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学习目标:了解 建筑的艺术魅力熟悉建筑景观导游的基本内容掌握建筑景观导游的讲解要领、基本方法共 45页 第页第13章 建筑景观模拟导游共 45页 第页13.1我国古建筑景观导游概述13.1.1 我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13.1.2我国古建筑的特点13.1.3我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13.1.4我国古建筑的类型13.1.5我国古建筑导游要领共 45页 第页13.1.1 我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建筑2)奴隶社会建筑3)封建社会建筑共 45页 第页13.1.2我国古建筑的特点1)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2)采用框架式结构3)布局整齐而灵活4)建筑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彩共 45页 第页13.1.3我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台基、开间和进深、屋顶、斗拱、彩画等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共 45页 第页13.1.1 我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exit1)台基就整个中国古建筑来看,在精巧富丽的构架和雄壮巍峨的屋顶之下,台基式建筑更加稳定。人们还往往在基座上雕有相当的石刻花纹。与基座相连的便是栏杆和台阶。共 45页 第页13.1.3我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2)开间和进深在古代建筑中,4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大型建筑往往由许多柱子构成,其间数自然也不会不少,因此,“间”是我国古建筑空间组合的基本单位。其中,建筑物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阔”,建筑物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在我国古代,单数是吉祥数字,因此绝大多数建筑物的开间是单数。共 45页 第页13.1.3我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3)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共 45页 第页13.1.3我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4)斗拱斗拱(也写作枓栱)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独有构件,在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它位于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与屋身的连接部位,由若干方木与横木垒叠而成,用以承托深远的屋檐,并把重量集中到柱子上。斗拱可以解决垂直和水平两种构件间的重力过渡问题,其承托的更宽的屋檐也能有效保护土墙不被雨淋,并且斗拱能使建筑更美观。共 45页 第页13.1.3我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5)彩画(1)和玺彩画。它是最高级的彩画,以龙凤图案为主题,其间补以花卉,主要线条及龙等用沥粉贴金,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北京故宫三大殿、北京天坛祈年殿用的都是和玺彩画。(2)旋子彩画。它的等级次于和玺彩画,主要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有的贴金粉,有的不贴金粉,常用于宫殿、坛庙的次要建筑和庙宇中。(3)苏式彩画。它的等级最低,常绘以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虫鱼等,基本不用金,一般用于住宅和园林中,如北京颐和园长廊彩画。共 45页 第页13.1.4我国古建筑的类型我国古建筑类型齐全,自成一体。按照建筑大类来分,我国古建筑包括宫殿建筑、坛庙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城市与城防建筑、园林建筑、水利建筑、桥梁建筑、住宅建筑、会馆建筑、书院建筑等。按照单体建筑样式来分,我国古建筑包括宫、殿、堂(厅)、室、房、楼、阁、台、园、苑、榭、轩、亭、舫、陵、坟、墓、丘、林、庙、祠、观、斋、邸、庄、府、第等。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国主要的建筑样式及其名称来历。共 45页 第页13.1.5我国古建筑导游要领我国古代建筑种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专业性较强。要做个合格的导游员,把古建景观讲好,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古建筑知识外,还要把握导游讲解的方法。1)突出古建筑的功能性2)突出古建筑的结构特征3)突出古建筑的风格特色4)突出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共 45页 第页13.1.5我国古建筑导游要领1)突出古建筑的功能性导游人员在讲解中,紧紧抓住古建筑的实用性功能,就等于握住了打开古建导游通道的钥匙。建筑的功能性,体现在建筑的基本功能及附加功能上面。共 45页 第页13.1.5我国古建筑导游要领2)突出古建筑的结构特征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以框架式结构为主,其他结构为辅。框架式结构是现代建筑主要采用的结构类型,而我国古建筑在几千年前就以框架式结构为主,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古建筑时,应紧紧抓住建筑的结构特征,向游客阐明这一结构的独到之处,从而使游客真正体会到我国古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共 45页 第页13.1.5我国古建筑导游要领3)突出古建筑的风格特色突出古建筑的特色,就是要从其表现形式、结构内容、历史价值等方面抓住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导游讲解。共 45页 第页13.1.5我国古建筑导游要领4)突出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是文化的一种,一个时期的建筑必然会反映那一时期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追求;同时,文化对建筑也有深远的影响。