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记叙文复习
◆专题5 理解/赏析关键句子
【考点解读】
关键句子的内涵:
内容上:①内涵丰富的句子。(表面意义和比喻意义)②含有哲理的句子。③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或抒发作者志向的句子。④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结构上:①总起全文的句子。②总结全文的句子。③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手法上: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句子。
理解/赏析文中关键句子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1、××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2.请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3. 说说(对)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
4. 请对第×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5. 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6.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赏析。
7. 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8.说说第x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技巧及步骤】
了解句子的含义
①找。找到该句。
②析。找到关键词,看弄否直接明白其含义。
③联。 联系上下文。(注意标记相关语句)
联系文章主题。
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写作背景。
④合。整合内容,理解含义,书写答案。
⑤验。看分值,预测答案是否完整。
句子的赏析
①找。找到该句。
②析。分析句子的特点。
结构(文首、文尾、文中、段首、段尾、段中)
关键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
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等)
③定。确定最佳赏析角度。首选修辞或关键词方面,无以上两点,则考虑其他赏析角度。
④联。联系上下文。
联系文章主旨。
⑤合。整合内容,书写答案
⑥验。看分值,预测答案是否完整。
答题模板:修辞/词性+效果(特点)+情感/心情等
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盛和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其喜爱和赞赏。
附1: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作用及答题模板
比喻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
拟人 作者把××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动作、情感),生动活泼地描绘出……。
对比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排比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优美,富有气势;抒发……的强烈感情(使……观点更鲜明)。
夸张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反语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
引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地表达了......
附2:句子的作用。
起始句:领起下文(结构上),引出主旨。(内容上)
结尾句:总结全文(结构上),升华主题。(内容上)
再次点题,呼应开头。(结构上)
(3)过渡句:承上启下。(结构上)
(4)议论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5)描写句:形象生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
(6)抒情句:令人回味,烘托主题。
(7)引用句: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照应前文,照应标题;令人深思,给人警醒等。
记叙文文阅读
◆考点五 理解/赏析关键句子
【示例】
天堂寨枯枝
①当你走进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时,一定会被公园的奇松、怪石 、茂密的森林、山与水的完美结合等自然景色所陶醉 , 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片原始树林中随处可见的独特一景—“枯枝”。
②小溪旁一棵枯树冲天而立,走近它,你会情不自禁地抚摸着那光滑而又粗壮的树干,用小石头敲一敲“当 、当 ”的铮响 ,真是一身傲骨 。
③远看瀑布边的大枯树,似乎在向游人诉说:我虽遭不幸,受折磨 ,但我仍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④崎岖婉蜒的山路上,迎面又是一棵枯树,正当你为之而叹息时 ,却发现枯树身上又发了绿芽 , 这是一棵“ 死 ”而复活的枯树 ,真是生命之奇迹,它仿佛是在告诉你一个真理:身处逆境不可怕,只要你有信心,敢于与命运奋起抗争, 奇迹就会发生。
⑤山涧中,你拽着藤蔓在攀登,来到一棵绿树旁,细看却是一棵大枯树,枯树爬满了青藤,“青藤如若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枯树虽已苍老,但裸露的肌肤,苍劲有力,像一个健美运动员,对青藤情有独钟,青藤被枯树执着的爱所感动,紧紧地缠绕着枯树。
⑥瞧,岩石上的枯树,那伸出的粗大臂膊上却站一棵亭亭玉立小松树装。(1)小松树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特别引人注目;枯树慈祥地 、默默地呵护着这棵幼小的生命成长;这一老一少孑然而立,又浑然一体。阐释着生命的延续,对此情此景,你作何感想呢?
