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7张PPT)第3章 中国四大宗教学习目标引例3.1 佛教3.2 道教3.3 伊斯兰教3.4 基督教本章概要单元训练单元考核宗教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宗教与迷信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迷信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也不会有共同的活动场所。3.1.1佛教的创立与发展1) 佛教的创立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3.1 佛教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或者也可称为佛法,它包括佛、法、僧“三宝”。佛即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僧即信奉佛教的信徒。佛、法、僧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出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花园佛教的产生:佛祖四大圣迹成道地:印度菩提伽耶(菩提树与大塔)佛教的产生:佛祖四大圣迹涅槃地:印度拘尸那迦初转法轮地:印度鹿野苑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1)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2)部派佛教:分裂为大众部佛教和上座部佛教(3)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革新发展。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循守旧(4)密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而形成的特殊的宗教形态2)佛教的发展部派佛教小乘佛教 (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对佛的看法 世界只有一佛 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目标 追求自我解脱 最高果位:罗汉 (重在利己) 普渡众生以成佛罗汉—菩萨—佛(重在利他)3.1.2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佛教包容了三大体系:北传佛教(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汉族地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翻译传播阶段(西汉至魏晋南北朝)2)创造阶段(隋唐时期)3)融合阶段(宋元明清)3.1.3 佛教的基本教义1)苦谛“四谛” 是佛教的基本教义,“谛”就是“真理”的意思。一是苦谛:佛教认为人世间有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和喜爱的分离)、怨憎会(和憎恶的在一处)、求不得(得不到想要的)、失荣乐(失去荣华和享乐)。还有108种烦恼。苦谛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本质的认识。2)集谛“集”是“因”的意思。佛教认为苦的原因是人主要有三种欲望,即爱情欲、生存欲、繁荣欲;这是佛祖对造成人生痛苦和烦恼原因的分析。大体可概括为:“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业报轮回说”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3)灭谛“灭”的意思是终止受苦,到达“涅槃”(意译作“灭度”、“圆寂”等。指达到熄灭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灭谛实质就是给人们描绘出一个理想的“极乐世界”,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4)道谛“道”就是解脱苦难到达涅槃的道路(途径和方法)。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3.1.4 佛教的经典与标志1)佛教的经典“三藏经”,佛教经典的总称,即经、律、论。藏传佛教 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律)2)佛教的标志佛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往往有“卍”的标记。"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佛陀说法,叫〈转法轮〉;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称为〈初转法轮〉。法轮 ,表示佛陀所的法,象轮子一样的转;因为佛之法论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3.1.5 佛教供奉的对象1)佛:佛陀”,意为“觉者”、“智者”。三层含义:正觉(自觉)、等觉(觉他)、圆觉(觉行圆满)佛陀三觉俱全,故称觉者;菩萨能大悲济世,但尚有五住烦恼没有断尽,福德与智慧两种资粮尚不圆满,故只具备前二种功德。罗汉自了生死,自求解脱,只具自觉一种;(1)三身佛应身佛(释迦牟尼佛)随缘应机、教化众生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法真理无处不在报身佛(卢舍那佛)象征经过艰苦修习而获得的佛果之身。三 身 佛(2)三世佛①竖三世佛②横三世佛(三方佛)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 —— 观世音菩萨东方三圣右胁侍月光菩萨 — 药师佛 — 左胁侍日光菩萨 释家三尊普贤菩萨—— 释迦 —— 文殊菩萨2)菩萨:自觉、觉他者(1)文殊菩萨(大智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法器 :手持宝剑,身骑青狮作用 :专司佛的智慧(2)普贤菩萨(大行菩萨)道场 :四川峨眉山法器 :如意棒、坐骑白象(六牙白象)作用 :专司佛的理德(3)观音菩萨(大悲菩萨)道场:浙江舟山普陀山法器:净瓶,杨柳枝作用:大慈大悲,人若有难只要诵其号,观音菩萨即前往拯救解脱,救人于大苦大难中。化身:32个加上自己共33个。(送子观音、千手观音、水月观音等)(4)地藏菩萨(大愿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法器:如意珠、锡杖作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3)罗汉罗汉是梵语(即古印度语)“阿罗汉”的略称,意思是杀贼、应供。杀贼是杀掉了自己内心的烦恼之贼,没有烦恼的侵扰,人心也就清净了(自觉者);应供是罗汉成了无烦恼的清净解脱之圣人,应当接受众人的供养,俗人供养罗汉可以获无量福报。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迦叶与阿难为什么拜罗汉?