导游在介绍古建筑时,应了解古建筑的文化背景,突出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古代建筑注重选址,在建筑布局和装饰上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其实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的体现;中国古建筑讲究等级,建筑的大小、造型、结构、材料、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等级要求,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上则遵循“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的原则,这其实就是古代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上的突出体现。共 45页 第页13.2 宫殿建筑景观导游13.2.1 宫殿建筑沿革13.2.2 宫殿布局的特点13.2.3宫殿内外的主要陈设13.2.4宫殿建筑景观导游共 45页 第页13.2.1 宫殿建筑沿革据记载,夏朝时,我国已修筑了宫殿,但并未得到考古发掘的印证。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商代早期),其次是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商代中期)和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殷墟的宫殿遗址表明,当时的宫殿已成主从组合的建筑群,且有纵轴线布局的痕迹。西周的宫殿已呈明显对称布局,并由围成几种院落的建筑群组成。春秋战国时期,宫殿有了明显的中轴线,多数宫殿区还筑有城墙,形成了后代所谓的宫城。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加宏伟,如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等。东汉时期流行将宫殿分为南北二宫,以阁道相通。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创了东西堂制度,在正殿侧面建东西堂为上朝及宴会、居住用。隋唐时期,宫殿的主要建筑呈南北纵列布置,这一形式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宫殿布局的典型方式,著名的如大明宫、兴庆宫等。宋代宫殿规模不如唐代,其创新之处是在宫城正门前向南开辟宽阔的大街,路面分成三股,中间为皇帝御道。明清时代的宫殿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其建筑代表是北京故宫。共 45页 第页13.2.2 宫殿布局的特点1)严格的中轴对称2)前朝后寝3)左祖右社共 45页 第页13.2.3宫殿内外的主要陈设1)华表2)石狮3)吉祥缸4)嘉量5)日晷6)铜龟、铜鹤7)鼎式香炉8)大象共 45页 第页13.2.4宫殿建筑景观导游1)群体组合,气势雄伟2)与环境和谐3)礼仪性和象征性1)群体组合,气势雄伟共 45页 第页13.2.4宫殿建筑景观导游中国的皇家建筑就单个建筑物来讲,其高度并不显得很有气势,它的优势在于组合建筑群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雄壮美、对称美、和谐美。2)与环境和谐共 45页 第页13.2.4宫殿建筑景观导游都城建筑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统一体,都城选址要位于有山河拱卫的龙脉之处,要符合古代的风水理论,而风水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要遵循自然、求得与环境和谐的思想。3)礼仪性和象征性共 45页 第页13.2.4宫殿建筑景观导游要欣赏中国的古建筑,必须先了解其礼仪性的特点,而礼仪性又是通过比附象征的手法表现在建筑物上的。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特权地位非常显著,其皇家建筑在礼仪性和使用象征手法方面尤其突出。左祖右社共 45页 第页13.3 陵墓建筑景观导游13.3.1陵墓封土的沿革13.3.2陵墓的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13.3.3古代帝王陵墓反映的思想内涵13.3.4陵墓建筑景观的导游讲解共 45页 第页13.3.1陵墓封土的沿革1)“方上”2)“依山为陵”3)“宝城宝顶”共 45页 第页13.3.2陵墓的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1)地面建筑皇家陵墓地面建筑包括祭祀建筑区、神道和护陵监三个部分。祭祀建筑区是陵园地面建筑的重要部分,是用来祭祀的,主要的建筑物是祭殿,在这一主殿的旁边,有配殿、廊庑,前面有焚帛炉、大门等建筑,在殿的后面还有祭坛。共 45页 第页13.3.2陵墓的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2)地下建筑地宫是帝王陵墓中的重要部分,又称之为“玄宫”、“幽宫”等等。因其结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为地下宫殿墓葬。由最初简单的黄土小穴发展成为豪华地下宫殿.共 45页 第页13.3.3古代帝王陵墓反映的思想内涵1)灵魂观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还是存在的,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此,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仿照世间。为了使自己在阴间的生活与原来一样,生前所用的一切东西、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所经历的一切场景或对自然界的认识,都要带到坟墓里去或描绘在棺椁和墓穴的四壁上。陵墓主人生前的地位越高,生前的生活内容越充实,陵墓的构成内容就越丰富。因此,陵墓内容所反映的历史原貌往往是最充实、最全面的,是后人了解、认识逝去的人的有力依据。共 45页 第页13.3.3古代帝王陵墓反映的思想内涵2)风水观陵寝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着力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将人的精神融于大自然之中,造成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的意象。