⑦各具情态的枯树遍布在森林公园的沟沟壑壑,观后让人感叹不已,但枯树的集中群体形象更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⑧春 、夏之际尤其是你乘索道缆车在原始森林临空俯瞰,或登上山脊向森林深处眺望,除了装点大山 、体现森林旺盛生命一望无际的绿色之外,(2)最能冲击你视觉的就是那白花花一棵棵赤条无挂 、毫无掩饰的钢筋铁骨 ,傲然挺立在绿色丛中的枯树了。 枯树是镶嵌在辈翠上的一尊尊雕像,是大自然变迁的见证者,它们好像在向游人证明,我们曾是这个世的生命之一!是的,当你看着那高大、魁梧的枯树,你就不得不承认它曾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肯定有其风姿绰约的青春岁月,有其辉煌的历史。同时, 你又不得不想,它们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失去了青春年华?是雷击、是虫害、是病魔、是大自然的风刀霜剑! 此时此刻,你是否会想到人生的艰辛与沧桑。你在进一步透过森林绿叶的间隙,细看地表横七竖八躺着的枯枝,那情景就像刚刚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不幸,经历了多少拼搏,终于旬然倒下了这时你会明白森林的土壤是因为枯枝而变得如此肥沃,是它们哺育了新的绿色生命,是其最后的无私奉献。
⑨枯树“枯”而不“朽”。
注:①訇然(hōnɡ):状声词 。形容巨响声 。
16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 ,说说第7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2 分)
答:本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各具情态的枯树遍布在森林公园的沟沟壑壑,观后让人感叹不已”承接2到4自然段对枯枝特点的描写,“但枯树的集中群体形象更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开启8到10自然段对枯枝的赞美。
17 .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 ,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 (2分)
小松树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特别引人注目;枯树慈祥地 、默默地呵护着这棵幼小的生命成长。(拟人)
“慈祥地”“默默地”“呵护”等词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枯树当成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枯树对幼小生命的爱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2)最能冲击你视觉的就是那白花花一棵棵赤条无挂 、毫无掩饰的钢筋铁骨,傲然挺立在绿色丛中的枯树了。(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枯树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枯树地礼赞之情。
18 .文章结尾说“ 枯树 ‘枯’而不‘朽’”,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分)
枯树地“枯”是指树地生命已经衰竭,枯树地不“朽”是指它不断哺育新地绿色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三)《父亲的斧头》
①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cuì火。
②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
③正因为这样,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才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很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
④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 我始终想远离这丁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⑤一次,放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⑥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秦艽jiāo正在卖着好价钱,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着打镰刀挺费事的。
⑦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干的事。
⑧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干的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睡时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我呢?截止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喜欢想入非非。
⑨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有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 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身而过。
⑩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着自己这把刚出炉的斧头就这样白白地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掉。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砍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注]淬cu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 秦艽“jiāo草本植物,可入药。
03、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试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
①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②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这一句运用细节描写,写了父亲面对“我”的失败时的表现,表现了他想让“我”自己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的独特教育方式。
04、文章结尾说“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为什么羞愧?”我”今后会怎么做?