关于罗汉的形象,从我国唐代高僧玄奘的《佛祖记》开始,历代艺术家根据佛教经典进行着艺术的创造。他们相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有的白头长眉,有隆额戗(支撑)膝,有的怒目而视,有的笑容可掬。寺院中一般常见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还有民间传说的济公也在罗汉之列(降龙罗汉转世) 。 罗汉为什么形象各异?(1)四大天王4)护法天神韦驮原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神将。韦驮曾亲受佛祖法旨,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故称“三洲感应”(佛经称,北俱卢洲人不信佛教)。汉化韦驮为身穿甲胃的少年武将形象,手持法器金刚杵(chu),或双手合十将杵摘于肘间(表该寺为十万丛林,接待寺),或以杵柱地(表该寺为非接待寺)。韦驮通常置于天王殿大肚弥勒像背后,脸朝大雄宝殿。(2)韦驮(3)哼哈二将请大家看一看,哪位是哼、哪位是哈呢?……从他们的口型我们看出来左边是哼,右边是哈。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供守护伽蓝土地之神像,古时又称土地堂。伽蓝意译“众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指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伽蓝神,即守护伽蓝之神,又称守伽蓝神、护伽蓝神、护僧伽蓝神或寺神。(4)伽蓝神关羽汉地佛教寺院基本布局3.1.7佛教常用的称谓和佛事活动1)佛教称谓一般有“四众弟子”、“出家四众”、“出家五众”、“七众”之称。比丘、比丘尼为出家男女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为在家男女二众,此为“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俗称小和尚)、沙弥尼(俗称小尼姑),即为“出家四众”如加上式叉摩那(学戒尼),则称为“出家五众”。出家五众加在家二众则称“七众”。2)佛事活动(1)日常课诵及赞呗(2)忏法(3)焰口施食(4)水陆法会3)佛教主要节日(1)佛诞节(2)盂兰盆会(3)佛成道节3.1.8 佛教旅游名胜1)四大佛教名山(1)峨眉山(2)五台山(3)普陀山(4)九华山2)著名石窟与佛塔(1)佛塔佛塔最初是是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修建的。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佛塔,是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素以“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塔刹从上到下由火焰珠、日、月、莲花座、风铃、刹针,八大件组合而成。法门寺少林寺塔林楼阁式佛塔大雁塔中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应县木塔密檐式佛塔北魏嵩岳寺塔嵩山脚下我国最早的高空建筑——北魏嵩岳寺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大理千寻塔覆钵式佛塔—北京白塔寺(妙应寺)北京北海白塔五台山白塔金刚宝座式佛塔金刚座舍利宝塔为砖石结构,由塔基、金刚座和顶部五个玲珑宝塔三部分构成。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俗称“五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后街。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原为慈灯寺内的宗教建筑。(2)四大石窟敦煌石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造像气魄雄伟,丰姿多彩。技法粗犷洗练,北魏艺术风格。洛阳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3.2 道教3.2.1 道教的创立与发展1)道教思想的主要来源(1)道家的哲学思想(2)古代巫术鬼神信仰(3)神仙思想和方士方术2)道教的创立创立时间:东汉末年创立人:张陵(张道陵)、五斗米道,自称“太清玄元”。 张陵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倡导五斗米道,因信徒入教必须交五斗米,故名之。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因老子宣扬“道”,所以“五斗米道”即为早期的道教。后来,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天师,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稍后的河北张角,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 ,也属于早期道教。3)道教的发展代表:东晋道士葛洪(较完整的修炼体系)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 (创立了南北天师道,完善了道教的教规、仪范)北朝高山道士寇谦之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三教合流,神仙谱系)道教两大派系金元时期,道教分为全真、正一两大教派,一直延续至今。明代以后,道教逐渐衰弱。清朝重佛抑道。3.2.2 道教的基本教义1)“道”崇拜2)“神仙”崇拜3)重生恶死的生命观和人生观4)天道承负、善恶报应观念3.2.3 道教的经典与标志道教的经典:《道德真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汇编),是中国古代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标志道教的标志为八卦太极图。“太极图”--两条黑白的“阴阳鱼”。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说明了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3.2.4 道教供奉的对象1)尊神(1)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2)四御玉皇大帝(天公):总执天道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分管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之神。勾陈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戈之事。后土皇地祇(地母):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大地山河之秀。(3)日月星辰诸星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指日、月、木星、金星、土星、水星、火星以及黄道圈上的二十八宿及北斗星。