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猜谜语
人人都爱它,
人人都怕它,
国家制定它,
人人遵守它。
法律
法安天下
第1站:法安天下
你怎么看待交警的这一行为?
这位骑摩托车的路人为什么会受到网友狂赞?
法安天下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法安天下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知识点1: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法安天下
第2站:法不可违
法不可违
高速路疯狂倒车
感悟人生
案例分析
8月27日,一辆黑色轿车在沈海高速上倒车,被交警查获。驾驶员杨女士说,她驾车离开前一个高速服务区后,发现孩子没有上车,于是不顾一切在高速路上倒车。最终,杨女士被记12分,罚款200元。警方提示:如遇到此类情况,可拨打12122求助。
思考:杨女士为什么会被处罚,她这种行为有什么后果?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知识点2:什么是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
合作探究
镜头一:朱某在捡垃圾时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结合课本P48内容,思考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镜头三:2020年9月28日凌晨2点,杨某发在海南省海口秀英港从背后将自己的智障儿子杨某科推入海中,伪造成意外死亡,想骗取保险赔偿金。
法不可违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镜头一:朱某在捡垃圾时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法不可违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P48内容,思考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法不可违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P48内容,思考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镜头三:2020年9月28日凌晨2点,杨某发在海南省海口秀英港从背后将自己的智障儿子杨某科推入海中,伪造成意外死亡,想骗取保险赔偿金。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法不可违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P48内容,思考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知识点3:违法行为的种类
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责任 危害程度 按社会危害程度分类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行政法律
规范
刑事法律
规范
行政处分
或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
刑罚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民事违
法行为
行政违
法行为
刑事违
法行为
民事法律
规范
严重
法不可违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
民事法律:民法典
刑事法律:刑法
行政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环境保护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警告、拘留、罚款……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小技巧
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
法不可违
抢答——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
3.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4.李某出门前忘记关水龙头,水渗到楼下,导 致楼下邻居房间受损,邻居要求其道歉并赔偿 1万元。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
第3站:与法同行
与法同行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
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它们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与法同行
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镜头一: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照相馆擅自将他人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都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民事违法行为。
与法同行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知识点4:身边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有哪些?
与法同行




思考:如何预防此类违法行为呢?
与法同行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规范自己行为
预防行政违法行为
预防民事违法行为
(2)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知识点5:我们应该如何遵章守法?
与法同行
法律规范的作用
违法行为的含义
遵章守法
违法行为的分类
身边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知识盘点
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迎接法制宣传日的到来,弘扬法治精神,我们学校要悬挂一些宣传标语。请你结合本课的学习设计2-3条宣传标语。
弘扬法治精神
寄语
违反法律无小事
行政违法受制裁
民事违法要担责
遵章守法促和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