第一问:没干成一件事;做事没有耐心;总喜欢想入非非。
第二问:踏踏实实做事;耐心地采草药;帮父亲打造斧头;专心学习等。
[示例3]
我是一株青稞
①六月中旬,站在青稞地边,麦浪波海汹涌,天空云朵翻卷,大地一派生机。省著名军旅作家一行数人深入门源调研青稞种植基地。阳光正浓、他们深情地眺望着无垠的绿野。【甲】成千上万的麦芒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齐整地律动着,摩挲着,交织着,洋溢着田野应有的活力。
②看着远方客人眺望天地的热切目光,一文友调侃道,这有什么看头,我就是在青稞地里长大的。我也情不自禁冒出一句来,我就是长在地里的一株青稞。几人颔首附和,是啊,我们几人都是门源这块水土养大的。这样一说,一抹温情袭上心头,那是由来已久的情感,是对青稞深情的回顾,似那旋绕的袅袅雾岚在心里悄然升腾。
③几人移步,沿着青稞地边缘小路而上。在一环形高地上,举目四野,我对那滚动着远去的绿浪行注目礼。天地辽阔,一抹朴素的青绿铺天盖地,两三家红瓦白墙的人家散落在青绿之间,麦浪起劲地向一个地方滚滚而去、几分静谧恬适的油画感。一派兴旺丰收之气象,令人心旷神怡,神思飞扬。
④从青稞地边回来,眼前不时闪烁着那如大河般翻卷的蔚为壮观的景象,恰似有无数鱼儿在宽网的大海里翻着波浪,欢快喜庆,宁静祥和。暗自忖度,写作多年,吟咏着家乡的一草一花,却对养育了一方苍生的青稞一直以来着墨寥寥,有意无意间忽视了。朴素讷言的青稞长期以来作着油菜花的陪衬,就像生活中,我们常常钟情于那一轮玉盘,深情款款地注视着,而对寥落的星星很少投去多情的目光。
⑤如果不是今天远方客人造访,特意去青稞地边转转,我还没有这样用心地关注过这片土地上的这个古老如青铜、沿着刀耕火种的岁月走来的农作物,就如很多时候一样,熟悉的东西往往被忽略了。
⑥感谢这样的机缘,让默默陪我多年、哺育我多年的青稞再次纳入我的视野,重新走进我的心里。一种别样的情愫开始在心中纠缠,恰似与一位故友又重新开始交接,回首多年来对彼此的牵挂。
⑦又一个清晨,我信步来到城外,踽踽独行在青稞地边。在苍茫气韵的笼罩下,风簌簌作响,有些微冷。青稞摇晃的幅度不大,抒情地弯下身去,又以舞者的妙曼回过身来,没有在艳阳下的那般激情,而是沉郁的,在铅块般沉重的天空中,在水汽稠密中,停下了摇曳的身姿,静止那么一时片刻。
⑧我与它们在同一地平线上,倾听扑捉着静如画面之中的声响。那一株株轻仰的半透明的穗头在停止下来的时刻,用心地竖着耳朵在倾听,似乎进入了对天地聆听的状态;那穗头恍若小兽们竖起的支支灵敏机警的耳朵,似乎在揣测大自然的风云变幻,要随时做出反应的样子来。
⑨此刻,我似乎窥探到了它们的秘密,窥视到了它们的忧伤、欢乐。不觉感悟到,生命都是一样的。警觉的,防范的,面对狂风骤雨时是凌乱的,惊慌失措的,但又是坦然的,勇敢的,接纳着冰雹、风霜、命运的差遣;在随风东倒西歪中,那根须却始终吸附着大地,吸盘一样咬定不放,是固执的,坚守的。
⑩细细打量,青稞正是以这紧贴地面的生存姿态,在时间无声的流逝中展示着生命的无言与坚守。远处巍峨的祁连山在铅灰的云团里似隐似显,偶露峥嵘。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象,属于高原,属于高天厚土。
过了数日,心里牵着什么。在一次晚饭后,兴起,又一次漫步于田地边。【乙】墨绿的原野中,一株株青稞在时日推进中,在劲风吹拂下,茎杆渐趋粗拙,身子慢慢倾斜,谦谦君子般向大地垂下沉甸的头,鞠着腰身致意。穗首的麦芒向同一个方向微微领首,在轻微的抖动中,吟出清越悠扬的声调,随风飘扬。
在地塄边坐下来,一股清甜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心里涌起无边的亲切来。山坳间,浅绿嫩绿洗染的村落,稀稀疏疏中显出一份简洁沉静;田野里,枝枝叶叶也拥挤,也疏朗,纠缠着亲情与婉约,让人遐想。
这是一块氧气稀薄、贫瘠寒凉的土地,有些挑剔的生物是不愿落脚此地的。多少年来,这个学名叫裸大麦的生命用并不饱满的收成,竭力滋养着这方土地上百姓寡淡的生活,养活着清瘦的日子,让人感念。