共 45页 第页13.3.3古代帝王陵墓反映的思想内涵3)礼制观中国的礼制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人们崇尚自然。二是要人们崇尚祖先。在古代等级制社会,坟墓的具体规模也是有等级之差,不可逾越。从秦汉直到明清,帝王陵墓规划和都城一样,力求做到恢弘、壮观、精美,以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而陵区的疏密有间、层层递进则给人以封建礼制的秩序感。共 45页 第页13.3.4陵墓建筑景观的导游讲解1)陵墓的背景知识2)陵墓外观的介绍3)陵区内特色景观的介绍4)陵墓随葬品的介绍共 45页 第页13.4 宗教建筑景观导游13.4.1 佛教建筑景观导游13.4.2 道教建筑景观导游13.4.3 伊斯兰教建筑景观导游13.4.4 基督教建筑景观导游共 45页 第页13.4.1 佛教建筑景观导游1)佛教建筑的基本常识共 45页 第页(1)寺院寺是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通称为“寺院”。共 45页 第页(2)石窟中国佛教石窟寺大约始于公元3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8世纪达到鼎盛,宋以后开始衰退。中国是世界上佛教石窟文化最发达的国家。石窟的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大。代表石窟有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共 45页 第页(3)佛塔我国的佛塔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等;按建筑材料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共 45页 第页2)寺院建筑景观导游导游员在进行寺院建筑导游中,要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讲清寺院的基本格局②讲清寺院建筑的艺术特征建筑本身的艺术性、塑像的艺术性、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力。③讲清佛教建筑的思想内涵宗教效果、纪念意义、体现仪轨。共 45页 第页3)石窟建筑景观导游导游员在进行石窟讲解时,应该把握住三个方面:①石窟的开凿过程②石窟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雕刻技法、结构布局、重点内容。③石窟的时代特征共 45页 第页13.4.2 道教建筑景观导游1)道教建筑的类型和构成道教的宫观虽然规模不等、形制各异,但总体上不外乎三类:宫殿式的庙宇、一般的祠庙、朴素的茅庐或洞穴。传统的道教大型宫观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和园林四部分组成,沿南北中轴线坐落着主要建筑:前建影壁,然后是山门殿(供奉道教青龙神和白虎神)、幡杆、钟鼓楼、灵宫殿(内设道教护法神将王灵官)、玉皇殿、四御殿、三清殿,还有各自的祖师殿等。两侧有配殿、执事房、客堂、斋堂和道士住房等。帝王敕封的大宫观前建棂星门、华表、石狮等。共 45页 第页13.4.2 道教建筑景观导游2)道教建筑的特点(1)从选址上看,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隐居修炼的思想。(2)从布局上看,体现了道教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3)从功能上看,体现了道教的宗教哲学思想。(4)从规模上看,体现了道教严格的等级观念。共 45页 第页13.4.2 道教建筑景观导游3)道教建筑景观导游要领(1)道教建筑的哲学思想(2)道教建筑的艺术特色(3)道教建筑的历史价值共 45页 第页13.4.3 伊斯兰教建筑导游1)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我国不同的时期对伊斯兰教的称呼不同:唐朝称“大食教”,明朝称“天方教”“回回教”,明末清初称“清真教”,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伊斯兰教”。共 45页 第页13.4.3 伊斯兰教建筑导游2)清真寺建筑的特点中国清真寺建筑布局比较灵活,但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无论寺址位于什么方向,其礼拜大殿一律坐西朝东,圣龛均背向西面。这是因为穆斯林礼拜时都必须面向伊斯兰教圣城麦加,而中国在其东方。(2)大殿内不供偶像。(3)室内外装饰常用植物纹、几何纹和阿拉伯文字,一般不用动物纹。共 45页 第页南关清真寺新疆艾提尕尔清真寺泉州清净寺共 45页 第页13.4.3 伊斯兰教建筑景观导游2)伊斯兰教建筑景观导游要领(1)从建筑的艺术角度进行导游(2)从建筑的功能角度进行导游共 45页 第页13.4.4 基督教建筑景观导游1)基督教建筑的特点(1)造型风格独特(2)装饰艺术精湛2)中国基督教建筑导游要领(1)突出建筑艺术特点(2)突出宗教文化内涵共 45页 第页13.5 古镇民居建筑景观导游13.5.1 古镇民居景观的特点13.5.2 古镇民居景观的基本类型13.5.3 古镇民居景观的讲解共 45页 第页13.5.1 古镇民居景观的特点1)注重地理位置,重视生活环境,追求与自然和谐2)从古至今的建筑越来越呈现群体性,并富于变化,更注重布局装饰3)类型丰富多样,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共 45页 第页13.5.2 古镇民居景观的基本类型1)古镇(村落)景观的基本类型(1)富贵大气的北方大院建筑群(2)朴实无华的西北古村落群(3)大家风范的徽派古村落群(4)小巧精致的江南水乡古镇(5)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落群(6)浪漫、轻巧的西南及少数民族古村落群共 45页 第页13.5.2 古镇民居景观的基本类型2)古民居景观的基本类型(1)相对规整的院落式的民居景观(2)相对不规整的自然型民居(3)其他独特的民居共 45页 第页13.5.3 古镇民居景观导游讲解古镇民居景观导游讲解应注意把握三点:1)从整体着眼,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2)注重景观的文化内涵3)挑选最佳游览时间,以期达到最佳审美效果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我国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已成为吸引游客观赏驻足的重要旅游资源。本章介绍了我国古建筑景观的基本常识,包括我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特点、基本构件、类型等,还介绍了古建筑景观导游的基本要领和宫殿建筑景观导游、陵墓建筑景观导游、宗教建筑景观导游、古镇民居建筑景观导游的方法和技巧。共 45页 第页本章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