天官赐福: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地官赦罪: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水官解厄: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4)三官广州三元宫2)俗神和神仙俗神,流传于民间而被道教信奉的神祗。雷公、风伯、土地、山神等等。蚕乡人们信仰蚕神,称之为“蚕花娘娘”。“老而不死曰仙”。道教神仙的队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八仙、天妃娘娘(妈祖)等等。神 仙八仙:李铁拐(也称铁拐李)、汉钟离(也称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3)护法神将道教的护法神将主要有四方护卫神,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关圣帝君、王灵官等。3.2.5 道教宫观的布局宫观:规模大的称宫、观;规模小的称道院。布局:山门——灵官殿——三清殿——玉皇殿(四御殿)——三官殿例如,北京白云观布局: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3.2.6 道教的称谓、仪式1)称谓“道士”,一般可尊称为“道长”。女道士又称“道姑” 。2)仪式道教的法事活动主要有斋醮和建醮。3)主要节日主要有上元节(正月十五)、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诞辰)、四月十四(吕纯阳诞辰)、五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中元节(七月十五,民俗的鬼节)、九月初九(王重阳诞辰)、十二月廿三(灶神升天)等。3.2.7 道教旅游名胜1)四大道教名山(1)江西龙虎山(2)青城山(3)武当山(4)齐云山2)著名宫观(1)白云观(2)永乐宫(3)青羊宫3.3 伊斯兰教3.3.1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伊斯兰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即顺从安拉意志的人。3.3.2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1)初传阶段2)发展时期3)鼎盛时期4)衰落时期3.3.3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1)六大信仰(1)信安拉(2)信使者(3)信天使(4)信经典(5)信前定(6)信后世2)五大功课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3)善行伊斯兰教认为,穆斯林必须多做善行,才会有好的归宿。3.3.4 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志1)两大经典——《古兰经》和《圣训》(1)《古兰经》(2)《圣训》2)标志伊斯兰教的标志是新月。3.3.5 伊斯兰教的主要习俗禁忌1)禁止一切偶像崇拜2)饮食上的禁忌3)公开场合禁露羞体4)进礼拜殿前须做大、小净和脱鞋3.3.6 伊斯兰教的称谓和节日1)称谓2)节日(1)开斋节(2)宰牲节(3)圣纪节3.3.7 伊斯兰教旅游名胜1)广州怀圣寺2)泉州清净寺3)杭州真教寺4)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 泉州清净寺3.4 基督教3.4.1 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3.4.2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1)一传中国——景教(唐代)2)二传中国——也里可温教(元朝)3)三传中国——天主教(明清)4)四传中国——基督教(鸦片战争后)3.4.3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礼仪1)基本教义(1)上帝创世说(2)原罪救赎说(3)天堂地狱说2)主要礼仪(1)圣洗(洗礼)(2)坚振(3)告解(4)圣餐(弥撒)(5)圣品(神品)(6)终傅(临终法事)(7)婚配3.4.4 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1)经典基督教的经典为《圣经》,分《旧约》、《新约》两个部分。2)标志基督教以十字架作为自己教派和信仰的标志3.4.5 基督教信奉的对象基督教信仰的对象主要有上帝、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天使等。上帝“耶和华”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上帝具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同受敬拜。3.4.6 基督教的称谓和节日1)基督教的主要称谓天主教最高首领为“教皇;最高级主教称“枢机主教(红衣主教)”;管理一个教区的负责人称“主教”;“神父”是掌管一个堂区的负责人。东正教最高首领称“牧首”;重要城市的主教称“都主教”;地位低于都主教的称“大主教”;教堂负责人也有称“主教”或“神父”。新教称教区负责人为“主教”,教堂负责人为“牧师”。2)基督教的主要节日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诸圣日(万圣节)等。3.4.7 基督教旅游名胜1)天主教教堂(1)北京南堂(2)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3)北京北堂(4)广州圣心大教堂2)新教教堂(1)北京崇文门教堂(2)上海国际礼拜堂(3)福建莆田大教堂(4)南京圣保罗教堂3)东正教教堂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佛教道教中国四大宗教佛教的创立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经典与标志佛教供奉的对象汉地佛教寺院的布局佛教常用的称谓、礼节及佛事活动佛教旅游名胜宗教文化导游词设计道教的创立与发展道教的基本教义道教的经典与标志道教供奉的对象道教宫观的布局道教的称谓、仪式道教旅游名胜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志伊斯兰教的主要习俗禁忌伊斯兰教的称谓和节日伊斯兰教旅游名胜基督教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礼仪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基督教信奉的对象基督教的称谓和节日基督教旅游名胜实训题:宗教文化导游词设计【情境设计】每位学生根据某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构成情况,利用图书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搜集某地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构成情况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宗教文化导游词设计实训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