深情地抚摩着无边无际的田野,扪心自问,我怎么能与你生分呢 在沉甸甸的岁月里,唯独青稞是万万不该忘却的呀!我为自己的忘却深感愧疚,愧疚于我生长的土地,愧疚于给予我食物、哺育我成长的青稞。
凝神静思,童年的时光流转,在青稞毕剥的拔节声响中,在浓洌的麦香中,稚嫩的我,与青稞一起成长。正如作家艾青的诗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就是生长在这块大地上的一株青稞,我的亲人满山遍野,守候着这方高天厚土。我们选择在此落脚,在此生生不息,在青稞地滋养下,日复一日,创造着属于这块天地的幸福。
⑩万物生,万物荣。眼前的青稞地,还如当年一样茂盛青翠,它们饱饱地吸纳着日光和地气,体现出高原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质感,坚韧而独特。举目四野,六月间的青稞正在结穗灌浆,瘦弱矮小,多像一路走来的我!少年时的那份纤弱、轻狂、不知深浅,经季节之风吹日晒,受世俗之熏染陶冶,不再擎着轻飘飘的头颅,而以饱满成熟的色泽伫立于天地间,懂得了深植泥土、脚踏实地,走向成熟之季,结出生命之果……
(取材于马玉珍的文章,有删改)
14.文章记述了作者对青稞的认知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全相关内容。(4分)
在青稞种植基地调研时,客人热切的目光引起“我”对青稞的关注,“我”注目__①__的青稞,发现了它的朴素讷言,它重新走进“我”的心里;又一个清晨,在青稞地边,“我”细细打量紧贴地面生存的青稞,认识到了它的__②__,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慨叹;数日后,“我”又一次漫步于青稞地边,看着向大地致意、竭力滋养百姓的青稞,感受到了它的__③__,心生感念,也让“我”扪心自问,对青稞充满__④__之情。
15.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示例1:甲句用“闪烁”“律动”“摩挲”“交织”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稞在阳光之下生长的情态,表现了田野里青稞充满生机活力的美,表达了作者对青稞的热爱之情。
示例2:乙句中“渐趋粗拙”“慢慢倾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青稞随着时日推进、生长变化的动态过程;写青稞向大地垂下头,“鞠着腰身致意”大地,将青稞拟人化,既写出青稞渐趋饱满的姿态,又表现了青稞谦恭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16.文章第②段写到“我就是长在地里的一株青稞”,第 段写到“我就是生长在这块大地上的一株青稞”。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
示例:第②段的“我就是长在地里的一株青稞”,表明“我”与青稞一样,都是门源这块水土养大的。第 段的“我就是生长在这块大地上的一株青稞”,表明“我”与青稞一起成长,都经历了磨炼,走向成熟,都深爱着这片土地,创造着属于这块天地的幸福。(共4分。共2句,每句理解,2分)
[示例4]
窗外梧桐花正香
①院里的那棵梧桐树是我亲手所栽,自从有了这棵梧桐树,我便多了一位好邻居。阳光适宜的时候,搬张竹椅坐在树下。春日,观赏着紫色的梧桐花,品闻着芬芳的花香,看阳光 透过满树花瓣投下来,斑驳地洒在地面和身上;夏日,观赏着深色的绿叶,硕大的叶片丛丛 叠叠,蔽日篷天,坐在树下会感到丝丝的清凉,享受浓密的绿阴,心中油然升出一份温馨和安详。
