最后将条改刀而成,条的粗细决定丁的大小。粒要比丁小,其成型方法与丁基本相同。末比粒更小,一般通过剁或铡刀切成型。1.丁、粒、末的刀工成型二、丁、粒、末、茸、泥、丸(1)丁:体积较小的正方块或菱形块等。【 规格】丁分为大丁和小丁两种规格。其中,大丁的边长约为 2 cm;小丁的边长约为1 cm。【成型方法】先将原料加工成大片,然后按边长规格将其改刀成条,最后直切或斜切成丁,如图8-46 所示。【用途】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或无骨、韧性的肉类原料的成型。1.丁、粒、末的刀工成型二、丁、粒、末、茸、泥、丸图 8-46 丁的成型(2)粒:大小同豆类,可分为黄豆粒、绿豆粒、米粒等。【规格】黄豆粒的边长约0.5 cm,绿豆粒的边长约0.3 cm,米粒的边长约0.2 cm。【成型方法】与先将原料加工成大片,然后按边长规格将其改刀成条,最后直切或斜切成粒所示。【用途】多用于制作臊子、面点馅心和菜肴中的菜粒、肉粒。1.丁、粒、末的刀工成型二、丁、粒、末、茸、泥、丸(3)末:体积比粒更小,呈不规则形状。【规格】末的长、宽、厚约为0.1 cm。【成型方法】先将原料加工成丁,然后用剁或铡刀切加工成末。【用途】多用于制作肉馅或姜末、蒜末。茸、泥都是非常细腻的原料形状。一般来说,动物原料可加工的最细状态为茸,植物原料可加工的最细状态为泥。2.茸、泥的刀工成型二、丁、粒、末、茸、泥、丸(1)茸:用猪肉、鸡肉、鱼肉、虾肉等制成的半固态的肉泥,如图8-47 所示。【成型方法】先将肉中的皮、骨和筋膜去除,然后一边用刀背捶打,一边去除肉中残留的筋膜,最后用刀将肉剁成茸。在制作过程中可适量添加猪肥膘,以增加茸的黏性。【用途】多用于制作猪茸、鸡茸、鱼茸、虾茸等,这些肉茸可作为菜肴、汤羹和面点馅心的原料。图 8-47 茸2.茸、泥的刀工成型二、丁、粒、末、茸、泥、丸(2)泥:用豌豆、蚕豆、土豆等植物原料制成的泥状物,如图8-48 所示。【成型方法】先将原料蒸熟,然后挤压成泥状。【用途】多用于制作土豆泥、山药泥、南瓜泥等,成品可用于制作甜品菜或镶制馅心。图 8-48 泥3.丸的刀工成型二、丁、粒、末、茸、泥、丸丸又称“ 球”( 如图8-49 所示),其成型方法是将莴笋、胡萝卜、土豆、冬瓜、西瓜等原料用刀具修整成青果形或算盘珠形,也可通过用不同规格的刀具在坯料上剜挖成圆珠形,其大小可根据菜肴的需要灵活调整。图 8-48 泥原料花形是利用剞刀法在原料表面划出一定深度的刀纹,这样不仅可以使原料受热均匀,缩短成熟时间,还能使原料在烹调后形成各种形态优美的造型。在烹饪中,常见的原料花形有斜一字形、柳叶形、十字形、蓑衣形、凤尾形、菊花形、麦穗形、荔枝形、松鼠形等。三、常见原料花形【成型方法】一般运用斜刀拉剞或直刀推剞的方法制作而成,加工时要求刀距均匀、刀纹深浅一致,如图8-50 所示。【用途】多用于青鱼、草鱼、鲈鱼、黄鳝、河鳗等肉质较厚的鱼类原料的成型。图 8-50 斜一字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1.斜一字形【成型方法】先在原料中央顺长剞出一条直刀纹,然后以此刀纹为起点,在其两侧剞出间距相同的斜直刀纹,如图8-51 所示。【用途】多用于鲳鱼、鳊鱼等体侧较宽的鱼类原料的成型。图 8-51 柳叶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2.柳叶形【成型方法】先在原料上剞出间距相同( 可根据原料的大小进行调整)的平行直刀纹, 然后将原料旋转约90°,再剞出与已有直刀纹成直角的平行直刀纹( 间距与之前相同),如图8-52 所示。【用途】多用于鱼类原料的成型。图 8-52 十字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3.十字形【成型方法】在原料一面剞出平行的直刀纹,刀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五分之四。然后将原料翻转,在另一面剞出平行的斜刀纹,刀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五分之四,如图8-53 所示。【用途】多用于黄瓜、猪腰和墨鱼等原料的成型。图 8-53 蓑衣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4.蓑衣形【成型方法】将圆柱形原料顺长剖为两半,取其一半原料在其横断面的五分之四处斜切连刀片,5~11 片为一组,切断原料。将连刀片的原料隔片弯曲(最外侧的两片不弯曲), 制成凤尾形,如图8-54 所示。【用途】多用于黄瓜、冬笋、胡萝卜等原料的成型,成型后的原料可用于制作冷拼或作为菜品的围边。图 8-54 凤尾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5.凤尾形【成型方法】在原料上用直刀剞出刀距约0.2 cm垂直交叉的十字花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五分之四,再改刀成块,经烹调后即卷曲成菊花形,如图8-55 所示。【用途】多用于净鱼肉、鸡肫、鸭肫、豆腐、茄子等原料的成型。图 8-55 菊花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6.菊花形【成型方法】在原料上用直刀剞出刀距约0.2 cm垂直交叉的十字花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五分之四,再改刀成块,经烹调后即卷曲成菊花形,如图8-55 所示。【用途】多用于净鱼肉、鸡肫、鸭肫、豆腐、茄子等原料的成型。图 8-55 菊花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6.菊花形【成型方法】在原料上,用斜刀推剞法剞出平行的刀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三分之二。然后将原料旋转70°~80°,用直刀剞出与斜刀纹交叉的平行刀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三分之二。最后将原料改刀成长4~5 cm、宽2~2.5 cm的长方形,经烹调后即呈麦穗形, 如图8-56所示。【用途】多用于鱿鱼、猪腰、猪里脊肉等原料的成型。图 8-56 麦穗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7.麦穗形【成型方法】在原料上用直刀推剞法剞出交叉的十字刀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三分之二,然后顺纹路改刀成长约5 cm、宽约3 cm的长方块、菱形块或三角块,经烹调后即呈荔枝形,如图8-57 所示。【用途】多用于鱿鱼、墨鱼、猪肚、猪腰等原料的成型。图 8-57 荔枝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8.荔枝形【成型方法】剁去鱼头,将鱼肉与主骨分开并去除主骨,然后在鱼肉上直刀剞出平行 的直刀纹,刀距约0.5 cm,刀纹深度至鱼皮。将鱼肉旋转90°,用斜刀剞出平行的斜刀纹, 刀距约为0.5 cm,刀纹深度至鱼皮,经烹调后即呈松鼠形,如图8-58 所示。【用途】多用于鳜鱼、青鱼等鱼类原料的成型。图 8-58 松鼠形的成型三、常见原料花形9.松鼠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