②春天,推开封闭了一冬的窗户,你会突然发现,【A】窗前的梧桐树睁开睡眼惺忪的 眼睛,一串串风铃般的苞谷籽爆裂开来,露出绒绒的小花蕊,开始时很短,如针尖、似麦芒。 渐渐的紫红色的花瓣张开了,高傲地站立于枝丫上,是那样的亲切,如同一个个淡紫色的小 喇叭似的,多而不乱,娇而不艳,缀满树枝,素雅而繁盛。明丽的阳光下,满树淡紫色的花 朵,一簇一簇地相互簇拥着,随意地、成串地悬挂于枝条上,飘飘洒洒,在晨风中摇曳着, 散发出阵阵幽香,缕缕清幽甜蜜的气息,在空中飘荡。【甲】。枝头上顶着稀稀疏疏的嫩黄 的小叶子,陪衬得梧桐花添了几分浪漫。远远望去,蓝天作背景,绿树作陪衬,整个梧桐树 的树冠上,像缭绕着一团团紫色的云彩,透出一种诱人的梦幻般的色彩。满树淡雅的梧桐花 就像天空的繁星,紫色的花朵犹如婴儿般灿烂的笑脸,惹得鸟儿在树上高声欢唱,蜂蝶留恋 不舍,上下翻飞,钻进花蕊忙得不亦乐乎。微风吹来,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深吸一口,闭上眼睛,清香味儿沁人心脾。
③傍晚,梧桐树犹如一把巨大的紫伞,笼罩在农家院落上空,在夕阳的余辉下,当灶间 的炊烟腾起时,小院上空的紫雾便会更加浓郁,透出一种梦幻般的色彩。坐在树下,【B】 千朵万朵紫色的梧桐花一嘟噜、一串串地挂满树冠,摇曳着,挥洒着甜甜的花香,香气袭人。 这时,你会体会到一种“不与众艳争娇宠,只独领淡泊幽香 ”的意境,轻轻的微闭双 目,轻 轻的呼吸,幽香的芬芳,扑入鼻腔,沁入肺腑,那沁脾的清幽芬香,撩拨起你悠悠的遐想。 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韩准的“潇 潇梧桐几度秋,凤凰飞去旧山幽 ”;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等。岁
岁如是,心境如是!【乙】。
④当淡青色的梧桐叶张开了,紫红色的梧桐花凋谢了,飘落中的梧桐花或是打着旋儿, 或是翻着跟头,但都很快的直线下落,呼呼的,打在你的头上、肩上。这时,你会体味到一 种力量,生的力量,梧桐花先于绿叶开放,当绿叶儿张开时,它们又悄然离去,透着一份坦 然,花开花落,万物繁衍生息之必然,何况花落也是一种美丽。梧桐花铺满一地,铺陈着一 地芳香,弯腰拾起已有些泛白的梧桐花,放在鼻边不用吸气,仍感觉有缕缕清香在鼻翼间萦绕。【丙】。
⑤到了夏天,梧桐硕大的叶片丛丛叠叠,蔽日遮天,形成浓浓的树阴,绿意恣肆,渲染着整个院落,坐在树下会感到丝丝的清凉,真是梧桐分绿上窗纱。夜晚,听雨滴细碎地敲打叶片,遂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的离愁别绪。
⑥站在春天的梧桐树下,正值梧桐花开,绽开的紫色弥漫在枝头,而我与此树为邻,依窗户咫尺,可睹梧桐之典雅芳容,是一番怡人景致,何其幸哉!
(取材于陈树庆的文章,有改动)
文章【A】【B】两句都是对梧桐花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一:【甲】处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沉寂一冬后梧桐花苞初绽的情态;(1 分)把花蕊比成针尖、麦芒,写出梧桐花初开,花蕊细小的特点;(1 分)表 达了作者对梧桐花的喜爱与赞美。(1 分)
答案示例二:【乙】处“一嘟噜 ”“一串串 ”写出梧桐花开的茂盛;(1 分)“摇曳 ”“挥 洒 ”分别写出梧桐花姿态的优美和香气的浓郁;(1 分)表达了作者对梧桐花 的喜爱与赞美。(1 分)
(选择任一角度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1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结尾处“我与此树为邻, ……何其幸哉!”的原因。
可睹梧桐之典雅芳容;可获内心的满足与享受(惬意、淡然的心境);可触发遐思; 可感淡泊品质与生的力量。(答出 3 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